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by 劉平 | 2021-09-27

訪問張婉雯那天,我們選在理大校園見面,在露天茶座坐下之後,直昇機偶爾飛過頭頂,卻無損我們談話的興致。想不到訪問過後不久,她就傳來稿子,由直昇機連結世界,一篇談及戰爭與和平的散文。原來她早在默默觀察,難怪張婉雯筆下的故事,平凡得來卻又驚喜處處,因為現實生活就是這個樣子。「從來都諗唔到會起人工島咁誇張,痴線㗎。」現實呀嘛,係咁癡線㗎啦。 (閱讀更多)

瞓街不可以嗎?——《家在街︰香港自建社區》

專訪 | by 李卓謙 | 2019-06-20

早於2013年,現為建築設計師的黃思琪(Louise)便開始研究無家社群,當時仍是園境建築設計學生的她,對於露宿者如何利用公共空間,以及與周遭社區之關係很感興趣。直到2015年,她將這套研究帶進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的社會設計工作室,在李欣琪(Yanki)和Sara的指導下,親身走進深水埗通州街天橋底,不從政策角度分析無家者,而是針對他們的設計技能進行研究,並統稱他們為「自建社群」(Self-build) 。研究在2018年結集成《家在街:香港自建社區》,歸根結底也是在叩問一個家的定義,「住在街上是否可能?(is it possible to live on the street?)」 (閱讀更多)

文學人在現場:「毀掉我們的年輕人的是誰?是我們的政權和它的鎮壓機器!」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1-10-05

2019年6月9日,一百多萬香港人為反對惡法「逃犯條例」修訂,齊齊走上街頭,唯政府漠視不理,依舊試圖強推惡法。6月12日,全港大罷工、大罷課,人們繼續上街,試圖用佔領的方式進行抗爭,對面而來的,卻是警察機器的暴力清場:催淚彈、胡椒噴霧、警棍,甚至子彈。不少文學人參與此過程,也對惡法、惡權表示強烈抗議,在社交媒體上發佈了他們觀點與經歷。 (閱讀更多)

【無形.三十】專訪攝影師黃勤帶:精神清晰,照見真實

專訪 | by 黃潤宇 | 2021-11-23

如果說攝影有一種宿命,那應該是與時間相互籠罩、無法割離的特質。艱難地爬上坡,前往與攝影師黃勤帶的訪問地點——外國記者協會——時,腦中一直盤旋著「宿命」一詞。去年多次爆發言論自由受威脅事件的外國記者協會,其在雪廠街的選址是由港督麥理浩提出的;而黃勤帶的最新攝影集《Secret香港樞密1842-1997》中,也剛好錄入了一張飯局座位表,顯示著麥理浩曾與習近平父親習仲勛同台並坐。透過相片再看眼下、甚至未來的中港拉扯,不免有歷史輪迴之感。 (閱讀更多)

我地球、我話事——專訪《清醒做夢時間》導演陳冠而

專訪 | by 劉平 | 2019-06-04

清醒做夢,就是指我們在睡眠狀態中保持意識清醒,甚至利用這清醒意識去控制夢境、創造夢境。驟聽之下,很多人都覺得清醒夢不可思議,但上世紀七十年代由英國超心理學家奇斯.賀恩(Keith Hearne)進行的實驗,卻證明了清醒夢在現實中的可行性。 (閱讀更多)

【無秩序編輯室】前置詞︰ 一個數字,生存之痛

無秩序編輯室 | by 鄧小樺 | 2019-06-01

三十而立。三十紀念。到了某個年紀,慶祝生日開始變得尷尬——每個人的生辰歲數,到最後是否只有自己紀念?家中高齡長輩逝去,常是連家人都說不上長輩究竟幾歲,就像《百年孤寂》裡的易家蘭。今年是太多紀念日的一年,紀念反而映照出我們的茫然。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2

編輯推介

怎樣去感覺力量

散文 | by 蘇苑姍 | 2025-02-06

Lovesick:當代社交倫理一瞥

理論 | by 任弘毅 | 2025-02-06

舊書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2-04

精衛(讀讀山海經其二)

散文 | by 跂之 | 2025-02-02

誰是大英雄

散文 | by 李昭駿 | 2025-02-01

2025年文人春遊推薦

無秩序編輯室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29

橫渡

散文 | by 余婉蘭 | 2025-01-29

致鍾玲玲的信

其他 | by 黎哲舜 | 2025-01-29

有時風勢很大

小說 | by 徐焯賢 | 2025-01-28

另類風景

散文 | by 言水 | 2025-01-25

周冠威開辦電影課程 透過恐怖片探討人心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25

大衛連治的魔力

其他 | by 馮睎乾 | 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