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回顧】給逝去的人

文藝Follow Me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1-01-10


2020年,一些重要的死亡,讓這灰淡隔閡的一年有著格外的重量,讓蒙混的時間,浮現清晰的維度。讓我們再花一點時間,念記他們。


Kobe Bryant 高比拜仁 1978-2020 美國籃球員


高比拜仁


「低頭不是認輸,是要看清自己的路;

仰頭不是驕傲,是要看見自己的天空。」


美國洛杉磯湖人名將高比拜仁,綽號「黑曼巴」(Black Mamba),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被喻為米高佐敦的接班人。高比的一生都寫滿了「勝利」二字,實力強橫如他曾經創下單場81分(NBA史上第二高分成績)、三節狂攻62分的成績。在1999年與著名中鋒奧尼爾組成「OK組合」,帶領湖人勇奪三連霸,風頭一時無兩。


但球王也經歷過低潮,高比在2003年時被控強姦,形象跌入谷底,同時陷入與隊友不和的危機。當時高比並沒有理會外界批評,還是做著二十年如一日的訓練——兩小時跑步、一小時心肺運動及重訓、兩小時的籃球練習和一千次投球。高比的成功是結合了天才和努力,他本人就是「曼巴精神」最佳的指標——passionate, obsessive, relentless, resilient, fearless。


高比拜仁和女兒Gianna在1月26日的直升機墜機意外中死亡。在高比拜仁的追悼會上致辭的米高佐敦說:「I admired him because his passion. You rarely see someone who is looking and trying to improve each and every day, not just in sports, but as a parent, as a husband.」


曹驥雲 1928-2020 香港資深報章編輯


大公報》前副總編輯曹驥雲逝世


「報館就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大公報》前總編輯曹驥雲,是香港著名專欄作家、「才子」陶傑的父親。曹驥雲是中日戰爭下投靠香港親戚的難民,身世十分坎坷,自幼喪母,姊兄病逝,和父親相依為命。他於1950年進入《大公報》,先後擔任校對、要聞、翻譯、編輯等職務,在任副總編輯期間,主要撰寫社評及國際評論。在越戰時期,他更挺身走險前往中越邊境採訪,寫下不少第一手戰時報導。在大公服務了四十六年,曹先生視報館為溫暖的家,不時與同事吃夜宵。


曹先生作為左派報刊的老臣子,愛國情操是無容置疑的,兒子陶傑是這樣形容他:「我父親也是這樣的人,樸實也平實,一個善良的人,他真心希望中國好。」曹先生於2020年2月21日因腎衰竭逝世,享年92歲。陶傑最後寄語:「上天若有啟迪,若他魂行未遠,願他庇佑苦難中的香港,因為我不但是他兒子,也是香港人的兒子。」


亞里安 1967-2020 香港獨立音樂人


亞里安


「放在唱盤上,略有炒豆聲的風霜餘痕下,轉出仍是從前最親切的聲音,碟有碟緣,再見舊友,感觸萬千是這樣。」


亞里安除了是Minimal的成員外,也是元老級的音樂人,不論是地下樂隊、主流樂隊、電影配樂、音樂雜誌編輯、樂評影評、電台DJ等等都有所涉獵。他曾與多位知名歌手合作,如郭富成、黃耀明、梅艷芳等。Minimal曾為黃耀明《愈夜愈美麗》作曲,多首「明歌」如《夏娃的第8天》、《下落不明》、《眼淚贊》、《快樂到死》都成為樂迷的心水,在千禧年後也為陳珊妮的《完美的呻吟》全碟編曲。後來組合Minimal暫停運作後,他便一直低調做音樂。他的個人網誌《亞里安—睇驗生活》裡持續發表影評及樂評,不時關注香港音樂發展。


亞里安於2020年2月24日逝世,終年52歲。他的好友樂評人袁智聰發文悼念:「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我們不但有很多共同的音樂喜好,在多年來更有過好一些緊密的合作關係:大家一起做電台節目,一同搞show、一同做講座,甚至你協助我做過三首歌,這些回憶片段都從腦海裡閃現出來。你是一位很念舊很重情義的朋友。」


