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一般無聲而不止,文學館的媒體虛詞無形就做了一週年。草創改名字的時候,有勸諫說名字裡有「無」字的媒體不大吉利,我當時笑笑便算,始終傾向保留「虛無」的頭聯。 (閱讀更多)
由鮮浪潮電影節有限公司主辦的「鮮浪潮國際短片節」籌辦至今,本年已是第十三屆。歷年以來,其本地競賽單元一直為本地電影學院的畢業生提供初試啼聲的機會,同時資助並培育了不少優秀的香港導演人才,例如《一念無明》的黃進、《翠絲》的李駿碩及《淪落人》的陳小娟等,對新一代香港電影有重大貢獻。「第十三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將於本年6月6日至22日,假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MOViE MOViE Cityplaza及MY CINEMA YOHO MALL舉行,共放映五十五部短片作品,其中十九部為本地競賽作品,並設映後談,由本地導演現身說法,分享創作點滴。 (閱讀更多)
今年三月,韓志勳的畫展《光的故事》在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舉行。這次的畫展展出韓氏不同時期的重要作品,具有相當可觀性;而韓志勳本人,於二月底逝世,僅差半個月未能目睹展覽面世,實是令人非常惋惜。在3月14日,我受託在崑南、蔡仞姿、何建宗三位主講的「60年代的前衛藝術:韓志勳與他的當代藝術家」活動中,忝居末席擔任主持。在準備講座的短促期間,儘量研讀有關韓志勳的文章,深感韓志勳作品仍然等待著更深刻的穿越。而當日的講者尤其蔡仞姿準備了重要的內容,於是在此為文紀錄講座,為香港藝術史略盡綿力,也是向韓志勳先生本人作微小的致意。 (閱讀更多)
你說我甚麼都好,我還是需要對你有這丁點的基本要求︰請別讓自己忽略、失去或無視最基本的禮貌,尤其是當你希望從別人身上得到甚麼時。 (閱讀更多)
藝術家麥海珊舉辦個展《如此,攝影筆》,展出呈現觀塘重建前後變遷的《一地.兩制.十年》展覽和散文電影《一河不二渡》,建構肉眼看得見的思考過程,說更迭、說消失與被消失,也說我們與現實的距離。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