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走過軒尼詩道街頭】搵啖食之餘,亦要學識搵啖笑——記灣仔舊報檔

專訪 | by  陳芷盈 | 2021-03-09

灣仔的風光變了又變,而報紙檔卻續以敞展的姿態連結行人與街道。位處於軒尼詩道與史釗域道交界的,就是其中一間䇄立逾半世紀的報紙檔。


檔主燕姐梳一頭清爽短髮,言談爽直,多次強調「幾廿年喇呢度,爸爸媽媽做落嚟㗎喇。」燕姐與父母兩代人同住灣仔,當初父母就是靠著檔口養活了她們八兄弟姊妹,現在由燕姐一代人接手,這麼多年來,與街坊朝夕相見,關係早已熟絡,有熟客來光顧,她便嘻嘻哈哈搭話:「食咗飯嗱?」


誰想到,一句普通不過的「食飯未」不是閒話,燕姐與一眾街坊的回憶,的確離不開「食」。


「食」出油墨與感情的報紙檔


想當年,燕姐父母既要照顧小孩,又忙著做生意,分身不暇,索性「一揪二楞咁劈曬囝囡喺度」,在檔前用炭爐、火水爐給一家十口煮飯,濟濟一堂,可謂街頭一番奇景。吃過飯後,這些爐具又會借給其他街坊共用,人情就這樣以砂煲罌罉跨越街巷,一班街坊吃出三分情,「你煮完到我煮,大家開餐咁。」那段日子難捱但溫馨,當時報紙才一毫一份,漫畫三元一本,說到這裡,燕姐特別肉緊,「以前賺好微,一毫子張賺三個仙呀,爸爸媽媽咁捱大我哋喇,八個。」


起初問燕姐報紙檔開業多久,她已記不清時間,只道「好耐好耐」,「揹住書包爸爸媽媽已經做落」,計過數後,才發現五十多年轉眼就過去。燕姐自小幫補家計,每天早上上學前,她都會逐家逐戶上樓派報紙,那時軒尼詩道上的大廈仍是一棟棟矮小唐樓,市區仍未進行綠化,街上沒有樹,沒有馬路,沒有欄杆,只有電車軌。可以想像,當時還揹住書包的燕姐,每天就在這一大條遼闊的街道中穿梭,為街坊鄰里送報。憶起童年往事,燕姐忍俊不禁,笑言「細個唔識,派報紙畀人,一路行一路咬住條油炸鬼,哈哈哈,啲報紙油淋淋,就係咁大喇。」


【我們走過軒尼詩道街頭】驅影之步


那些年,避「菠蘿」派報紙上唐樓的日子


燕姐小時候與家人住在石水渠街(亦即如今的藍屋附近),在油站旁的軒尼詩道官立小學上學,並在附近幾條街派報紙,軒尼詩道就此構成了她童年的世界。說起舊時街景,燕姐依然歷歷在目,她說很多商業大樓以往都是住宅,如對面街的英皇集團中心,以往叫威巷大廈,電腦特區亦曾是舊唐樓,報紙檔旁的祥興大廈,當年仍只是個地盤,還有後街那條天橋本來更是碼頭,是「海嚟㗎,好埋㗎。」附近唯一沒變的,就只有三四座大廈,包括德華大廈,還有轉角的光華大廈。「嗰時伍卓其中醫師咪喺度,佢好出名㗎,我地嗰時都派報紙畀佢,而家(大廈外牆)個印仲喺度。」


