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2025年﹚11月16日,為資深填詞人林振強﹙1948-2003﹚逝世二十二周年,時至今日其經典詞作仍深入民心,例如陳百強〈摘星〉與〈疾風〉、張學友〈每天愛你多一些〉與〈愛是永恆〉、陳潔靈〈白金升降機〉和合唱歌〈千個太陽〉,乃至蔡齡齡〈細水長流〉等。人稱「洋蔥頭」、「強伯」的林振強和其前姐夫「霑叔」黃霑﹙1941-2004﹚經歷相似,綜橫多媒體事業,身兼詞人、作家與廣告公司創作總監。林振強於1981年為杜麗莎填了〈眉頭不再猛皺〉而正式涉足詞界,為八十年代香港流行曲詞壇注入新動力。筆者之學兄、著名撰稿人與903節目主持月巴氏曾著有《林振強》一書,對他的著多成名作品有深入淺出的討論。本文之寫作,在學兄和朱耀偉老師的研究上拓展,嘗試從中國文學理論的視域對強伯的三首作品討論。這三首作品分別為〈笛子姑娘〉﹙1981﹚、〈雨夜鋼琴〉﹙1986﹚與〈結他低泣時〉﹙1988﹚,無獨有偶的是三首歌曲均是源出日本或東南亞的改編歌曲,題材也與樂器相關,編曲也為此加以配合,亦同時向強伯致敬。
笛子背後的傷心事:〈笛子姑娘〉
〈笛子姑娘〉是1981年強伯出道不久的詞作,由棠哥葉振棠主唱,收入《大俠霍元甲》專輯。在詞風上有和棠哥另外兩首成名作〈戲劇人生〉與〈找不著藉口〉有一脈相承,故在演繹上也和二者相似,讓人感受到棠哥在激烈的「世事混亂 似靜未靜」﹙〈浴血太平山〉﹚以外的一絲柔情,也就不難明白黎小田先生為何要棠哥演唱〈戲劇人生〉。
強伯毫不含糊地在〈笛子姑娘〉詞首就鋪陳了一個悲傷雪境:「一個風雪晚上 我失方向」,作為路人的「我」在雪夜迷失。在深夜裡傳來淒涼的笛聲,為我引路,我終於找到那無言的女子。從她的笛聲中勾起了我的回憶,想起和她的相處,無奈的是天意弄人,她不得不離去,只為我留下空虛。我也只有徒然的追憶,將自己的眼淚寄托於竹笛之中。
不少人以為〈笛子姑娘〉是大路情歌,這是從讀者﹙觀眾﹚的感受出發,從強伯和他的親人卻不然,寫作此詞之時林家幼妹林雁妮因病逝世,強伯正是在其病榻旁照顧送別,所以〈笛子姑娘〉在本質上更像是一首悼亡詩,而非大眾單從文本理解的情歌。而在古典中國文學,悼亡詩的寫作傳統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詩經》,但西晉潘岳﹙247-300﹚的五言古詩〈悼亡詩〉三首以後,基本上「悼亡詩」就專指丈夫追悼妻妾的詩作,如中晚唐元稹﹙779-831﹚之七言律詩〈遣悲懷‧其二〉就有名句「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南宋陸游﹙1125-1200﹚追悼前妻唐宛的〈沈園二首〉亦有「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之語。北宋蘇軾﹙1037-1101﹚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更是宋詞中之悼亡代表作。筆者認為林振強很好地承繼了此「悼亡」寫作傳統並升華,將悼念的對象重新延伸至至親好友。值得一提,強伯同時也為棠哥寫了一首〈無知的她〉,在內容上巧妙和〈笛子姑娘〉作對照:
