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命運能選擇」是2011年一套話題電視劇《天與地》的主題曲之一句歌詞,現在你看來,這句是否還有聲?劇情中有一些關於政治選舉的權謀計算,今日看來,或者竟可以成為對於港式政治選舉的一個古董保存箱——很可能重播無期。
命運與選擇,是文學作品中的一個恒常的哲學命題,自由意志是否存在,命定與主體的抉擇,希臘悲劇英雄的傳說,在在刻於石碑之上。朗天深研哲學中的自由辯證多年,文章以「自由選擇的終結」為題,自然也有當下的苦澀;但朗天完稿後跟我們說,他要寫的其實還未寫完。文人的書寫可以在命運抉擇的之前或之後漫衍,袁兆昌的〈在沒有選擇的選擇中,如何「讓自己適應壞世界」〉,寫了許多文學作品中的抉擇關頭與適應——所謂「認命」,也可以解作「認定你的命運」(馬家輝語),某種主體意識,就在那多出來的幾個字中生長。
本來今期的設題當然是配合原訂九月舉行的四年一度立法會選舉,到後宣佈選舉「延後」一年,編輯也繼續保留原題,「認定你的命運」。文藝人一般不喜歡選舉——但也許消失了的選舉除外,其理就如「自由就像空氣,你只有在窒息時,才察覺到它的存在。」2020年每一件事都好像很特別,比如七月曾有一場初選,是許多年輕的政治人物演練的場所,可能也會成為最後的記憶。何潔泓的參與方式是宣傳拍攝紀錄,同時是評論人的張可森還是參選且勝出者,他們二人的文章的觸感之直接,與本輯中其它文章全然不同。作為一個完全身處核心外圍的路人,鄧小樺則以寫實方式將後來被定性為「非法」初選寫成幻夢一般。
米哈寫的隔離日誌比較輕鬆,在限制中的每項選擇,都是心機。同樣是限制了的選擇,被設置的世界,Altia的game 評有沒有令你覺得更輕鬆?最後壓卷是羅永生訪問,「有冇得揀」,是香港人身份的宿命大哉問,不好意思,輕薄的《無形》實在沒有讓你輕鬆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