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姚海軍被查回顧成都「雨果獎」亂象, 兼及新一代科幻寫作者的方向(上)

其他 | by  楊在 | 2025-01-24

編按:因受編幅所限,文章將分成上下兩篇刊登。上篇主要聚焦於雨果獎、姚海軍以及事年的簡單背景,下篇將深入了解及分析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的雨果獎之亂,及為新一代科幻寫作者提議方向。



姚海軍受查

姚海軍,對於香港讀者來說可能是個較為陌生的名字,即使是香港的科幻迷也未必例外。然而對於內地科幻迷來講,這卻是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同時,相較於這個名字本身,更讓人熟悉且津津樂道的無疑是他作為《三體》的編輯這個身份。


了解《三體》的香港讀者都知道,它是亞洲第一部獲得「雨果獎」(Hugo Award)的長篇科幻小說。


雨果獎是由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獎項,英文全稱是「World Science Fiction Convention」的世界科幻大會通常也被稱為「Worldcon」,是世界科幻協會「The World Science Fiction Society WSFS」的年度大會。自1939年以來,除了1942-1945年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影響而停辦外,每年都會在世界各國的某個城市舉辦一次,雨果獎則是每年世界科幻大會的重頭戲。


雨果獎與寫出《鐘樓怪人》等世界經典名著的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無關,它是以美國科幻雜誌《驚奇世界》的創辦人雨果·根斯巴克來命名,在1992年以前名為「科幻成就獎」,素有科幻界「諾貝爾獎」的美譽。


從1955年開始,雨果獎每年都會頒發一次給最佳科幻和奇幻作品。去年上映的科幻電影《沙丘2》和其前作《沙丘》的原著小說《沙丘》就獲得過1966年雨果獎的「最佳長篇小說」獎。此外,《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作為長篇奇幻作品,在2000年的雨果獎上以《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逃犯》獲提名「最佳長篇小說」獎,在2001年則憑藉《哈利·波特與火盃的考驗》獲得「最佳長篇小說」獎。


在2015年美國斯波坎市斯波坎會議中心舉辦的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上,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憑藉他曾在《科幻世界》雜誌連載,後經華裔美籍科幻作家兼翻譯家劉宇昆翻譯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獲得「最佳長篇小說」獎,成為首位獲得雨果獎的亞洲科幻作家,幾乎標誌著中國科幻成功走向了國際舞台。有報道稱,《三體》獲獎後,該系列憑藉著200多萬套的銷量創造出過億的產值,科幻類圖書也開始更加頻繁地進入到暢銷書行列之中,後續IP改編也逐漸受到重視。


從這裡開始,我們就不得不提一提姚海軍、《科幻世界》雜誌和《三體》之間的淵源。


出版有《科幻世界》等科普科幻雜誌的四川科幻世界雜誌社在國內科幻界具有極高影響力,每年由該社編輯從當年在《科幻世界》雜誌上發表過的作品中擇優推選頒發的「銀河獎」是國內著名的科幻獎項之一。


姚海軍在科幻世界雜誌社工作了二十多年,歷任主編助理、副主編和副總編等職務,這也是他較為突出的身份標籤之一。


姚海軍出生於1966年,從職業技術學校畢業後曾在林場中工作了10年,期間創辦了油印科幻刊物《星雲》,在當時的科幻愛好者中影響頗大,他本人也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最著名的科幻迷。


1997年,姚海軍參加了北京國際科幻大會,並且接受了山西《科幻大王》雜誌的邀請,於當年冬天離開小興安嶺的林場,到太原加入到《科幻大王》編輯部。在這前後,姚海軍還見到了後來成為國內科幻界領軍人物的吳岩、韓松、劉慈欣等人。


1998年,姚海軍應邀到成都加入科幻世界雜誌社,初期還只是在雜誌社的讀者俱樂部裡工作。作為四川省科協所轄的刊物,《科幻世界》在當時的國內科幻界裡已經有不小的影響力,彼時《科幻世界》的主編是2000年憑藉長篇小說《塵埃落地》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的著名藏族作家阿來,姚海軍也正是在阿來的邀請下開始轉到《科幻世界》編輯部工作,正式開啟長達二十多年的《科幻世界》編輯的職業生涯。


2002年,在彼時還是《科幻世界》副主編的姚海軍等人策劃下,《科幻世界》集中推出了劉慈欣、王晉康、韓松、何夕、星河等一系列重要科幻作家的作品。劉慈欣、王晉康、韓松和何夕四人如今在國內被稱為中國科幻界的「四大天王」。