楊牧 1940-2020 台灣詩人、學者


43f9f6fee102e785151958a525cb4d17


「開口說點甚麼吧乘柚子的香,說點

歡喜的話讓我樂觀;我已經太焦慮

疲憊過了,我想要寧靜,平安」

----〈樓上暮〉


2020年3月13日,楊牧因病於台北市國泰醫院過世,終年80歲。楊牧是台灣詩人、翻譯家、散文家、洪範書店創辦人之一。楊牧是美國愛荷華大學碩士,柏克萊加州大學博士、國立東華大學講座教授。楊牧在初中時期已對文學有興趣,並參與編輯刊物的工作。早年的筆名為「葉珊」,因為見證了1960年代的學生運動而改為「楊牧」。他形容寫詩的狀態是:「心裡有聲音時,耳朵會嗡嗡地響。這時詩人要把耳朵調好音,讓耳朵指揮你的手,寫出詩句。」他的詩句也因美國留學的經歷影響,由憂鬱沉靜,轉而介入及批判社會。在《一首詩的完成》中,楊牧討論詩歌的定義、內容、形式,以及如何介入社會和其歷史意識。此外,楊牧的詩作有不少以花蓮作主題,曾言花蓮是「我的秘密武器」。楊牧的創作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如英文、德文、法文、日文、瑞典文、荷蘭文等,曾獲多項國際文學獎項。


楊牧同時為學貫中西之學者及翻譯家,曾出版《鐘鼓集──毛詩成語創作考》、《傳統的與現代的》、《隱喻與實現》等論著,翻譯則包括《英詩漢譯集》、《西班牙浪人吟》、《甲溫與綠騎俠傳奇》。台灣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這樣描述楊牧的重要性:「堅持文學創作四十餘年,詩、散文、評論、譯作均卓然成家。詩意的追求,以浪漫主義為基調,構築生命的大象徵。散文的經營,兼顧修辭與造境,豐富臺灣的抒情傳統,評論的建構,融匯美學涵養與人文關懷。楊牧先生創作風格與時俱進,不追逐流行,不依附權力,特立獨行,批判精神未嘗稍減,允為臺灣文學的重鎮。」


張鐵樑 1982-2020 香港紀錄片節策展人


香港知名獨立電影策展人張鐵梁博士去世- 每日頭條


「紀錄片是關於真實,一定要將電影裏的世界延伸到真實,才會對我們的生活有些微影響。」


嶺南大學視覺藝術哲學博士張鐵樑,在各大專院校教授電影課程。他在2011年開始協助策劃香港獨立電影節,在2014年時擔任電影節策展人,後來更成為影意志董事局成員。張先生致力推廣及研究中國獨立紀錄片,曾策劃「叛逆中國」、「短片展」、「飛躍瘋人院」、「情慾中國」、「決絕:1997年以來的中國獨立紀錄片回顧展」等活動,更和蔡倩怡一同創辦「香港真實影像協會」,策劃節目「香港紀錄片回顧專題(1980-1997)」、「 當代國際紀錄片共學:其後」,欲打破大眾對紀錄片必然「客觀真實」的印象。


張鐵樑因胃癌於2020年3月21日離世,終年38歲。


蔡文甫 1926-2020 臺灣九歌出版社創辦人


蔡文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用諒解、寬恕的目光和心理看人、待人,人就會覺得蔥籠的世界裡,春意盎然,到處充滿溫暖。」


九歌出版社創辦人蔡文甫,於2020年7月15日於台大醫院離世,享年95歲。他的一生為文學奉獻良多,著有長短篇小說集《雨夜的月亮》、《小飯店裡的故事》等。蔡先生曾任軍職、教職以及《中華日報》副刊主編,在參加寫作班及邀稿時認識了王鼎鈞、梁實秋、漢寶德等人。九歌出版社與純文學、大地、爾雅、洪範合稱為文學界出版的「五小」。蔡先生為了出版心儀的書籍,不惜工本地追書,如每天為張繼高剪報、和梁實秋「掃街」,這兩位作家被他的熱誠打動,成為了九歌的作家之一。廖玉蕙說每次她發表文章,蔡先生總是第一個讀者,給予意見和鼓勵。可見蔡先生對文學、對作家、對好作品的熱情依舊不減,專業而且溫暖。


三浦春馬 1990-2020 日本男演員


160869660676394_P8794554


「我不是想死,只是害怕活著。」


三浦春馬,著名日本男演員,在2020年7月18日在家自殺,年齡也不過三十歲。三浦春馬在《戀空》成名,獲得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新人獎,成為被關注的新生代男星。不少人只會留意到他的光鮮亮麗,其實其家庭背景相當複雜,父母的再婚和母親的貪念使他與家人關係疏離。三浦不但有美貌和氣質,在演技上也不斷力求進步。在2014年《我存在的時間》,他飾演一個患了ALS的病人,以富有深度和變化的演技打動不少觀眾。在《最後的灰姑娘》扮演賽車手,劇中不少特技鏡頭都是親自上陣。他的專業和勤奮,會永遠存在觀眾的心中。


