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之後,兒子退居劏房,時代與街頭,通通都過於龐大又無從掌握,於是他將力氣從運動轉移到經營關係上。他上班、賺錢、渴望與伴侶平靜過活。在沒有英雄的時代,他不過想做一個人。 (閱讀更多)
與法國哲學家巴塔耶的情色哲學類近,在狂喜與高潮的那一剎那,是沒有語言可以觸及的,頭腦的完全空白與失去意識,如同一場小小的死亡。一切意義都得從事後追溯。村西透的色情哲學,正是事後以加工與潤飾去補足,去捕捉那人類對於禁忌與反差的渴求。讓影像與語言伸出手去觸碰那不可觸摸之物,嘗試先發制人,預判出大眾的愛好,讓熒幕前的觀眾參與犯禁的過程。 (閱讀更多)
《尋常心》是筆者近年看過最好的舞台劇,沒有之一。對風車草劇團的認識自2013年的《屈獄情》,當年梁祖堯、湯駿業飾演同志的精湛演技歷歷在目,數年後二人再次同台演出同性戀者及有關愛滋病議題,同是風車草班底,更有影帝黃秋生實力加持,在數月前看到如此的一個組合立刻二話不說買了最貴的票。 (閱讀更多)
人類自毀能力在當下迎來高峰,毋庸質疑。當日常生活籠罩在滅絕的陰影下,那麼在災難過後我們應該如何自處?或者,這是在甄拔濤新作《核爆後的快樂生活》環繞不散的問題。核爆是一場災難,揭示人類的脆弱。在最近HBO短劇Chernobyl中,無形的恐懼猶如核塵埃一樣覆蓋城市每個角落。所有關於核災的描述,主旋律是悲劇。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