2005年6月,姚海軍出任科幻世界雜誌社副總編輯,次年5月就開始一手策劃《三體》在《科幻世界》上的連載安排,持續了整整八個月的連載令《三體》成為《科幻世界》這本月刊雜誌歷史上唯一一部全文連載的長篇作品。姚海軍曾自言,作為《三體》的編輯和讀者,他一開始看到這部作品就非常激動,被深深吸引,感到《三體》體現了只有科幻才有的美感。姚海軍也因此被公認是《三體》的「伯樂」,甚至有人稱他是「《三體》之父」。


到了2018年12月,四川科幻世界雜誌社有限公司成立,姚海軍出任公司董事、副總編輯。與姚海軍相熟的人士曾向媒體透露,在這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姚海軍一度被邊緣化,甚至不再分管《科幻世界》的日常編輯工作。


然而,姚海軍的雄心壯志並不止於《科幻世界》的編輯、出版與發售。


科普科幻作家董仁威在2010年撰寫的〈科幻「掘金人」——《科幻世界》主編姚海軍的傳奇人生〉一文中有段這樣的描寫:

姚海軍有自己系統的科幻產業化發展理念。他認為,今天的科幻大環境已經發生很大改變。對科幻世界來說,雜誌是我們的根本,但圖書和網絡則是我們的希望。解決前者的困境要著眼於後者。我們不能盯著雜誌辦雜誌,那樣只能越做越小。《科幻世界》過去的發展經驗告訴我的,保持國際化視野非常重要。中國科幻顯然不能完全按照美、日模式,按部就班地從雜誌發展到圖書再發展到影視、遊戲及周邊,但中國科幻必須跨過圖書這道坎。姚海軍說:「如果科幻作為類型文學不能有自己的明星作家,那它就永遠無法輝煌。《科幻世界》雜誌社未來的發展取決於能否在未來的產業鏈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科幻世界》雜誌是經營科幻作家的一級火箭,能使科幻作家以慢熱的方式培養出自己的讀者;出版科幻作家圖書是經營科幻作家的二級火箭,能使科幻作家的市場價值得到充分發展,使其中一些人稱為暢銷書作家,提高科幻作家的社會影響力,同時反過來對雜誌提供品牌支撐。


據此,我們不難看出姚海軍在《科幻世界》雜誌發展中的「造星」策略與「科幻產業化」的理念。


事實上,姚海軍也一直在積極建立以《科幻世界》等雜誌作為上游核心供應端的「科幻產業化」生態,他曾說:「科幻雜誌雖然不是整個產業鏈的核心利潤,但卻是核心靈魂,其地位在未來是不可替換的。」而此前就有報道稱,姚海軍通過《科幻世界》建立了一個集編輯、出版、運營為一體的產業鏈,也主導了由他發起的華語科幻「星雲獎」在內的多個科幻獎項和重要活動的運作。


縱觀姚海軍所說的「科幻產業化」在國內近年科幻發展過程取得的成果中,除了《三體》系列在全球範圍內的持續爆火外,另一個現象級的成就當屬《流浪地球》系列電影。


電影《流浪地球》同樣改編自劉慈欣2000年發表在《科幻世界》的同名中篇科幻小說,約為2.3萬字。在被拍成電影搬上銀幕後,《流浪地球》內地總票房高達46億元。已經上映的《流浪地球》和《流浪地球2》中也出現了香港明星的身影。港人熟識的達叔吳孟達在第一部裡就參與了演出,飾演名為韓子昂的重型工業運載車高級駕駛員,在2075年2月15日,因防護服腿部破損,導致氧氣洩露,最終摘下頭盔凍死在地表空氣中,享年76歲。《流浪地球2》則加入了劉德華,飾演擁有量子科學家、程序員和數字世界架構師三重身份的圖恆宇。由於《流浪地球2》開拍時達叔已經去世,為了向他致敬,電影團隊利用特效「復活」了達叔,繼續扮演韓子昂角色,這也成為該部電影中賺人熱淚的其中一幕。被分為上下兩部的《流浪地球3》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預計在明年開機。至於已經逐漸脫離了原著故事情節的「《流浪地球》宇宙」到底還可以繼續走多遠,地球還需要在宇宙中流浪多久,作為讀者和觀眾就只能拭目以待了。