燕姐逐說,現在的唐樓經過髹漆後才變成五顏六色,舊式唐樓全都很殘舊,而且很矮,只有三四層高,因此「有時爸爸會扔報紙上去」,高一點的大廈,則由她負責派送,逐家逐戶攝進家門。一到月尾,她就會「㩒鐘」大叫,「唔該,收報紙錢!」每天這樣派報,每月只收三蚊三個半,一毫子份報紙,五毫則是派工。搵錢艱難,但為了養家糊口,燕姐一家不只勤力,甚至大膽得曾「搵命搏」。當年六七暴動,軒尼詩道的電車軌都是一包包炸彈,他們的報紙檔位於戰火中央,要回家必須跨過電車路。於是收檔時,燕姐母親背著弟弟,燕姐則緊隨母親後面,一邊避開炸彈,一邊「king ling count noun推埋啲煲呀、爐呀返屋企」。如此危險的經歷,燕姐回憶時卻只嘻笑著「係咁㗎啦!」以致2019年的遊行示威,即使往往會經過軒尼詩道,為了做生意,她戴上面具便如常開檔,賣點飲料。除農曆新年休假一星期外,這裡風雨不改,即使八號風球,仍二十四小時照常營業,問她為何不休息,她只說「細細個做大,慣咗。」


搵食艱難,亦能笑一笑吧


然而時移勢易,即使再拼搏,亦難敵時代淘汰。在報業最興旺的九十年代,全港街頭有近2500個報紙檔,截至2018年底,卻只剩下386檔。燕姐稱,多年來見證周邊報紙檔結業,她這家報紙檔已是附近最悠久的一家,她座位前方懸著的一塊鏡,便見證了香港報業最輝煌的七八十年代。「呢塊鏡古董嚟㗎!以前後面放好多報紙,夜晚黑蚊蚊,咪用嚟睇下後面啲貨有冇人攞。」可惜如今這塊鏡只淪為裝飾。網絡時代,報業式微,根本無人再買報紙,即使早前《蘋果日報》看似引發一輪買報熱潮,最高峰時期一天能賣出過百份,現在卻又回落至數十份。賣不出去的報紙,就只餘退貨一途,若不能退貨,大抵都會如燕姐這般反應:「而家冇得退?哇!好貴㗎!」賣報紙的利潤遠遠追不上通脹,燕姐逐慨歎,「以前三毫子一舊魚腩,魚蛋粉一蚊一碗,而家啲嘢先咁值錢。」


燕姐報紙檔裡的那塊古董鏡。


說起食,燕姐又憶起以往灣仔食肆林立的盛況,她一臉懷緬地說,「以前對面好多排檔,好有韻味㗎!大家街坊一齊食嘢,夜生活一齊食宵夜、吹下水。早兩年仲有間泉記魚蛋粉,而家都冇咗。」如今被商業大廈環繞,漫漫長夜甚麼都沒有,前陣子天氣寒冷,加上疫情,街上更是冷清,燕姐腳下開個小暖爐,背後放下膠布擋風,就在街上過冬。我不禁問,燕姐你是否很喜歡賣報紙呢?起初,她只腼腆回應,「麻麻啦,搵啖食咁啦,又餓你唔死,凍你唔親囉。」後來問她打算何時退休,她想了想才說,「順其自然啦,做得一日得一日囉。學你話齋,幾廿年係唔捨得,係有啲感情嘅,個個街坊又咁熟。」她說,很多街坊看著她長大,即使移民後亦會特地回來探望她,互相交換近況,聊著聊著,就會到了吃飯時間,然後一天時間眨眼就過去。


訪問時正值燕姐平日吃飯時間,我好奇問她吃飯了嗎,誰料燕姐竟忽爾大笑道,「未呀未呀!哈哈哈!」一談到食,燕姐又是如此開懷。柴米油鹽,街坊閒話,簡單而踏實,是燕姐與父母輩兩代人的生活日常,搵餐晏仔看似是表面的快樂,如今卻奢侈難求,在困難的日子裡,但願我們亦能悟出一種生活方式,每天盡力吃飯,盡力生活,盡力笑。


【我們走過軒尼詩道街頭】
活動由灣仔區議會贊助
主辦:香港文學館
協辦:灣仔區議會文化及康體事務委員會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陳芷盈

3體同病相連雪豹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誰偷走了我的意象

小說 | by 陳芷盈 | 2024-04-26

【無形・◯】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散文 | by 王瀚樑 | 2024-04-24

【無形・◯】桃緣

詩歌 | by 羅貴祥 | 2024-04-22

【無形.同病相連】太空漫遊

詩歌 | by 陳康濤 |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