Bernard Stiegler 貝爾納·斯蒂格勒 1952-2020 法國解構主義哲學家


Bernard Stiegler


「My life will have been a succession of lives, as if I have had several lives, a multiplicity of stories and roles. 」


斯蒂格勒是德希達的弟子,譽為「德希達之後最重要的法國理論家」,是一名公共知識分子。他早年受到社會壓迫而決定打劫銀行,被判入獄後便自修哲學,在牢中取得哲學學位。要數影響斯蒂格勒比較深的哲學家,就是馬克思、佛洛伊德、西蒙東、海德格與德希達,他的著作《技術與時間》也是向海德格的《存在與時間》致敬。關注數碼科技的斯蒂格勒,以人文主義式的方法回應科技,批判資本主義和演算法的結合,認為這會使人類陷入新的無產階級化。斯蒂格勒因為感染新冠肺炎,於2020年8月6日離世,終年68歲。


陳木勝 1961-2020 香港導演


bb71869c93eb4b2f89291a8c9b68146d


「 香港是以自由社會聞名的, 並不是專制的城市。」


陳木勝在香港土生土長,從小喜歡看邵氏兄弟、橙天嘉禾的動作片。早期加入麗的電視及無綫電視,做杜琪峯的助理編導。首部個人執導的電影《天若有情》,現已成經典。陳木勝作品以拍攝警匪題材為主,曾以《衝鋒隊怒火街頭》、《雙雄》、《新警察故事》、《保持通話》及《掃毒》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惜在拍攝《怒火》期間被診斷患上末期鼻咽癌,不幸於2020年8月23日逝世。


李惠珍 1939-2020 香港漫畫《十三點》作者


李惠珍去世│再見《13點》 著名女漫畫家李惠珍離世|香港01|社會新聞


「只要有一日我仍然能想到東西,拿起筆不手震,仍然會繼續畫畫。」


「少女漫畫獎門人」李惠珍自幼愛繪畫,學生時代已發表首部作品《花花小姐》,但最為人熟知的作品還是《13點》。《13點》極受香港、澳門的少女讀者歡迎,曾創下兩日銷售量高達7萬本的佳績。在香港漫畫界別樹一格的《13點》,當時的漫畫主角以男性居多,它除了起用女性為主角外,更建立了一種獨立前衛的形象,風靡香港二十年。其後受聘於《星島日報》的李惠珍,一直擔任美術設計和兒童雜誌出版工作,而短篇的《13點》也散見於報章雜誌。


李惠珍對時尚很有觸覺,《13點》從第1期至第28期曾出現1728件時裝,李惠珍共設計超過3000套服裝,被譽為「紙上時裝設計師」。《13點》這部經典漫畫,在香港以陽剛暴力為主流的市場裡佔一席位。李惠珍於2020年8月27日病逝,終年81歲,漫畫家尊子說:「如果無佢(李惠珍),對於香港的文化可能是一種缺失。」


David Graeber 大衛·格雷伯 1961-2020 美國人類學家,無政府主義行動者


3123


「Police are bureaucrats with weapons.」


格雷伯於2020年9月2日義大利一間醫院離世,終年59歲。他最為人熟悉的口號是「我們是99%」,這是源於佔領華爾街運動,而他也是發起人及組織者。他參與過不少的抗爭運動,除了是一名人類學學者,他也是活躍於抗爭街頭的無政府主義者。格雷伯早期是研究非洲馬達加斯加的魔法、奴隸制度與政治,書寫更多傳統的學術著作,後期才開始寫一些題材更廣泛和面向公眾的書,如《債的歷史:從文明的初始到全球負債時代》、《Bullshit Jobs : A Theory》等,不少成為暢銷書,對大眾的影響甚大。


Quino 季諾 1932-2020 阿根廷漫畫家


noticia-102390-mafalda-quino-principe-de-asturias-miniatura-800x


「Isn't it amazing what a pencil can have inside?」


季諾從小已有愛恨分明的性格,渴求知道壞人和好人的分別。他筆下的人物瑪法達也是同樣愛憎分明。雙親去世後,年僅16歲的季諾決心當上一名幽默的畫家,於是向不同出版社推銷自己的漫畫,但並不成功。後來因為入伍後使他的繪畫方法有所改變,獲得不少報章雜誌的青睞,於是便開始了發表無字連環漫畫。他的作品以幽默的方式表現他的憤世嫉俗,在漫畫裡沒有成功兌現的諾言和希望,痛苦和荒謬時常出現。他常對社會黑暗和人們的冷漠加以諷刺,同時對一些無辜的小孩老人給予同情,引起不少讀者的共鳴和反思。季諾於2020年9月30日病逝,享年88歲,願這位藝術大師得到安息。


Herbert Kretzmer 赫伯特·克萊茨莫 1925-2020《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英文版歌詞作者


Herbert Kretzmer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Singing a song of angry men?