有數據指出,在《三體》系列電視劇、電影和《流浪地球》電影等科幻IP的加持下,2023年中國科幻產業總營收1132.9億元,同比增長了29.1%。


在《流浪地球》大獲成功之後,姚海軍指出,《流浪地球》為中國科幻創作提供了一個範式,「即使科幻創作不能做到雅俗共賞,也要在『俗』上有所表現,只要在市場上有戰鬥力,中國科幻或許就不會再『流浪』」。


我們再次回到姚海軍的「科幻產業化」理念上來。近年來,四川科幻雜誌社有限公司也投資了不少科幻類影視劇的改編。國內各種資本更是蜂擁湧入科幻產業,這無疑對國內科幻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也有科幻界人士認為,在各方資本抱著逐利目的和分一杯羹的想法進入到科幻界後,科幻界的大賽和頒獎典禮等活動的參與者的構成也變得越來越雜,科幻圈也就變得不純粹了。


於是,我們也需要提出疑問:所謂的「科幻產業化」在國內真的成功了嗎?


科幻作家遲卉在她的微信公眾號「大橘科幻」中發表過一篇名為〈是科幻產業,還是劉慈欣產業?〉的文章。文章發表契機是她在2023年成都世界科幻大會舉辦前接受的一個採訪,記者找出了她十年前撰寫的名為〈科幻產業是一條不存在的巨龍〉的文章,並提問:十年後,有了《三體》,有了《流浪地球》,你仍然這麼認為嗎?遲卉則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在〈是科幻產業,還是劉慈欣產業?〉這篇文章中,遲卉提出了「劉慈欣產業」這個與「科幻產業」相對應的概念。


遲卉認為「劉慈欣產業」是一條繁榮而饑餓的產業鏈條,上游是人稱「大劉」的劉慈欣創作的短篇小說、《三體》這個彷彿永遠都挖掘不完的金礦,和劉慈欣在相當長時間裡沒有創作出新長篇,只創作了少量短篇的現狀。


產業鏈中游是在努力挖掘劉慈欣這座昂貴原礦的人:劉慈欣主編的書、劉慈欣參與的書、劉慈欣推薦的書、劉慈欣短篇集、劉慈欣中短篇集、《三體》的近20個不同版本的書籍以及劉慈欣全集等,還有包括《三體》宇宙、《三體》衍生創作、《三體》衍生創作的衍生創作等。


到了產業鏈的下游,則是現在最繁榮的地方。《三體》電視劇、《三體》舞台劇、《三體》動畫片等,大量資金在瘋狂左衝右突,饑餓地掠取能夠掠取到的每一個消費者。而另一個IP《流浪地球》更是在電影上映後,讓電影本身成為了產業的新「礦源」,孕育出了《流浪地球》短篇集、《流浪地球》周邊和手遊等下游產品。總體而言,就是產業之河可以無限向下延伸,但是上游依然只有劉慈欣這一座孤零零的礦。


遲卉還指出,現在國內的科幻小說生產呈現出蘑菇圈的狀態。「這裡一圈蘑菇,那裡一圈蘑菇;去知乎寫科幻短篇,一圈蘑菇;搞個獎項A,獎項B獎項C,每個獎項周圍又是一圈蘑菇。蘑菇圈與蘑菇圈之間彼此還不怎麼連通,也缺少商業上的合作,甚至會有商業上的惡性競爭」(簡單而言就是國內科幻界分成了不同山頭,大家圈地為政,幾乎處於互相攻伐的關係。至於這些山頭老大給自己小弟的作品影視化和衍生開發等承諾,屬實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代表。)部份有幸獲得作品影視化機會的幸運作者的影視化結果也讓所有人望而卻步(2019年上映的科幻電影《上海堡壘》算是在這方面較為突出的代表之一),影視圈逐漸開始覺得是不是科幻蘑菇圈有毒了,真金白銀砸下去,蹦上來的卻只有石頭。其結果就是:產業鏈斷了。


遲卉進而指出另一個問題:一刀兩段的蚯蚓。她說,現在的「科幻產業」除了劉慈欣的作品打通了產業鏈條外,其他部份就像被一刀兩斷的蚯蚓,作品遇不到影視,影視遇不到作品,偏偏兩端又活蹦亂跳許諾著美好前景。一個殘酷的現實就是:只要滿足「未來圖景」、「與奇幻可以有區分的震撼與驚奇」、「中國式的未來想像」、「有趣」和「劉慈欣」等科幻產業的產品需求特徵,影視其實並不需要小說,一個看了很多科幻電影的編劇不但能夠提供給影視公司內容,還可以快速進入到生產環節(這裡就需要排除「劉慈欣」這一個選項了,畢竟「劉慈欣」已經是無可替代的流量)。這種狀況呈現出來的結果就是科幻產業的下游已經不再需要上游,而上游的小說和雜誌因為資金等問題越來越需要下游的資金,但卻無法提供下游需要的產品,這也就形成了「被一刀兩斷的蚯蚓正在漸行漸遠,但是又彷彿若無其事」的現實。


