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內再現移民潮,香港人離散到世上不同地方,與之作別的,除了這個曾經生活過的城市,一本本呼應自由與開放之靈的舊書,也靜候著藏書者忍痛斷捨離。適逢七月書展將至,今期《無形》邀請作者以「書」為題,從個人離散的體驗與經歷,分享各自封箱搬運或無法帶走的舊書,並從賣書藏書的角度,談及人與書之間的點滴。
人移,書移不移?蘇賡哲從某位最近移民的朋友說起,「人移書不移」的背後,是因令其著迷的並非書籍內容,而是搶購的氣氛,人移書也移的,都是真正讀書人。積聚有時,散落有時,陳智德憶述如何執拾家中藏書,將一百一十箱書都寄送台北。在這半生的中途五十之年,言語化成了書頁,僅餘在他身邊的就是書本,紙廂裡的那些藏書亦如其本人,走上一條流動的路。
書店與讀者之間的關係,是互相的交流與啟蒙,但隨著社會氣氛與消費模式的轉變,鄭天儀覺得要好好經營書店,往往是很心力交瘁的事,因此書店最珍貴的社會價值,更加需要記住。陳慧則以書架講述離散與書之間微妙的關係。本來安放在老家的舊書,飄洋過海來到異鄉的家門,然後又再被逐一排列到書架上。心在哪裡,書就在哪裡,廖偉棠選來四本不同年代的禁書,寫成〈托孤之地禁書指南〉的組詩。沒有甚麼大白,死亡是一粒真相大白兔糖。
陳廣隆從過去參與文學館的售書活動,談及自己略為轉變的購書心態。不像以往隨心而往,近年更多著眼於珍本好書,雖不免沾染了炒賣的心態,心底還是希望盡力保存香港的歷史文物和文學。看到心頭好就想買下來,這幾年搬書次數不少的五口,想及之後大有可能將要遷居台灣,讓他更添感觸。帶走那些藏書並非困難,但那些尚未完成的生活與責任,卻始終難以被帶走。
今期最後收錄藏書家鄭明仁的訪問,分享讀書與藏書之樂。見盡書市的繁華世界,年前決定自辦「老總書房」,以書會友之外,更重要是趁自己仍有餘力,妥善處理好每本舊書,讓珍藏得以一代傳一代。
在這個流動的時代,下秒鐘會發生些甚麼,尚且無法預測,更何況是人與書的未來去向。或許存放世間的書終必盡散,但有書魂相隨,我們就是自己的圖書館,並將竭力保存這些書魂永不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