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Who will not be slaves again」


赫伯特是一名英國記者和詞曲家,其中最為人熟知的作品便是《悲慘世界》的《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歌詞更被翻譯成22種語言。赫伯特起初是撰寫電影紀錄片和新聞電影評論,後來成為了《約翰尼斯堡星期天快報》的記者和專欄作家,並同時擔任詞曲作者。他會每星期為英國廣播公司的其中一個諷刺節目寫歌,諷刺種族歧視等社會問題。在1979年至1987年,他已為《每日郵報》撰寫電視評論,並獲得兩項全國性新聞獎。2012年重拍的《悲慘世界》,赫伯特更是編劇之一。赫伯特在2020年10月14日離世,享年95歲。


七等生 1939-2020 台灣現代主義作家


七等生


「我寫的是宇宙,寫的是地球,寫的是人類,而不是寫你們要的東西。」


七等生原名劉武雄,曾任教職多年。1962年,七等生在《聯合副刊》首次發表短篇小說《失業、撲克、炸魷魚》,從此踏上作家之路。他的代表作有《來到小鎮的亞茲別》、《沙河悲歌》、《我愛黑眼珠》等,並於2010年獲得國家文藝獎。七等生善寫社會底層人物,這也是現代主義小說反抗社會、權威的特點,他的小說形式奇特,在發表後引起不少爭議。七等生在紀錄片裡說:「沒人能了解我,只有我能了解自己。」在《七等生全集》裡也這樣形容寫作:「平庸者茍且存活的方法。」這個故我的小說家在1997年寫好《一紙相思》後便封筆了,他的作品難以理解、定位或許正正是許多讀者著迷的地方吧﹗七等生於2020年10月24日不敵癌症病逝,享壽81歲。好友作家、建築師阮慶岳為他發文:「再會了,七等生!」


Thomas Sean Connery 辛康納利 1930-2020

第一代007


辛康納利


「There is nothing like a challenge to bring out the best in man.」


為人熟知的「詹姆士龐德」扮演者辛康納利於2020年10月31日在睡夢中離世,享年90歲。他在1962年至1983年扮演了七次詹姆士龐德而走紅。演技受到國際肯定,獲得一次奧斯卡金像獎、二次英國電影學院獎、三次金球獎等等。


辛康納利出身貧苦家庭。在一次健美比賽的海選中被選中成為音樂劇《南太平洋》的合唱團成員,是他踏足演藝界的開始。辛康納利自從扮演「占士邦」後變得聲名大噪,但來自各界的壓力令他厭倦了這個角色,曾說:「受夠了邦的東西。」在其他電影裡亮相時會希望演龐德沒有的東西,開拓戲路。在1987年,他參演了布萊恩·狄帕瑪的《鐵面無私》,獲得高度評價,也勇奪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在2006年,辛康納利決定息影,並回應了傳媒:「退休簡直太他媽享受了。」息影後和家人長居於巴哈馬拿索萊福德礁社區,並拒絕所有演出邀約。


Diego Armando Maradona 馬勒當拿 1960-2020 球王


馬勒當拿逝世終年60歲「上帝之手」成話題- RTHK


「如果我死去,我來世想再做球員。我希望可以再次成為馬勒當拿,成為一位帶給所有人快樂的球員......」


馬勒當拿,出生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為世界足球史上傳奇,被譽為「世紀球王」。球迷知道馬勒當拿是性情中人,經常發表「偉論」,在球場上更是表情多多。馬勒當拿從小便有踢足球的天份,但因為家境貧窮,所有近似圓形的物件都會被他拿來練波。他11歲時已在青年隊少有名氣。並於1976年代表阿根廷國足出賽,大勝蘇聯勇奪世青盃,還得到最佳球員獎。在1984年,馬勒當拿帶領拿坡里這種中上實力的球隊兩度贏得義甲聯賽冠軍,隨後更贏了義大利盃、歐洲足總盃和義大利超級盃。及後在1986年的世界盃半準決賽,他的「上帝之手」一招傳世。2020年11月25日因為心臟病發,最終證實不治,終年60歲。


金基德(김기덕)1960-2020 導演


金基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那些憎惡我的、否定我的人,在我死後,會以另一種態度爭先恐後地看我的電影。我的這種想法是不是太自大傲慢了,不過這應該不是什麽丟臉的事。」


