【2022・回顧】林三維——2022年讀過的十本好書

其他 | by  林三維 | 2022-12-31

承蒙編輯邀請,盤算2022年讀過的十本好書(今年讀,並不限於今年出版)。不常做回顧,總覺得年尾的讀過的書印象較深(因為時間距離較近)幸好一直有Keep Journal的習慣,記錄生活上的瑣瑣碎碎,包括每月讀過的作品。排名按閱讀的次序。


1)How to Write an Autobiographical Novel : Essays

作者:Alexander Chee

別被它的書名騙到,這絕對不是一本教你如果寫自傳體小說的工具書。書名源自書中的一篇文章,Chee如何把沉重痛苦的生活創傷,轉化為小說。其餘的都是Chee對於生活關鍵的反思,作為韓裔美國人,作為AIDS activists、跟作家Annie Dillard學習的種種經驗。通篇關於Chee,見證人生的喜與愁,生與死,卻不落俗套。若然你覺得他的名子有點面善的話,很可能是因為梁潮偉上GQ的封面故筆,就是出自Chee之手。


2) To Paradise

作者:Hanya Yanagihara

就算《To Paradise》不是十大之中的榜首,也必然是頭三甲。Hanya Yanagihara實在是了不起的小說作家。懶理書評人的評價(在她眼中很可能是閒言冷語),無視美國極之重視的政治正確的身分認同(作者寫書和自己種族、性傾向、文化背景相符的故事),又寫下了一部以同志為主角的小說(Yanagihara是美籍日裔的作家)。《To Paradise》由三個獨立組成的故事而成,1893年的紐約是個Free State,同志和異性戀享有同等自由和權力,與誰人結婚仍然受社會階級所困;1993年的曼哈頓,年輕男子和步進遲暮之年的同志戀人度過友人安樂死的最後一夜;2093年高度污染的異托邦……三個截然不同的故事以複雜的人物設定和不同的文化背景背景探討特權之可惡,平等在人與人之間的不可能。


3) Gay Bar: Why We Went Out

作者:Jeremy Atherton Lin

為什麼同志(尤其是男的)喜歡夜蒲?Jeremy Atherton Lin寫:「我們出去是因為渴求,我们出去重拾追逐快感……我們出去尋找香味,有些晚上聞起來像麻煩…我們研究多巴胺,有些夜晚能聽到脈搏……於是我們跳舞!」(We go out because we’re thirsty. We go out to return to the thrill of the chase…Some nights just smell like trouble……We head out on the dopamine. There are nights that have an audible pulse, so we dance.)《Gay Bar: Why We Went Out 》以同志酒吧為重心,作者以第一身書寫倫敦、洛杉磯、舊金山的同志場所,糅合自傳和同志文化。可惜,因為各類原因,那些讓人留下不少液體的酷兒場所經已關門,閱讀《Gay Bar: Why We Went Out 》,像與一場潮濕、熱鬧的派對擦身而過。


4)零度分離

作者:伊格言

《零度分離》是本異想天開,令人感到驚艷的小說,「類神經生物」六個短篇組合,表面上是寫科學,實質是寫愛。若然夢境、意識以至感情都是構造,我們可一輩子沉醉於其中嗎?舉同名的小說<再說一次我愛你>為例,取材自2018年西雅圖機場地勤人員劫機自殺,死前誓要看一次白鯨,無意中讀到新聞的少女從此愛上了白鯨,變成半人半鯨,能夠與鯨共感,卻失去與人溝通的能力。小說中探討的生物倫理及情感倫理,故事有情節,含深義,並有高技巧不落俗套的後設設定。無論從娛樂、學習角度看來,也是一絕。大推。


5) Cold Enough for Snow

作者:Jessica Au

沒想過這一本小小的書能夠俘虜我的心。2022年,我把《Cold Enough for Snow》讀了兩次,兩次的閱讀感覺同樣豐盛,無關情節,完全是《Cold Enough for Snow》賦予讀者的感覺,恍如看見雪在東京的空氣間凝結。

雖說是小說,此本的形式更像旅行寫的日記。情節著實平淡,分隔兩地的母女決定在中點站——東京相見,她們沿河散步,在小咖啡館和餐館吃飯,看陶瓷,看現代藝術。母親在香港長大,她的母語是廣東話,女兒在澳洲長大。她們對話不多,更多是女兒的自省,對家人、工作以至人生,譬如她準備好和伴侶生小孩子嘛?準備好有更安穩的生活、關於家庭的種種想法,一對母女的日常對話使冬夜溫暖。《Cold Enough for Snow》令人重新細味生活質感。


