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學院在今晚公布,202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匈牙利小說家、編劇克拉斯諾霍爾卡伊·拉斯洛(Krasznahorkai László)。瑞典學院讚揚拉斯洛作品「那引人入勝且富有遠見的創作,在末日般的恐怖中重申藝術的力量」(his compelling and visionary oeuvre that in the midst of apocalyptic terror reaffirms the power of art.)
現年71歲的拉斯洛為著名匈牙利小說家、編劇,以其深邃、憂鬱且具挑戰性的作品風格著稱。他曾對外表示,自己寫作風格受到卡夫卡等前輩影響,因此在其作品中大多探討著反烏托邦與存在主義主題,並以獨特的長句結構和後現代敘事手法,贏得了全球讀者與評論家的高度讚譽。在他的作品中,經常可見一個段落、一頁、一章只有一個句子,此連綿不絕的句子結構,被評論家形容為「緩慢流動的熔岩」,逼使讀者沉浸在他所營造的沉重、壓抑的氛圍中。
拉斯洛於1954年1月5日出生於匈牙利東部的小鎮久洛(Gyula)。他的父親是一名律師,母親則是地方政府的職員。他早年在塞格德大學(University of Szeged)及布達佩斯羅蘭大學(Eötvös Loránd University)攻讀法律,之後在羅蘭大學攻讀匈牙利語文學。大學畢業後,他曾短暫擔任過圖書館管理員及編輯,並於1984年成為一名全職的自由作家。
1980年代初,拉斯洛開始投入文學創作,並於1985年出版首部長篇小說《撒旦探戈》,描繪了匈牙利鄉村的崩潰與救贖主題,在文壇的嶄露頭角。1987年至1988年期間,拉斯洛獲得柏林藝術家計劃的獎學金,居住於西柏林,此後廣泛旅行,包括足跡遍及世界各地,曾旅居德國、波士尼亞等地,並數次造訪中國與日本,這些跨文化的經歷深刻影響了他的創作視野。他對東方文化,特別是中國古典文學抱有濃厚興趣,先後在91、98年到訪中國旅行,在98年旅行期間更以詩人李白為主題撰寫過專題報道。
拉斯洛首部長篇小說《撒旦探戈》以強烈暗示性的筆觸描繪一群衰敗居民,在共產主義崩潰前夕的廢棄集體農場中,陷入停滯與等待,可見拉斯洛的黑暗人生觀已與非凡語言活力融合,奠定其獨特風格,而書作出版後隨即在匈牙利文學界引起轟動。1989年出版的《抵抗的憂鬱》(The Melancholy of Resistance)亦將末日主題得以昇華,以大師級技藝塑造噩夢場景與怪誕人物,探討秩序與混亂的殘酷衝突,無人能免於恐怖影響。
後續作品如《戰爭與戰爭》(War & War,1999年)、《溫克海姆男爵歸來》(Baron Wenckheim's Homecoming,2016年)等呈現出從卡夫卡的荒誕到Thomas Bernhard的黑色幽默風格。2021年的《赫施特07769》(Herschel 07769)寫實地描繪出社會暴力在德國小鎮引發的恐懼,將恐怖與美麗對峙於單一無句點的長句中,反映現實的本質。
自1987年起,匈牙利著名導演、有「長鏡頭大師」之稱的貝拉·塔爾(Tarr Béla)便將拉斯洛的多部小說改編為電影,而拉斯洛亦有參與電影劇本創作,如1988年的《天譴》及2011年的《都靈之馬》。其中,最為知名的改編作品為1994年上映的同名電影《撒旦探戈》,其長達七小時的片長以十二個章節結構,精準捕捉小說的非線性敘事與黑色幽默。
拉斯洛亦曾獲得多個獎項,包括於2004獲頒科蘇特獎(Kossuth Prize),為匈牙利文化藝術領域的最高國家榮譽;2014及15年分別獲美利堅文學獎(America Award in Literature)及布克文學獎(Booker Prize),以表彰其文學的成就;2019年憑藉《溫克海姆男爵的歸來》英譯本奪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文學獎等。此外,拉斯洛有份參與撰寫的電影劇本《都靈之馬》(The Turin Horse)在2011年時榮獲柏林影展評審團銀熊獎、影評人費比西獎,並代表匈牙利角逐奧斯卡外語片,可見其撰寫劇本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