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著名靈長類動物學家及環保運動先驅珍古德(Jane Goodall)於2025年10月1日在美國加州洛杉磯巡迴演講期間,因自然原因安詳離世,享壽91歲。珍古德研究所發布悼文指,其畢生工作不僅在人類對黑猩猩及其他物種的理解上留下深刻印記,更深遠影響了人類如何看待自身與環境的關係,讚揚她「作為動物行為學家的發現徹底革新了科學界,也是一位為保護與恢復自然世界努力不懈的倡議者」。
珍古德於1934年4月3日出生於英國倫敦,自幼對動物充滿熱情,受兒童文學如《泰山》影響,她夢想前往非洲與野生動物共處。1957年,她前往肯亞農場,並在奈洛比自然歷史博物館遇見知名考古學家路易斯·利基(Louis Leakey),利基聘請她為助理,並於1960年資助她前往坦尚尼亞貢貝溪國家公園(Gombe Stream National Park)進行黑猩猩研究。當時,古德年僅26歲,尚未擁有大學學位或正式科學訓練,其母親因安全考量陪同前往。
在貢貝的田野研究中,珍古德採用非傳統方法,包括親近觀察、為黑猩猩命名而非編號,並記錄其情感與社會行為。這一方法雖遭部分學者批評為過度主觀,但帶來重大突破。1960年,她首次觀察到黑猩猩使用工具,例如以樹枝捕食白蟻,此發現顛覆了當時認為工具製作與使用為人類獨有特徵的觀念。
珍古德的研究成果於1964年發表於《自然》(Nature)雜誌,並於1963年登上《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雜誌封面及紀錄片,震驚科學界。珍古德記錄黑猩猩展現溝通、個性發展、擁抱、親吻、群體衝突甚至類似戰爭的行為,模糊了人類與動物之間的界線。1979年,珍古德發表論文描述「貢貝黑猩猩戰爭」,揭示黑猩猩群體間的組織性暴力衝突。這些發現擴大了對進化與行為的理解,並為女性科學家開闢道路,STEM領域女性比例自1970年代的7%上升至2011年的26%。
1977年,珍古德成立珍古德研究所,支持貢貝研究並推動黑猩猩保護計畫。1986年芝加哥會議後,她轉向全球倡議,意識到森林破壞與偷獵威脅黑猩猩生存。她每年旅行近300天,倡導環境保護、反對動物實驗,並於1991年發起「根與芽」(Roots & Shoots)青年計畫,目前活躍於全球超過60個國家,影響數百萬年輕人。古德強調人類智慧應用於保護地球,而非破壞,並批評工業化農業與化石燃料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珍古德亦積極投入全球公共倡議:反對實驗動物的不當待遇、推動棲地保護、反思工業化農業與化石燃料對環境的影響,並呼籲以希望與行動面對氣候與生物多樣性危機。她後半生頻繁出席公開演講與青年教育活動,即便在九旬高齡仍維持高度的行程,常年旅行講演以喚起公眾關注,繼而獲得眾多榮譽,包括2002年成為聯合國和平使者、2003年獲英國女爵士(DBE)、2021年榮獲坦普頓獎(Templeton Prize),以及2025年獲頒美國總統自由勳章等。
珍古德去年11月亦曾訪港,並在香港大學與商界人士交流,促請企業帶頭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並寄語每人善用自身影響力:「我們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我們依賴並獲取食物、乾淨的空氣、水及一切。」
古德原訂於逝世當日出席洛杉磯植樹活動,與上千名學生種植5000棵樹以恢復野火災區,但主辦單位宣布其離世消息,現場學生深感悲痛。全球各界致敬湧現:聯合國秘書長Antonio Guterres稱其為人類與地球留下的「非凡成就」;前美國總統歐巴馬讚揚她為女性科學家開啟大門;荷里活巨星里安納度稱其為地球英雄;坦尚尼亞總統Samia Suluhu強調貢貝研究改變國家野生動物保護面貌;綠色和平組織形容她為保育巨擘;善待動物組織(PETA)呼籲學習其尊重動物精神;國家地理發布聲明,讚揚她顛覆人類認知並鼓勵選擇希望。
談及死亡,珍古德曾豁達地表示,死亡如同更換衣物,她不懼怕死亡,只盼望來生能成為一頭擁有好主人的小狗。珍古德不但留下了突破性的科學研究,更積極為環保出力,為全球帶來深植人心的信念。誠如珍古德所言:「我們每天都會對地球產生影響。數百萬個小小的道德行動,累積起來,將帶來真正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