6) Strangers to Ourselves: Unsettled Minds and the Stories That Make Us

作者:Rachel Aviv

Rachel Aviv 6歲時,因拒絕進食而住院。這個個人經驗是《Strangers to Ourselves》裡第一個「個案」。她母親半開玩笑說,或許她是歷史上最年輕的厭食症病患者。自2013年起,Rachel Aviv 一直是《The New Yorker》的Staff Writer,她寫醫學、社會等報道。事實上,此書也是由報導開始。她借鑒深度、原創的報導以及未出版的期刊和回憶錄,講述了那些遇到精神病學解釋極限的人,譬如被某些人奉為聖母,被某些人視為瘋婦的印度女士、終日憂懼陰謀論的母親親手把兒子拋進河……人生一帆風順的人都有「跳掣」的可能。


8476777646010352


7)Death by Landscape

作者:Elvia Wilk

若然《To Paradise 》或《Cold Enough for Snow》是我本年度最喜歡的小說,《Death by Landscape》就是非虛構文類的冠軍。我會形容,她是更加易讀版的Mark Fisher,佐以強烈的女性主義、後人類主義與黑暗生態圈,分析Doris Lessing、Jenny Hval、 Anne Carson、 Lars von Trier等人的文本,非常有趣味和見地的解讀,最後的幾個章節並置Larping和寫小說更是一絕。


8)Kink: Stories

編者:R.O. Kwon、Garth Greenwell

因為Garth Greenwell,所以在網上訂了這本書。《Kink: Stories》結集了不少當紅在歐美文壇火紅的名字,譬如Roxane Gay和Carmen Maria Machado。結集的目的很是明確,要把BDSM其視為一種複雜的、心理上的交流。雖然在這部作品裡,並非15個故事都好看,某幾篇還是值得一看再看的,譬如R.O. Kwon的〈Safeword〉講述一對嘗試BDSM的夫婦,即使暗地裡,男方是多麼不願情。


9)曝光

作者:李嘉儀

《曝光》是旅記,也是李嘉儀的心情日記,亦是她首部面世的著作。她寫:「在這一切終要歸於最後的銀白之前,在死亡與遺忘來臨之前,我能活在這種姿勢之中,為要辨認我自己,為要證明:這是僅屬於我的風景,這是只有我看見過,感受過,經驗過的所有:這是我的曝光。這是我僅只一次的曝光。」 她寫拉斯維加斯、溫哥華、維多利亞島與泰國的所見所聞,既有當地風景,更多是自省式的細膩觀察。


32588979115577366


10)

A Horse at Night

作者:Amina Cain

2022年其中一個驚喜發現是獨立出版社Dorothy books,專門出版與女性主義相關的著作。《A Horse at Night》關於寫作與故事,一位作家(Amina Cain)如何構想人物,如何思量情節。那可不是工具書或教科課的類型,比較像是扎記。《A Horse at Night》提供一個閱讀的思考空間。與其說看過Amina Cain的作品,才讀《A Horse at Night》,倒不如認識她喜歡的作品Rachel Cusk、Elena Ferrante、Sigrid Nunez會更明白她所說的。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破.地獄》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編輯推介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1

略談香港中文考試之存廢及其他

時評 | by 淺白 | 2025-01-21

樂諾的番茄炒蛋煲

小說 | by 梁曉聆  | 2025-01-18

悼邵家臻

詩歌 | by 李金鳳 | 2025-01-17

美國著名導演大衛連治逝世 享年78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6

獨力湊仔兩日談

散文 | by 曾繁裕 | 2025-01-16

東尼瀧谷——貪戀村上春樹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1-15

《爸爸》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2

【2024年香港書店面貌變化小匯總】

現象 | by 漫遊香港書店 | 2025-01-07

「作者」的復活

教育侏羅紀 | by 任弘毅 | 2025-01-07

詩三首:〈阿修羅時間〉、〈意義〉、〈瀉湖〉

詩歌 | by 王兆基,王崢,王培智 | 2025-01-05

【2024回顧】告別逝去的人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他們想,反正我不作惡都改變不了世界

影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