金基德是一名極具爭議性的導演,一方面#metoo行動揭發他多次利用職權來性騷擾及性侵女性,職業失德,另一方面他的作品揚威國際,曾以《聖殤》獲得第69屆威尼斯電影節上榮獲最佳影片金獅獎。他的電影拍攝特點是「飢餓精神」,以最低的預算換取最大的成果,題材也是劍走偏鋒,是個很「cult」的導演。神奇的是,金基德從未接受過電影專業訓練,首部作品《鱷魚藏屍日記》及《虛擬復仇事件》都是受盡批評,大部分作品不受韓國觀眾歡迎。令他一舉成名的《援交天使》和《空屋情人》分別奪得柏林影展的最佳導演銀熊獎及威尼斯影展導演獎,成為國際級知名導演。可惜他在拉脫維亞感染新冠肺炎,於2020年12月11日病逝。過世後影評人褒貶不一,留待觀眾定奪。


John le Carré 約翰·勒卡雷 1931-2020 間諜小說大師


00carre-toppix-master1050-v2


「要無所作為,總是有許多理由的。但是要做一件事情,卻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因為你想做。」


同樣因為新冠肺炎病逝的約翰·勒卡雷,於2020年12月12日辭世,享壽89歲。他的小說大多都是諜報類型,這是源於他曾在英國軍情五處和六處工作,職業生涯成為了創作養分,為讀者探勘間諜世界。勒卡雷還在情報處時已發表了處女作《召喚死者》。在1963年,以《柏林諜影》獲得英國金匕首獎和美國埃德加·愛倫·坡獎,也是勒卡雷的代表作。他有不少作品被改編為電影及電視劇,書籍更是暢銷全球。在他筆下,情報諜戰並不是光明磊落,往往是黑白不分、污濁不堪的,間諜需要在陰謀下自保。有人說勒卡雷真正的主題並非間諜活動,蒂莫西·阿什在《紐約客》上評論勒卡雷 :「而是人際關係無窮盡的欺騙迷宮:背叛是一種愛,謊言是一種真實,善者服務於惡,惡者服務於善。」


林奇 1981-2020 游族網絡創辦人


f2ec-kftfpiv6402320


「激活,永遠保持激活的狀態、創業的精神、危機的意識,才是企業常青的基石。」


林奇從小喜歡打遊戲,在學時期常常被家人責罵「打機成癮」,更和朋友組成「星際傳奇戰隊」與韓國隊伍對戰。畢業後,曾經進入國企的他對於遊戲的熱情不減,最終辭職創業。創業的經歷充滿挫折,林奇失敗了好幾次才於2009年創辦游牧網絡,成為游牧網絡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一個80後的中國企業家。游牧網絡是電子遊戲公司,提供網頁遊戲及手機遊戲,曾推出《女神聯盟》、《少年三國志》及《少年西遊記》等等,業務覆蓋190個國家,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遊戲供應商。林奇在中國遊戲業內多次獲得「十大風雲人物」及「上海市領軍人才」的稱號。他不止於在遊戲界發展,還在2014年成立游族影業,欲以互聯網思維「不溫和」地復興上海電影。他於12月25日離世,死因懷疑是遭下屬投毒,這位有遠見的中國企業家無法見證自家投資的《三體》電影上映。


Pierre Cardin 皮爾·卡登 1922-2020 意大利裔法國服裝設計師


Pierre Cardin


「A table leg, a root, a tree, a leaf, all can give me ideas. 」


意大利裔法國服裝設計師皮爾·卡登在2020年12月29日離世,於巴黎一間醫院逝世,享年 98 歲。他的未來主義風格無人不知,當時更是巴黎最受重視的男裝設計師。皮爾在14歲時已擔任裁縫學徒。在1946年,皮爾負責設計電影《美女與野獸》的戲服,獲得進入迪奧先生工坊的機會。他在工坊擔任學徒時受到迪奧的青睞,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其後迪奧更資助他創立同名品牌Pierre Cardin。皮爾在六十年代提出「時裝平民化」的想法,還退出了巴黎高級訂製協會一年。他更是首個將自己品牌名稱授權給製造商的設計師,將品牌的知名度瞬間提高,成為法國四大知名代表。皮爾·卡登的前衛想法和商業眼光在設計界是數一數二,在高級定制的成就也是超前的。







延伸閱讀

3體同病相連雪豹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誰偷走了我的意象

小說 | by 陳芷盈 | 2024-04-24

【無形・◯】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散文 | by 王瀚樑 | 2024-04-24

【無形・◯】桃緣

詩歌 | by 羅貴祥 | 2024-04-22

【無形.同病相連】太空漫遊

詩歌 | by 陳康濤 |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