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林火山》:麥浚龍的世界

影評 | by  王建鏗 | 2025-10-08

《風林火山》(Sons of the Neon Night)(2025)斥資億元,耗時近十年製作,巨星雲集,年中於康城影展全球首映,風評褒貶參半,成為話題之作。我是麥浚龍的歌迷,最吸引我的是導演編劇的大名。我認為《風》正是一套麥浚龍的作者電影(Auteur Film),他自編自導自演(飾一過場角色),電影的視覺風格、主題和製作模式皆一貫「麥浚龍」——黑白色調、抑鬱沉憂及其精雕細琢,不惜功本的執著。


《風》繼《九龍城寨之圍城》(2024),又一香港電影入選康城影展「午夜展映」單元,自然成為香港電影於國際舞台的最新代表。我認為兩作向世界展示香港電影傾向側重美學,忽略故事內涵,因為《風》和《九》同樣投資鉅額,頂級美術、動作、特效堆砌奪目視覺效果,不過壯觀畫面之下,劇情往往不在同一水平,情節鬆散、不合理為人垢病。早年也有古天樂的《明日戰記》(2022)標榜歷年最大規模製作的科幻巨著,徒得影像刺激,內容乏善可陳。


《風》簡而言之,風格別樹一幟,但敍事七零八落,一如李焯桃《〈風林火山〉:野心無罪,劇透有理》所言,故事布局宏大,盡顯敍事功力欠奉。同樣評價也見於麥編導首作《殭屍》(2013)——畫面細緻,特效逼真,不過都難掩劇情情理不合之敗筆。劇情弊病可見李評,本文不再詳述。我想從作者電影的角度,評論《風》與麥的個人風格。


麥浚龍近十年來都以黑白灰的沉鬱形象示人,由個人衣著到作品,最先見於音樂大碟《Evil Is a Point of View》,再到與謝安琪合作的《The Album》專輯更甚,系列橫跨三年,以歌曲、音樂影片及文字細說董折(麥飾)和浦銘心(謝飾)由十七歲到七十歲的愛情故事。麥操刀一系列的音樂影片,顯露《風》的美學雛型——灰沉畫面、黑白光影對比、傾頹末世之感。孤獨、抽離、冷漠和壓抑都是麥近十年以來作品所圍繞的主題。《風》的角色和場景無不流露這些情感。


與《The Album》一樣,麥為多個角色創作遠比他們戲份深遠的背景,這做法在音樂作品上尚可叫聽眾細味作品,讓其投射自身經歷至所謂預先留有的想像空間,但放到《風》,電影要求更慎密的敍事結構,這些「留白」或者草草帶過的人物背景,淪為一個個情節漏洞和支節,譬如李氏的家族恩怨理應是故事的主要前因——兄弟為何交惡?文狄(杜德偉飾)何解憎恨家庭?父親何解屬意文狄而非霧童(金城武飾)繼承集團?種種未有交待;另外,電影中段提到喪妻陰霾籠罩總督察狄文傑(梁家輝飾),之後就再無跟進,敍事欠完整。在角色性格上,大多角色都有麥的形象或影子,包括:冷酷、沉鬱和不苟言笑等,感覺各個人物除了身份不同,都是同類的人,同樣的性格,同樣地像麥浚龍和麥浚龍故事裏的人。


電影未如戲名「火山」有赤炎的元素,反而下起雪來,整套戲都是大雪紛飛。香港下雪這設計完全是麥的個人美學選擇,獨立於故事情節。下雪與否其實與劇情並無關係,只是影響人物可否穿上有型的大褸;再推一步,其實香港也與劇情不太相干,除了銅鑼灣槍戰一幕有香港的標誌街景,如霓虹燈牌和地鐵站出口,後來提到的重慶大廈、美沙酮診所都是輕輕帶過,電影大多數場景要不是房間,就是地牢。遑論香港,在槍戰之後,就連地方的元素不太重要,場景和情節主要都是架空的。雖然故事發生在香港,但是電影呈現的更似是一個地下世界,不見天日,終日死氣沉沉,其秩序和文化自城市抽離,脫離香港。


香港下雪,淒美且夢幻——槍戰連連,鮮血流淌地上積雪;或人物望向窗外空盪盪,只得飄雪的街道,白茫茫相映全套電影恆常的灰白畫面。此舉昇華麥浚龍美學的黑白單色配色,在一向以留白、陰影與光暗營造的對比之上,墊上茫茫白雪,純白皚皚加強對比,同時呼應戲中「白粉」毒品(應該是可卡因)。


傳聞拍攝途中演員金城武、任賢齊和武術指導熊欣欣皆與麥不和,不禁令人記起謝安琪在合作後期也傳出跟麥不和,不和原因不得而知,但不少輿論都會歸因於麥的「藝術家性格」,對創作的執著,為麥浚龍世界更添神秘和孤高,令人更想一窺究竟。麥浚龍的世界是吸引我的,我尤其鍾愛《The Album》。《風林火山》令我失望,不單是就成品來看,眼高手低,敍事瑕疵處處,更是麥的世界或者創作未見躍進,不論是與《殭屍》抑或《The Album》比較,表達手法和內容都依然。麥浚龍想像的世界或許是鉅細無遺,人物關係千絲萬縷,不過搬到大銀幕上,卻是超載失重。


註一:李焯桃, 《風林火山》:野心無罪,劇透有理

https://www.filmcritics.org.hk/zh-hant/node/3446


註二:雙語陳, 鬼佬不懂欣賞的,我喜歡─ 漫談麥浚龍《殭屍》(Rigor Mortis) https://www.inmediahk.net/%E6%96%87%E8%97%9D/%E9%AC%BC%E4%BD%AC%E4%B8%8D%E6%87%82%E6%AC%A3%E8%B3%9E%E7%9A%84%EF%BC%8C%E6%88%91%E5%96%9C%E6%AD%A1%E2%94%80-%E6%BC%AB%E8%AB%87%E9%BA%A5%E6%B5%9A%E9%BE%8D%E3%80%8A%E6%AE%AD%E5%B1%8D%E3%80%8Brigor-mortis


註三:皮亞, 《殭屍》混合邪術與日本鬼片想像

https://www.filmcritics.org.hk/film-review/node/2015/08/03/%E3%80%8A%E6%AE%AD%E5%B1%8D%E3%80%8B%E6%B7%B7%E5%90%88%E9%82%AA%E8%A1%93%E8%88%87%E6%97%A5%E6%9C%AC%E9%AC%BC%E7%89%87%E6%83%B3%E5%83%8F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風林火山》:麥浚龍的世界

影評 | by 王建鏗 | 2025-10-08

那年切不成的月餅

散文 | by 陸裕欣 | 2025-10-06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10-03

詩三首:〈樹〉、〈某個瞬間就起了風〉、〈到達組詩〉

詩歌 | by 鄭偉謙, 梁偉浩, 李靈枝 | 2025-10-03

白頭翁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0-03

樺加沙日記(擬淮遠三則)

散文 | by Greenly, 羊格, 麥景琪  | 2025-10-01

光之帝國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9-26

詩三首:〈念尼泊爾〉、〈失控練習〉 、〈臺北寫真〉

詩歌 | by 王培智, 俊奇, 徐竟勛 | 2025-09-26

靈感獵人

小說 | by 勞國安 | 2025-09-26

計劃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09-23

藍移吧!

小說 | by 黎喜 | 2025-09-19

當代的某些關係

小說 | by 苦橙蒿 | 2025-09-19

智慧腐蛀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