無知的她常令到我心內動盪
常令我強不看卻看 無法制止不安
不過年青的花誰願意忍心亂摘下
而自信你一向信我 難作半點偏差
常強自勉 不要再望她眼睛,
不再理會眼裡是情 是半拒或迎 尋覓我安寧無知的她渾覺我心是木造
其實我須掙扎到老 才能做到常強自勉 不要再望她眼睛 不再理會眼裡是情
是半拒或迎 尋覓我安寧無知的她渾覺我心是木造
其實我須掙扎到老 才能做到
孤獨之鋼琴:〈雨夜鋼琴〉
強伯在1986年為林志美寫了〈雨夜鋼琴〉,為同名專輯主打歌曲,雖然不及其他Samantha主唱的情歌﹙〈偶遇〉和〈感情的段落〉﹚般出名,另外也是當年的孤例。之所以說是「孤例」,在於1986年這一年強伯為哥哥寫了〈Stand Up〉與〈黑色午夜〉、梅姐〈壞女孩〉、〈妖女〉、〈冰山大火〉、Kit Man的〈勁舞Dancing Queen〉與〈路黑山高錫人夜〉、合唱歌〈千個太陽〉數首快歌均是一時流行,尤其塑造了梅姐的「叛逆」形象。〈雨夜鋼琴〉在內容上顯然非叛逆,又非勵志,更像是主流情歌。〈雨夜鋼琴〉在編曲上不同於〈笛子姑娘〉或〈結他低泣時〉較為明快,用詞也較為激烈:「激憤敲琴 彷似質問 問情緣為何盡變做遺憾」,主角充斥怨憤在琴旁拍打質問自己的情人,用自己的淚水敲出琴聲。筆者認為〈雨夜鋼琴〉的曲詞為我們理解中國文學的抒情傳統提供了新面向,即情歌是否只能用雕紅刻翠式寫法,或者緩慢的音樂來抒發情感。
當然不得不說,強伯當年為Samantha寫了〈勁之夜〉一詞,卻意外地遇上了同一曲源同年創作、Priscilia 陳慧嫻與林敏驄聯手呈獻的〈跳舞街〉,尤其此詞盡顯驄哥「無厘頭」先鋒之特色,又成功幫慧嫻打破自〈逝去的諾言〉定調的文藝少女形象,翌年﹙1987年﹚驄哥和強伯就分別為慧嫻寫了〈變、變、變變變〉與〈貪、貪、貪〉,就進一步奠定慧嫻既抒情又反叛的形象。
哭泣之結他:夏韶聲〈結他低泣時〉
今年八月夏韶聲先生﹙Danny Summer﹚舉行了他的《LAST SUMMER》演唱會,宣布從演藝圈榮休。在此之前他接受傳媒訪問,提及他的名作〈結他低泣時〉之創作故事。此曲本來為馬來西亞樂隊Search的作品《Fantasia Bulan Madu》,強伯受邀為其填寫中文詞,第一稿本來取名〈死前一刻〉。Danny 告知強伯自己女兒身患重病,以此為題未免不好意頭,故強伯同意重新再填詞,故有第二稿〈結他低泣時〉。現時〈死前一刻〉和〈結他低泣時〉手稿均收藏於香港中央圖書館十樓藝術資源中心,有興趣者可前赴館中參閱二稿加以對照。
此詞和〈笛子姑娘〉甚為相似,詞境和實境兩個不同環境雙重交織。然而在〈結他低泣時〉,「結他」只充當點題與收結:「一支低泣低歎結他 和一堆一堆瑣碎舊話」「無知的結他 難解妳別離」,強伯這裡並沒有如〈笛子姑娘〉和〈雨夜鋼琴〉般把「結他」貫穿全篇詞作。反而,強伯似乎在重新填詞時照顧了聲哥的個人感受,整首詞作縱然低泣有時卻不至絕望,「我」那怕失落哭泣也沒有放棄奔赴「你」的身旁。
