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瀚戰》:闖出敍事新宇宙

影評 | by  馮曉彤 | 2021-11-08

《沙丘瀚戰》改編自 1960 年代美國作家 Frank Herbert 原著小說《沙丘》,由 Denis Villeneuve 執導,Timothee Chalamet、Zendaya、Rebecca Ferguson 等主演。電影全長兩小時三十五分鐘,交代了王子的家族在沙丘星球上遭到殺害,他被迫與母親流亡,開始與弗雷曼人建立關係(將來,他將靠著弗雷曼人的幫助報復)。不少人批評它是「兩小時的預告片」,完場時只留下一堆未解開的懸念疑雲,予人「未完成」的感覺。


當然,製作團隊計劃推出續集,但觀眾似乎並不接受這藉口。《哈利波特》、《星球大戰》等系列也有續集,惟每套電影獨立來看,也「解決」了一些問題,「推進」了一點事情,唯獨《沙丘瀚戰》好像沒甚麼發生過 —— 雖然它花了很多時間心機去寫王子的家族如何接聖旨、如何勘探沙丘星球、如何被敵軍殺個片甲不流......但場面不血腥,缺乏近鏡特寫,也沒有刀插入脾肺的音效。


《沙丘瀚戰》最致命的地方,也是它風格卻別樹一幟,與任何時代的科幻片也不一樣。


最出色的燒腦科幻片,說穿了都有今敏的殘影



非線性系統敍事 夢境預視將來卻顯重覆


回顧同樣由 Denis Villeneuve 執導的外星科幻電影《天煞異降》,或者才能領悟他看世界的視覺。電影大綱講述一種七腳外星生物搭飛船,降落地球,只是停留原地,沒有侵略或戰爭。整套戲的主角反而是語言學家,利用不同媒界的語言,例如肢體、聲音、文字甚至夢境,來促成兩個靈魂的真正溝通。其中一個 Denis Villeneuve 大膽提出的概念,就是外星生物以「非線性系統」來思考世界,而我們奉行「線性系統」,例如認為時間是由過去發生到未來,相信有「開始」、有「終結」,也許並非真理;也即是說,透過重組記憶及想像,可以預知未來或在時間空域中旅行。正如對白在電影開首所說「這是結局」;在電影結尾所說「這是開始」,Denis Villeneuve 認為時間是多於三維度、跳動彈性的。


在《沙丘瀚戰》,導演不顧一切花兩小時細說普遍人認為「前奏」、「故事開端」的部分,也許亦源自他的「非線性系統」思考;至於多次穿插的王子保羅的夢境,也是預告著之後「未來」、「結局」要發生的事。


可惜的是,有些「夢境」不斷重複顯現,處理拖沓,而且這種預視式的片段太長,觀眾後來又要觀看一個近乎完全一樣的現實片段,當中亦不見得有甚麼需要人沉澱,反而雙重霸佔了電影時間。 Denis Villeneuve 下次要學懂的是下刀準確,不要給自己太多藉口懶惰。



面對無奈背負的使命 演員沉默是金?


Denis Villeneuve 的電影哲學卻不止於時空 —— 他還喜歡人物不多說話,只是走路或遊覽星球,或者更準確地說,只是「順應天命行要走的路」。《沙丘瀚戰》中飾演保羅的 Timothee Chalamet 眼神總是複雜神祕,很難讓人認為他到底是悲傷或呆滯,如同導演早前另一作品《銀翼殺手2049》的男主角 Ryan Gosling,同樣是經常處於「不知道發生甚麼事」的狀態。偉大的命運下,任何主角都是渺小人物,生命與方向皆不由自主,所以無力,所以迷茫,尤其是保羅多次被認定是弗雷曼人的救世主,沿途備受著各種質疑及暗殺。Timothee Chalamet 目無表情的處理,正正突顯出保羅本人也沒甚麼使命感,只是無奈地被迫背負重擔。


大多數觀眾習慣演員七情上面,且滔滔不絕地談論自己的想法,以致認為保羅演得太晦澀難懂。其實,保羅有時憤怒悲傷也無處宣洩、有時處於「失語的狀態」,才是寫實。當然,這些也是反演技傳統的處理,誠如導演自己所言:「我的野心是拍出從未見過的《星際大戰》,某程度來說,就是給成人看的《星際大戰》。」不過有些觀眾始終鍾情卡漫畫那種瞪大眼的誇張演技,於是就覺得電影難入口。



後現代思維 重新定義甚麼是好看


《沙丘瀚戰》的場景的確史詩式壯麗 —— 浩瀚荒漠上的沙粒,耀眼繁多如黃金,令人大開眼界的運載工具和技術,還有特效製作的巨型沙蟲,的確做得細緻美麗、令人讚嘆。導演明顯採用「慢節奏」,很多不涉及衝突的場景,也花費不少篇幅特寫,觀眾或會看到打呵欠,但誰說只有打鬥才值得大寫?誰說跟母親吃早餐時慣性小吵幾句不是劇情?Denis Villeneuve 似乎野心更大,希望重新定義甚麼是「值得看」的鏡頭,於是甚麼都拍得很慢很長 —— 甚麼都質疑、反對,有點後現代主義的影子。


近年來,不少觀眾也抱怨指CG特效過多,搶走演員與劇情的光芒。Denis Villeneuve 似乎更是不介意,甚至花上不少近鏡與長鏡拍攝同一個特效,反而更顯出當中的科技宏偉。如同星戰系列《四部曲:曙光乍現》的頭一幕,先近鏡特寫一架飛船,之後再拍著一架龐大的敵軍飛船緩慢地駛經原本那隻相比之下細小的飛船,強調兩者實力懸殊,CG特技「用得其所」。《沙丘瀚戰》亦如是,先特寫再遠望,透過多組鏡頭呈現出CG特技的美學。


劇本處理上,丹尼斯維爾諾夫成功還原小說的政治隱喻,包括殖民者對原住民的欺壓、伊斯蘭宗教衝突等,而且能點到即止,不會說得太直白。能夠在原著小說《沙丘》的框架下,加入導演的哲理思想及風格,那是無畏、教人可敬的一股力量,它重新讓故事呼吸、有了自己的新生命,教人期待即將開拍的續集。回望1984年 David Lynch 的《沙丘魔堡》,就是敗在它過分專注雄偉的劇本,太想還原整個故事,忘記了改編電影本身的意義。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馮曉彤

不想自我介紹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悼念鄭明仁】陳廣隆悼文

其他 | by 陳廣隆 | 2024-11-05

逃避自由的種類:憐憫

影評 | by 穆純 | 2024-11-05

假仙女的真情指數

書評 | by 楊佳嫻 | 2024-11-04

悼念瘂弦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1-04

差距

小說 | by 方狗 | 2024-11-04

《驀然回首》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1-04

清華雜憶

散文 | by 黃戈 | 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