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發生後,你傳了訊息給他。他住在學校附近——接近震央。而你因為連假,提早離開學校,遠離震央超過150公里。他說他沒事,但東西都掉到地上了。
地震令整個台灣都亂成一團。大約半天,一切回復正常。晚上,新聞播報災區最新消息時,你已經不像地震剛發生時那麼渴求消息——瘋狂刷新社交網站,此時新聞對你不再新,消息早已舊了,不再重要了。
有人在學校黑特發帖說,因為地震影響,希望大家一起要求線上上課。
「懶就懶,但我支持。」你為這個留言按讚。
最後,學校決定線上上課兩週。
下週到你們組報告,題目是二二八事件。事前你們就決定分三個小組分別報告不同地方的二二八細節,並開了一個Google簡報,每小組各做一部分,組成一個完整的簡報。你和他負責報告鳳林二二八。
連假前,你和他鎖定了四本書,每人讀兩本,把有用的資料先打上簡報,再整合。過了幾天,你發現他什麼都沒做。
你傳訊息問他,怎麼了。他說,因為地震,他沒有辦法看書,沒有辦法做事。
吓?你看到他的訊息,憤怒又驚訝,忍不住打電話給他。
電話接通,你劈頭就問:「你這是什麼意思?地震就地震,做事就做事,兩者有什麼關係。而且地震早就結束了。」
他沒有反駁,只是淡淡地說:「沒有,地震還未結束。」
然後靜默。你正想罵他的時候,他忽然說:「你聽。」
然後還是靜默。你罵他:「你在搞什麼東西啊!」
「地鳴啊,」他說:「隆的一聲,然後震——你沒聽到嗎?」
「我……」
你正要說話,他又說:「聽,又來了,這次聲音和震度都比較小。」
「我完全聽不到。」你說。
抱歉。說完他就掛斷。
莫名其妙。更莫名其妙的是,後來他發起直播,直播中他沒有說話,只是拍着裝了水的玻璃杯,背景是窗戶和街景——就在震央附近。直播的文字描述是「地震還未結束」。
有不少人點進他的直播。有人質疑是窗外的風吹動水。他把窗關了。有人質疑是手機的通知震動,帶動水搖擺。他把鏡頭拉遠,顯示水杯是獨立放在桌上。有人質疑是他走動,影響杯內的水。
直播中,他沒有說話,一直保持靜默。
你去圖書館,把他要讀的鳳林二二八資料快速掃一遍,整理出需要的資料填上簡報。兩年來的報告,你都是跟他同組,他做的部分總是被老師稱讚,跟他一起報告,分數一定不會差。因此,你這次願意替他做。
你有時會打開他的直播。直播沒什麼人看了。偶爾有一兩個像你這麼無聊的人點進去看,但再也沒有人留言。
線上報告那天,他有出現,但幾乎沒有說話。報告結束後,老師還打趣說他做的部分沒有以前那麼好,說不定是受地震影響。他沒有回話。
他的直播還在繼續,而你一次都沒有明確看到杯裏的水在晃動。
一星期後,你再次感受到地震——輕微的。你想起他的直播,進去後,水杯依舊平靜,但可以看到有一些水灑落在桌上。幾點水珠,反射刺眼。
你打電話給他,他沒有接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