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四月,筆者有幸參與香港大學香港研究課程主辦之「摘星:陳百強與香港流行文化研討會」,並以講者身分發表了一篇〈言志與留情:陳百強歌曲與中國文學傳統〉報告,嘗試由陳百強眾多與鄭國江、黃霑、林振強等填詞人合作的歌曲中考掘,追溯其中與中國文學的言志、抒情傳統之連繫。筆者在報告末段提及兩大傳統在香港流行樂壇的現代再生,並以林家謙、黃妍、雲浩影、Sica等人之歌曲作例,唯因時間所限未及細論。本文之撰作,意在豐富深化當日之討論,並以雲浩影去年年底推出的〈世界多了一個陌生人〉為切入,思考香港流行曲的「情歌」創作議題。
〈找不著藉口〉與〈世界多了一個陌生人〉
在預備報告期間的三月,傳來盧國沾先生去世的哀訊,盧生一生著作無數,更一手推動八十年代「非情歌運動」的發展,其中以〈螳螂與我〉、〈傲骨〉等為代表。潘拔先生亦在盧生去世後於《明報》發表了數篇文章,回顧這一場看似無疾而終的寫作運動、不同詞人的參與以及其現代回響與再生。然而被譽為「詞壇聖手」的盧生,其「情歌」作品亦毫不遜色,如〈殘夢〉、〈人在旅途灑淚時〉、〈換到千般恨〉、〈緣分〉等,筆者和研討會特邀講者何杏楓老師均不約而同在各自演講中提到盧生的〈找不着藉口〉,並以此與Danny出道作、鄭國江老師的〈眼淚為你流〉作對照。〈找不着藉口〉此曲本為1981年麗的電視劇集《浴血太平山》的插曲,亦為盧生首次得到個人獎項的詞作﹙1981年第四屆十大中文金曲最佳中文(流行)歌詞獎﹚。
沉默不說話 陪著你左右
亦知你難受 我心更仲難受
求你坦白 凡事要果斷
若需要放開手 這刻應是時候
〈找不着藉口〉﹙1981﹚
盧生曾在《歌詞的背後》回憶此歌創作背後故事,盧生夫婦重遇在外地歸來的友人夫婦,得悉對方生活起伏,因而寫下這首歌詞。(1) 筆者再閱讀〈找不着藉口〉的歌詞時,不禁想起〈世界多了一個陌生人〉﹙2024﹚,此曲由Daniel Toh 作曲,周耀輝老師填詞,後來收入今年發行的「Touch of Absence」專輯。可能由於此曲推出時間正逢歌曲獎項年結,大家均力捧〈回憶半分鐘〉、〈慢性分手〉、〈引我笑〉,或許使其失去了應有的注意。筆者在多番回聽這兩首作品時,不禁在想:盧生筆下的「我」不正是耀輝老師所指的「陌生人」?盧生說「沉默不說話 陪著你左右」,耀輝老師則言「讓月亮認你衣物 但我通通都不必過問」;盧生的「心中痛楚 未必會流露」,在耀輝老師則成了「為愛情天真至今 完美時走得太近」。
如果說2023年的〈無以名狀的痛〉和〈放下放不下〉,2024年的〈回憶半分鐘〉與〈慢性分手〉共組Cloud特有的「分手四部曲」,那麼〈世界多了一個陌生人〉就是「分手四部曲」的餘音,訴說着分手以後再見已經成了陌路人之痛,「多麼親暱的人 為何成缺憾」。詞末的「為愛情天真至今 誰相信幸運 祝我幸運」也是一個自我的祝福與告別,彷彿為Cloud的未來篇章埋下伏筆,即是今年充滿勵志溫情的〈你在我不遠處〉與〈別畏高〉。
取材自然世界的情歌
六月七日,一眾歌星藝人在共聚於紅磡體育館之「致敬詞聖盧國沾作品演唱會」,藉獻唱盧生詞作向一代詞聖緬懷致敬。筆者生逢恨晚,沒有機會經歷七、八十年代香港流行曲的早期輝煌時代,只能僥倖地觀賞了數次作品演奏會和演唱會,或以持續進行的學術研究來思考香港流行曲的文學性,很感動有此契機再次發現、細味盧生的作品。盧生一生詞作逾三千首,由1975年的〈巫山盟〉與〈田園春夢〉起,直至2004年的〈沒有半分空間〉,填詞生涯將近四十載,其傳媒生涯橫跨三間電視台﹙無線、佳視及麗的—亞洲﹚。席間張德蘭小姐提到盧生擅用自然環境為題材來填寫情歌歌詞:
