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詞壇聖手」、香港早期「三大詞人」之一的盧國沾於3月19日傳出離世消息,享年76歲。盧國沾自1975年開始填詞生涯,創作了眾多電視劇的主題曲歌詞;盧國沾的題材相當廣泛,涵蓋武俠、家國情懷、抒發鄉愁、人生無常等,成為幾代人的經典。為紀錄盧國沾對香港樂壇的貢獻,《虛詞》編輯部邀請了藝文界知名的評論人黃志華、朗天、陳智德,分享他們印象深刻的盧國沾歌詞,細味詞作與人生交織之境。
黃志華:歌詞契合劇情發展,亦兼顧音樂性
黃志華曾著有《盧國沾詞評選》等書,本是盧國沾歌詞的研究者,他回答虛詞訪問時表示:「對我而言,盧國沾這個名字的初次印象,源自中學時期的一次音樂邂逅。那時,我還是個對音樂懵懵懂懂的學生,聽歌時不會特別留意是誰填詞或作曲。然而,1977年無綫電視推出了一套以民間傳奇為題材的劇集《江山美人》,其歌曲卻讓我從此對盧國沾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由鄭少秋唱的《江山美人》的主題曲一播出,便深深吸引著我。歌詞開首寫道『寧拋玉璽碎棟樑,多情如我情絲百丈長』,開始的七個字劈空而來,令我印象十分深刻。劇中的插曲同樣令我覺得驚艷,例如鄭少秋與關菊英合唱的《戲鳳》一曲,他們兩人互相唱道,『遠來貴客我當敬茶,來問句貴人可知酒價』、『行商未知酒價,不要吃牛肉,鍾意吃情芽,情芽種下了心中牽掛』等句。這些歌詞不僅流暢自然,還精準地配合了男女主角之間的對話與情感糾葛。作為一個中學生,我驚訝於歌詞竟能如此貼合劇情發展,既順口又富有意境,這讓我對那位幕後的填詞人產生了由衷的佩服。」
另外,《江山美人》的片尾曲《死別》雖與主題曲採用相同的旋律,但盧國沾卻為其填上了迥然不同的歌詞,營造出相異的意境。黃志華表示:「片尾曲開頭『長哭淚灑我怨誰,陰陽長隔情心碎』透露出深沉的哀怨與情感厚度,與主題曲的浪漫奔放形成了鮮明對比。這種『一曲兩詞』的創意,讓我這個中學生大開眼界,同一個曲調竟能承載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表達,這份才華實在令人折服。」
「我對《江山美人》的歌曲只是單純的喜歡。直到後來,我才發現整套劇集的歌曲均出自盧國沾之手,因此我便開始關注他,並對他的作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陳智德:細膩捕捉人類的複雜與矛盾情感
陳智德曾著有《樂文誌》一書,以研究歌詞、音樂對文學乃至人生的隱然關係。他回覆虛詞訪問時,分享自己較為欣賞《刀光淚影》與《變色龍》兩首歌曲,指出它們成功捕捉人類的複雜性,並將其矛盾以文學手法展現出來。
《刀光淚影》是1970年代末武俠劇《小李飛刀》的插曲,改編自古龍的小說《多情劍客無情劍》。「這部劇以俠義與情感為軸,講述主角李尋歡在忠義與愛情間的掙扎,而盧國沾的詞作則將這一內在衝突提煉得淋漓盡致。相較於同劇主題曲《小李飛刀》,《刀光淚影》雖共享相同旋律及曲調,卻以截然不同的詞意脫穎而出,使其文學性更為濃厚,令人回味。」
陳智德認為,歌詞中,「情義是無形」一句道出情感的隱秘本質——它深藏於心,令他人難以觸及。而「為報恩只有負情」則進一步揭示主角的悲劇性抉擇:為了回報路途上遇到人,他不得不背棄自己的真心。「這兩句詞以簡練的語言勾勒出一個多情之人被迫披上無情外衣的矛盾形象。」結尾處,「分飛燕恨流浪漢,焉知我是情聖」更添一層孤寂與誤解的蒼涼——他流浪天涯,被世人視作無情,卻無人知曉其內心的深情與犧牲。「盧國沾在此運用文學上的反差手法,將無情的表象與有情的本質並置,既深化了角色的立體感,也映射出人性中常見的掙扎:為了更大的義,我們往往必須壓抑最真的情。」
與《刀光淚影》的個人情感衝突不同,《變色龍》將視野投向社會層面。這首歌是1970年代末麗的電視劇《變色龍》的主題曲,描繪香港舊區青年在城市變遷中的迷惘與掙扎。劇中三位主角,分別是參與學運的大學生、任職警察的年輕人及業績並不理想的推銷員。他們各自懷抱理想,卻在現實的洪流中無力前行。而《變色龍》的詞緊扣這一主題,將理想與現實的碰撞化為詩意的哀歌。
「當中我認為『難抛棄夢幻,無奈講聲再見』是歌詞中最動人的一句。它將青年對理想的執著與最終的無奈放棄並陳,既有不捨的溫柔,又有認命的沉重。這裡的「夢幻」不僅是個人的理想,更是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然而,現實的冰冷迫使他們與之告別。盧國沾並未將理想浪漫化,也未將現實粉飾為值得擁抱的歸宿,而是讓詞作停留於一個既非成功亦非徹底失敗的灰色地帶。這種處理不僅呼應了劇中人物的迷惘,也映照出香港在快速現代化中,許多人均置身於『矛盾的交叉點』。」
《刀光淚影》與《變色龍》雖題材迥異,卻共享一個核心特質:對矛盾的敏銳捕捉與呈現,這種難以表達的複雜情感在他筆下透過文學的手法呈現,實為令人佩服。
在香港填詞史上,盧國沾與鄭國江、黃霑並稱香港早期的三大詞人,各具風采。「若以唐宋詩人比照,鄭國江猶如『詩聖』杜甫,謂之『詞聖』;黃霑則似『詩狂』賀知章,稱為『詞狂』。而盧國沾則處於『詞聖』與『詞狂』之間,兼具前者的細膩與後者的激情。這一中介位置賦予他無與倫比的靈活性,使其詞作能在情感與思想的交匯處,深刻挖掘人生的複雜性。」
朗天:知己不易得,戰友更難覓
朗天為知名文化評論人、作家,曾創作武俠小說。他接受訪問時分享:「我很喜歡盧國沾的《怒劍鳴》與《殘夢》歌詞,前者為電視劇《怒劍鳴》主題曲,後者為劇集《天龍訣》的插曲,均是出自麗的電視台,兩首歌的副歌都在當年印心。」
難得找到知心共聚,
何況共君相識已久,
不想到分手以後難回頭,
懷人撫劍最是難受。
當初破陣雙劍飛,今天有誰碰杯酒,
劍起怒鳴為君呼喚,不知君你在聽否?
「《怒劍鳴》一曲描述了友情,至今我憶起故友時都會忍不住輕哼——『當初破陣雙劍飛,今天有誰碰杯酒?』知己不易得,戰友更難覓是也。」
濃情蜜意隱藏心中 願你有天必然猜中
人站到千里外 你可感到風吹葦草動
遠時像遠山霧迷濛 千里霧飄送
如若夢境不相通 我枉有熱情夢
而《殘夢》表達出一種乍遠還近,欲近還遠的情嘆。他透露:「我年輕時經常與情人或心儀者分隔兩地,當中的詞恰好講述了當時的心境,尤有感動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