超越前輩的林振強
之前在拙作〈由〈找不著藉口〉到〈世界多了一個陌生人〉:淺談香港流行曲的情歌創作〉中提到,盧國沾先生擅於從自然世界取材寫作,八十年代林振強則不僅能從自然世界取材而能多變,把風的形象玩得出神入化,在他筆下風又冷又不羈﹙陳潔靈〈風是冷〉和張國榮〈不羈的風〉﹚。從以上討論的這三首歌,強伯可以將在八十年代把流行歌詞創作推上一層樓,能以物抒情寄意,甚或說理勉人,如著名的〈摘星〉:
我要踏上路途 我要為我自豪
我要摘星 不做俘虜
不怕踏千山 亦無介意
面容滿是塵土
〈笛子姑娘〉
曲:杉田二郎╱高石友也
詞:林振強
唱:葉振棠
一個風雪晚上 我失方向
夜靜裡 傳來竹笛聲
飄雪飄降髮上 笛聲淒也涼
月是冷 長路更是長
竹笛聲引路 終於找到
路上那 無言的女子
她以竹笛細道 笛聲追捕
夜靜裡 詳述這故事
過去我也曾在此 與她風中相擁抱相注視
計劃未來事 用雲彩 寫我名字
一起歡呼一起歎息 永不分作二
可惜天要作弄 要把她奪去 遺留空虛
我將眼淚 寄笛聲裡 直至 來日再會時
冬去春到世上 滿村歡暢
但夜裡 仍聞竹笛聲
千個千個晚上 笛聲淒也涼
像在唱 誰令每夜長
當再經過雪路 已找不到
舊日那 無言的女子
風嘯聲舖雪路 發出呼號
像是要 重述那故事
〈雨夜鋼琴〉
曲:宇崎竜童
詞:林振強
唱:林志美
鋼琴呆坐玻璃窗後看雨絲 微涼是這寂寥午夜時
我彈琴望雨 不經意地再奏出一首老調子
鋼琴仍在欣賞窗外細雨絲 從來未理鍵盤有淚兒
鋼琴似不知當天你 像我那般喜歡這調子
微雨裡 琴聲中 憑淚珠打拍子
人已去 樓空空 流淚已沒有意思
激憤敲琴 彷似質問 問情緣為何盡變做遺憾
激憤敲琴 邊愛邊恨 恨情人仍留在心傷我心
鋼琴仍在欣賞窗外細雨絲 從來未理鍵盤有淚兒
鋼琴似不知當天你 像我那般喜歡這調子
你和誰在今宵倚著看雨絲 和誰互訴熱情說話兒
我仍然在奏 即使你是聽不到此首老調子
微雨裡 琴聲中 憑淚珠打拍子
人已去 樓空空 流淚已沒有意思
激憤敲琴 彷似質問 問情緣為何盡變做遺憾
激憤敲琴 邊愛邊恨 恨情人仍留在心傷我心
激憤敲琴 邊愛邊恨 恨情人仍留在心傷我心
〈結他低泣時〉
曲:M.Nasir
詞:林振強
唱:夏韶聲
一支低泣低歎結他
和一堆一堆瑣碎舊話
伴空屋中的我坐下 懷念妳
多麼的想知妳好嗎
和他一起開心快活吧
願他可跟我那樣 活著全為妳
Woo…… 我再笑我似個笑話
一生都追蹤空氣
Woo…… 我也說過休息放棄吧
但實在捨不得妳
只好衷心講一句
我盼妳一世快樂
沒憾沒淚痕伴妳
如他傷妳心 如他說別離
如果未嫌棄 我即奔近妳
無知的結他 難解妳別離
仍不願離去 半哭等待妳
Woo…… 我再笑我似個笑話
一生都追蹤空氣
Woo…… 我也說過休息放棄吧
但實在捨不得妳
只好衷心講一句
我盼妳一世快樂
沒憾沒淚痕伴妳
如他傷妳心 如他說別離
如果未嫌棄 我即奔近妳
無知的結他 難解妳別離
仍不願離去 半哭等待妳
如他不關心 如他說別離
如果未嫌棄 我即奔近妳
無知的結他 難解妳別離
仍不願離去 半哭等待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