春風到人間花開透
幽香四溢百花滿月樓
秀麗百花相伴絲絲柳
無窮春光實難求
〈鮮花滿月樓〉﹙1976﹚
遠時像遠山霧迷濛 千里霧飄送
如若地心可相通 會明白愛意濃
有時望見卿你露愁容 使我亦感傷痛
如若互相傾心聲 會感到一切輕鬆
〈殘夢〉﹙1979﹚
檐前是雨滴 懷念過去康乃馨嬌豔
誰憐芳草 淚已湧出眼睛
浮雲問芳草 泥地種了康乃馨嬌豔
誰負了情 為了葉上是泥濘
〈雨中康乃馨〉﹙1979﹚
踏過一片荒野草地
受驚小烏沖天飛
拾起一片冷枯葉原
來仲秋漸遠離
〈願君真愛不相欺〉﹙1979﹚
相似地,耀輝老師在〈世界多了一個陌生人〉以牆、蟬、城為喻展開他的歌詞,從而感慨情人已成過客﹙多麼親暱的人 為何成缺憾﹚,繼而感嘆「是我們珍惜至今 離散時方知太笨」,不得不轉身離去面對現實。及後以跳舞與路人相遇為喻,感觸本來為二人共舞最終只剩下自己一人﹙很想演出一場 兩個去跳的 終於只得一人 獨行如確幸﹚,慨歎所謂浪漫只為亂性之物,徒然浪費青春,使人力有不及﹙浪漫是亂性之物 付上青春將青春證實 然而在盡力後力有不及﹚。即使幻想過一生一世,最終只成為過路人﹙過路人遇過路人幻想一起一生 然後你忽然陌生 世界兇狠﹚。
小結
在四月研討會上,筆者曾經有過以下一番大膽評論:
在香港粵語流行曲發展史,「情歌」曾經是泛濫一時,以至沾sir 盧國沾不得不提倡「非情歌運動」,然而正如〈牡丹亭記題詞〉所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盡。自非通人,恆以理相格耳!第雲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邪!」人皆有情,一如《禮記》之「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一如清代學者戴震所主張,以血氣心知、達情遂欲來詮釋人性,我們不能排拒情歌在流行曲的地位,它們也曾經觸動人心,尤其我們所敬愛的Danny。雖然斯人已離去,好歌永留存。他的抒情、勵志歌曲仍然傳唱不斷,所幸這兩類曲風詞風亦為新進詞人承接。
鋪於街區的牆 剎那會塌崩
安於喧嘩的蟬 太似告急
多麼擠逼的城 永遠會變更
多麼親暱的人 為何成缺憾
讓月亮認你衣物 但我通通都不必過問
而浮雲在日後伴你生日
但我沒有心 沒有力掛心
為愛情天真至今 完美時走得太近
沒理由都可發生 從一剎靜默 一切靜默
是我們珍惜至今 離散時方知太笨
難過但必須轉身 才知道現實 很似現實
很想演出一場 兩個去跳的
終於只得一人 獨行如確幸
浪漫是亂性之物 付上青春將青春證實
然而在盡力後力有不及
像結伴喪生 但各自再生
為愛情天真至今 完美時走得太近
沒理由都可發生 從一剎靜默 一切靜默
是我們珍惜至今 離散時方知太笨
難過但必須轉身 才知道現實 很似現實
過路人遇過路人幻想一起一生
然後你忽然陌生 世界兇狠
為愛情天真至今
誰相信幸運 祝我幸運
1/盧國沾:《歌詞的背後﹙增訂版﹚》﹙香港:三聯,2014年﹚,頁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