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世界看似靜止,但同時加快生活中各種科技的應用,本地劇場也不例外,由Paprika Studio創作的《給下一輪(虛擬)盛世的備忘錄》,結合虛擬實境與戲劇表演,再現卡爾維諾著作《看不見的城市》。虛擬影像與劇本的互文,放諸時下現況,既感嘆記憶中的美好流逝,亦為消失的城市記憶「續命」。 (閱讀更多)
西九自由空間的「表演未來」系列,邀請許雅舒、黃碧琪、黃嘉瀛三位藝術家帶來《千高原》打正旗號,直接用德勒茲x瓜塔利最神秘的一部書來作戲劇創作,由揭幕表演、觀眾離開自由空間、劇評文字生成、閱讀、觀眾再次進入劇場,這生成可能就是劇場文化,亦會是《千高原》其中一個世紀。 (閱讀更多)
《午睡》由劇作家陳炳釗於80年代寫成,當時沒有正式發表,直至2014年,陳炳釗看到香港年輕人在社會運動中的一團火,於是決定重寫劇本,並在2016年首演,至2020年改寫部分內容,並在2021年1月再次公演(網上直播)。八十年代寫成的劇本,劇本的主題──後社會運動的青年的眾生相觸動了黃礎瑜。因為當下就是後社會運動之中的那種茫然狀態。 (閱讀更多)
早前在文化中心劇場上演的戲劇《時光》,原著劇本取自哈洛.品特,但新八卻認為期待並沒變成相應的滿足,正如《食神》中的皇帝炒飯,不論賣相如何金壁輝煌,用料如何上乘,最基本的還是:「要用隔夜飯炒呀。」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