上述問題的直接影響就是上游內容生產平台不得不依靠「吃」劉慈欣來生存。劉慈欣的作品養活了百分之六十的科幻小說出版平台,剩下百分之二十靠邀請劉慈欣做評委,最後百分之二十靠拿著《三體》來忽悠投資人。如果以利潤和流量的結果論,遲卉認為,《科幻世界》的商業化做得「最好」(記住,遲卉在這裡所說的「最好」只是相較於其他平台而言,並不代表它真的就是好的),但實際上,因為有劉慈欣為它兜底的緣故,《科幻世界》和其他一些科幻小說出版平台的商業規劃只可以用「不可名狀」來形容。


按照遲卉這篇文章的說法,我們就不得不去質疑,姚海軍「科幻雜誌雖然不是整個產業鏈的核心利潤,但卻是核心靈魂,其地位在未來是不可替換的。」這句話是否真的成立。


在長篇累牘地探討完「科幻產業」後,我們回到姚海軍被查這件事來。


姚海軍被查的消息最初是在九月中旬時在科幻寫作者微信群和數位科幻作家的微信公眾號等渠道中流傳,彼時國內科幻界也已經流傳著姚海軍失聯的消息。在這期間,他也沒有像往年那樣出席自己參與創辦的「星雲獎」和《科幻世界》主辦的「銀河獎」這兩大科幻獎的頒獎典禮。鑑於還未有官方通報,國內科幻界多是在觀望事態進展的態度。


直至10月23日傍晚,四川省紀委監委發出官方消息,正式確認這位在國內科幻界裡地位崇高的編輯因為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調查。毫無意外地,這則官方通報發出不久後,相關新聞一度躍升國內各大平台熱搜榜,標題中清一色可見「《三體》」或「《三體》伯樂」的字眼。其他原本在國內科幻迷、科幻寫作者和科幻編輯等群體間私下流傳的消息也開始噴湧出水面,不少媒體紛紛撰稿報道。


諷刺的是,就在八月時,四川科幻世界雜誌社有限公司才剛發佈了一則職務變動的官方公告,稱「為更好適應當前我國科幻市場變化,推動科幻繁榮發展,經研究決定,科幻世界對部份領導班子成員分管內容做如下調整」,其中一項調整內容是「副總編姚海軍同志全面負責公司編輯工作,領導編委會開展工作。新增分管《科幻世界》編輯部,原分管的圖書部、譯文版編輯部、《四川科技報》不變」。這一調整無疑大大增加了姚海軍的分管範疇和對《科幻世界》的領導實權。當時有科幻界人士猜測,此次由身為公司董事、副總編的姚海軍來全面領軍《科幻世界》工作,是希望能夠讓日漸衰退的《科幻世界》重新發展起來。


該科幻界人士所說的《科幻世界》的「日漸衰退」,在近年來也有跡可循。2023年成都世界科幻大會上,《科幻世界》作為成都及國內首屈一指的老牌科幻品牌,竟「惜敗」給了幾乎是初出茅廬的新晉品牌八光分文化。(詳情會在下文說明。)


今年8月,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辦的第82屆世界科幻大會上,多位國內知名科幻作家、編輯和科幻相關作品都入圍了雨果獎數個重要獎項,包括入圍「最佳中長篇小說」獎的《水星播種》(王晉康)和《人生不相見》(何夕)、入圍「最佳短篇小說」獎的《沒有答案的航程》(韓松)和《美食三品》(寶樹)、入圍「最佳圖像小說或漫畫」獎的《三體漫畫:第一部》、入圍「最佳戲劇表現(長片)」獎的《流浪地球2》、入圍「最佳長篇作品編輯」獎的《科幻世界》副總編姚海軍、入圍「最佳相關作品」獎的《中國科幻口述史(第2卷)(第3卷)》和《雨果X訪談》。從這份入圍名單中可以看到不少《科幻世界》的身影。令人遺憾的結果是,在8月12日的雨果獎頒獎典禮上,這些入圍者盡皆鎩羽而歸,全軍覆沒。外界猜測,或許這也就是科幻世界雜誌社在雨果獎頒獎典禮結束僅僅五天後就發佈的公告中「更好適應當前我國科幻市場變化,推動科幻繁榮發展」的所指。


