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代表台灣出戰明年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的《左撇子女孩》,進場前乖乖翻資料做功課,演員表「趙心妍」三字躍入眼簾,心中不禁一震:是六十年代邵氏公司的十二金釵?居然還在演戲?不曾正式大紅大紫,似乎也不像同期女星如潘迎紫馬海倫一般加入電視台效勞,以為她早就息影了,想不到在對岸春風吹又生。開場後全神貫注辨認芳蹤,排名第五,當然不是演帶着女兒回台北經營夜市食攤的媽媽,最有可能應該是人肉走私專業戶風騷阿嬤,五官記憶非常模糊,往日端莊變成台式「三八」或者靠演技補救,但戲中她擠眉弄眼要人猜多少歲,對方說「六十五」,立刻滿臉不悅宣佈尚未到六十,雖然演員真實年齡可以和角色相差半截,算一算,恐怕不會是現年坐七望八的趙女士。
回家上網搜索,果然擺了烏龍,同名同姓藝人何其多,林子祥太太仍然活躍歌壇,風口浪尖的配對女神不也光明磊落叫葉蒨文嗎?這個九度更改藝名的「國民媽媽」趙心妍,肯定比那個半世紀前出入邵氏影城的趙心妍多人認識,只有住在象牙塔的老影迷,才犯可笑的錯誤吧。
巧得很,翻開九月號《明報月刊》,有一篇江青懷念蔡瀾的文章,尚未拜讀先被配圖吸引,2014年為曾江賀生日的大合照,竟然包括秦萍。那時小文青很喜歡秦萍,追星注重氣質多於相貌——不是說她不漂亮,而是更欣賞別具一格的清純形象,就算武俠片扮女俠也非常斯文,打正旗號為文藝而文藝的《垂死天鵝》、《虹》和《愛情的代價》就更不必說了。一直記得,西西在《香港影畫》寫她的特稿題目是《秦萍圓又圓》,中華書局出版的《西西看電影》中冊收輯,重讀恍如隔世。
聽聞她息影後一度在啟德機場國泰航空貴賓室任職,執意過普通人生活,照片極少出現在娛樂版。江青貼的這張額外難能可貴,拍於她得病前兩年,不但精神奕奕而且數十年如一日,就像西西1966年春天寫的:「我什麼都不記得,最最記得她的劉海,秦萍有最美麗的劉海,彎呀彎,長呀長。」
大合照裏除了秦萍還有張燕,資深影迷馬上想起她們和蔡瀾的淵源。當日邵氏公司曾經把旗下南國實驗劇團訓練班三個亮眼學員派去東寶藝能學校進修,日本通蔡先生連女明星裝修門面也管接管送,可想不是小妹妹們的監護人就是扯線人。雖說娛樂圈大染缸龍蛇混雜五光十色,老派人始終重情義,半世紀指顧間,退役後再深居簡出,大概也樂於與舊同事吃吃飯喝喝茶 — 曾江並非邵氏演員,但太太焦姣是,有沒有和張燕同片不記得,和秦萍則起碼合演過《斷腸劍》《十二金牌》。
另一個前往東京學藝的是邢慧。六十年代香港影壇有一陣刮起女明星自殺風,林黛、樂蒂、李婷、莫愁相繼輕生,紅顏薄命之嘆此起彼落,不過若論下場悲慘,當數息影後移居美國的邢慧。走青春玉女路線的她雖然擔任過主角,但不算很紅,我對她最深刻的印象有點啼笑皆非:那時新加坡學校分華文和英文,我妹妹唸英校,會講廣東話卻看不懂方塊字,偶爾翻《南國電影》或《香港影畫》,只能讀簡短的英文介紹。有一天指着邢慧彩照說:「這個Margaret,穿來穿去都是那件泳衣!」《西西看電影》中冊收了寫於1967的《瑪嘉烈·邢慧》:「女明星一年要穿多少衣服呢?這個數目誰也不知道,我就問問邢慧。她說:我並不常常買衣服,平日的幾套就夠了,重要場面的也是幾件。」像不像順風耳偷聽了南洋荒島兄妹的對話?
邢慧婚姻不如意經商也不如意,精神日漸失常,九十年代初某次與母親發生爭執,失控用斧頭砍死媽媽,被判入獄十一年,刑滿釋放不久病逝。西西文章這段,真令人黯然神傷:「應該說邢慧是很乖的,他很聽媽媽的話,當然,有個這麼愛護自己的媽媽邢慧是頂幸福的,而做媽媽的有個像邢慧這麼聽話的女兒也該心滿意足啦。邢慧長得和她媽媽一模一樣,兩個人出雙入對,像好朋友,又像兩姐妹,誰不喜歡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