現在,我們回到姚海軍被紀委調查的問題上來。


除卻上文提到的「科幻產業」理念的幾點令人質疑之處外,就姚海軍本人而言,在所謂以「科幻雜誌為核心」的「科幻產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他近年來也涉嫌職務犯罪了。


與姚海軍相熟的人士稱,姚海軍被查,可能與他經手的部份科幻作品版權合同問題有關。事實上,早在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對姚海軍無視版權、私自出版牟利行為的質疑聲。2021年,一位曾在《科幻世界》工作過的編輯撰文批評姚海軍涉及版權問題,稱姚海軍不但代表科幻世界雜誌社與外省出版社合作,將在《科幻世界》上發表過的部份作品集結成書。又因為這套書完全沒有進入到科幻世界雜誌社的出版發行體系裡,雜誌社裡大多數人也都不知道這套書的存在,以至於這套書是怎麼合作、如何分賬和算錢等,至今都沒有被調查出來。此外,還有科幻世界雜誌社前員工未證實的言論指出,姚海軍經手的出版合同,部份或者相當部份存在憑證缺失的問題。


就目前來看,這些大概也都是姚海軍需要接受調查的內容,至於是否還存在更嚴重更深入的違紀違法行為,就要等待官方進一步通報的消息了。


當然,就事論事而言,姚海軍對中國科幻的發展也確實立下了汗馬功勞。


對《三體》的發掘和推動自然是當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此外,姚海軍還主編了《世界科幻大師叢書》,在國內引進了200多種科幻經典。還有不少國內科幻界人士認為,姚海軍不但推動了《中國科幻基石叢書》的編撰和發佈,讓原本小眾的科幻圈逐步受到外界關注。姚海軍眼光也相當獨到,在《科幻世界》做編輯時,發掘出許多優秀作品,除《三體》外,還策劃出版了《天意》、《逃出母宇宙》、《天年》等一系列被稱為里程碑式的原創科幻作品。


值得一提的還有,上文提到的「星雲獎」正是由姚海軍、董仁威和吳岩三位創始人為首的全球華人科幻愛好志願者共同創立,全名為「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2010年在成都舉行的首屆頒獎典禮上,彼時的姚海軍獲得首屆星雲獎「最佳科幻/奇幻編輯」獎的榮譽,為他頒獎的正是獲得首屆星雲獎「最佳科幻/奇幻作家」獎,但還要再等五年才會榮獲雨果獎的劉慈欣。劉慈欣在星雲獎上稱姚海軍為「中國的坎貝爾」。坎貝爾(John W. Campbell)是美國最著名的科幻作品編輯,被稱為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開山祖,培養了包括《銀河帝國》系列作者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在內的眾多科幻作家,對科幻文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向堅持對國內科幻界各種怪象亂象進行無情砲轟的《科幻世界》前編輯張麓凡曾在她的微信公眾號裡發表了名為〈如果中國科幻止步於2010年〉的文章,開篇就指出,2010年時《三體》正大火,科幻世界雜誌社在經歷了推翻前社長李昶的倒社事件後逐漸走上正軌,銷量來到了新的高度。與此同時,《天意》也創下最高銷售數量15萬冊的成績等。她認為,2002年如果是中國科幻最耀眼的一年,那麼2010年則是又一個「高峰」,而讓《科幻世界》成功渡劫攀上高峰的,正是姚海軍。以上所有的創造性功績,張麓凡也將其歸功於姚海軍的主導。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的雨果獎之亂

2021年12月18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辦的第79屆世界科幻大會上,成都在與法國尼斯、美國孟菲斯和加拿大溫尼伯三座城市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功申辦了2023年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


成都在申辦過程中也引發了爭議。每年的世界科幻大會舉辦城市都是在前兩屆的世界科幻大會上由當屆會員投票選出,第79屆世界科幻大會上的第82屆世界科幻大會選址投票過程中,在投票截止之前,大量「沒有記載地址」的選票投給了成都,才讓它擠下了加拿大溫尼伯成功當選。


當然,對於中國科幻迷來說這並非什麼大事,畢竟遠赴美國的競選團隊的成功,終於讓世界科幻大會首次來到中國,成為進一步打開中國科幻與世界交流窗口的第一步。

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組委會名單中,陳石、本・亞洛、何夕擔任大會主席團聯合主席。陳石是成都申辦世界科幻大會過程中的重要推手,本·亚洛則是世界科幻協會的品牌保護委員會委員(「世界科幻協會」與「世界科幻大會」的關係近似於「國際奧委會」與「奧運會」的關係),該委員會負責註冊和保護WSFS使用或由WSFS授權使用的品牌。何夕是中國科幻「四大天王」之一的知名科幻作家,我們在上面已經介紹過。本屆大會主席團的專職主席則由姚海軍和梁效蘭(時任成都市科幻協會副會長)擔任。


就在全世界科幻迷都在熱切期盼著這場結合了中國科技與古蜀神話魅力的東方科幻盛會之時,各種亂象開始接踵而至。


往屆的世界科幻大會舉辦城市大多會直接選用當地現有場館和設施來舉辦包含雨果獎頒獎典禮和各式科幻沙龍在內的數百場科幻活動(今年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辦的第82屆世界科幻大會也是如此)。財大氣粗的成都世界科幻大會組委會則是一改慣例,通過成都相關部門和科幻團體的組織合作,在成都郫都區菁蓉湖畔上為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專門建造了一座佔地9.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5.94萬平方米的「星雲狀」場館,命名為「成都科幻館」(現已改名為「成都科學館」),作為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的主場館。歷屆世界科幻大會上最受矚目的雨果獎頒獎典禮和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閉幕式都在該館中採用工業化異形GRG飾面打造的太陽神鳥尾羽造型的「雨果廳」裡舉行。


創造了世界科幻大會新歷史的「成都科幻館」三面環湖一面朝山,主體建築高三層,有31.9米高。設計上融入了「星雲」形態,官網介紹中稱該設計是「以自由、擴散、無界的未來建築形象詮釋科學與科幻主題」,此外還提取了「古蜀之眼」(三星堆金箔面具)等古蜀文化中的神秘元素。館內設有劇場、主題展區及博物館三大主題空間,此外還有大會論壇沙龍區和時空隧道等設施。在設計理念上,場館整體呈銀色金屬屋面,反射光感透著現代感、科技感,引發大眾對宇宙和未知的探索。


成都科幻館在2022年動工,然而工期進度卻始終未如理想,官方直到2023年10月18日,這座備受全球科幻迷關注的場館才宣告完工,彼時距離成都世界科幻大會開幕只剩下一個多月。在成都世界科幻大會舉辦期間,有不少在成都科幻館內參加過科幻活動、在館內擺設宣傳攤位的國內外科幻組織和參會人員均表示館內甲醛水平嚴重超標,異味濃烈。獲得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雨果獎「最佳粉絲雜誌」獎的《零重力報》的編輯河流在《關懷與聚會中緊密相連的科幻迷們——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遊記》一文中直言「場館有甲醛,可以把皮膚護住,晚上回去洗澡,沖掉」。河流在參加成都世界科幻大會期間有皮膚問題,為免受到館內甲醛的進一步傷害才說「把皮膚護住」。


此外,根據數位參加了成都科幻大會的國內知名科幻作家、編輯和科幻團體成員的會後回顧,此次成都科幻大會在人員接待、會場指引等方面也均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問題。


再次就事論事來說,相較於下面這些與雨果獎相關的情況而言,上面那些問題已經不算什麼嚴重事故了。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破.地獄》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編輯推介

大衛連治的魔力

其他 | by 馮睎乾 | 2025-01-22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2

略談香港中文考試之存廢及其他

時評 | by 淺白 | 2025-01-21

樂諾的番茄炒蛋煲

小說 | by 梁曉聆  | 2025-01-18

悼邵家臻

詩歌 | by 李金鳳 | 2025-01-17

美國著名導演大衛連治逝世 享年78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6

獨力湊仔兩日談

散文 | by 曾繁裕 | 2025-01-16

東尼瀧谷——貪戀村上春樹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1-15

《爸爸》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2

【2024年香港書店面貌變化小匯總】

現象 | by 漫遊香港書店 | 2025-01-07

「作者」的復活

教育侏羅紀 | by 任弘毅 | 2025-01-07

詩三首:〈阿修羅時間〉、〈意義〉、〈瀉湖〉

詩歌 | by 王兆基,王崢,王培智 | 2025-01-05

【2024回顧】告別逝去的人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他們想,反正我不作惡都改變不了世界

影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