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灣仔"

長年服務富德樓看更黃生辭世 藝文界同悼念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12-02

多年過去,富德樓仍然是香港其中一個重要的藝文地段,走上長樓梯,坐在電梯旁邊的黃生,已是這個社群、這個地方的共同語言,共同回憶。

【文藝Follow Me】二手書店「精神書局」的經營日常:賣書、收書、無時間看書

文藝Follow Me | by 黃桂桂 | 2022-09-24

Sam說他出外收書很少問客人原因,但從他收書的規模中,他感受到移民潮漲得有多高。「因為很多人是全屋的書都不要,甚至會問我要不要把書櫃也收了。真的很多,一個月最少一兩單,每次收書都有六七袋紅白藍膠袋,有時多起上來有三四十袋,以前很少這樣的。」人走了,書也搬家,都去了像精神書局這樣的二手書店,在書海中等待有緣人。

【文藝Follow Me】「激發的細胞連在一起」產生記憶 而記憶是無法觸摸的煙

文藝Follow Me | by 黃桂桂 | 2022-09-13

「激發的細胞連在一起」是大腦產生記憶的過程,亦是灣仔茂蘿街7號一個展覽的名稱。策展人兼參展藝術家之一的梁基爵說,展覽是想借助這幢重建後的歷史建築講記憶。

【文藝Follow me】香港首間紀錄片概念店「Since Concept Store」 走入社區的導演——訪黃肇邦

文藝Follow Me | by 陳子雲 | 2021-06-05

黃肇邦拍紀錄片拍了十年,三部長片《子非魚》、《伴生》、《3cm》走入香港的基層及邊緣群體,紀錄片然後反映出他們面對的困難。2020年香港遭受疫情、國安法夾擊,經濟不景氣,人們情緒都不好過。

鄧小樺 x 淮遠 x 鄭政恆 x 陳子雲——七嘴八舌軒尼詩道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1-04-08

每條街道自有其生命,形形色色的街道日常鑄就一個社區的記憶,建構我城獨有的人文風景。由灣仔區議會資助,香港文學館出版的新書《我們走過軒尼詩道街頭》,以十篇訪談和十篇文字創作,拼貼出灣仔區的人情與故事。日前舉行的新書發佈會由鄧小樺主持,並邀得負責此項目的銅鑼灣區區議員邱汶珊,以及本書作者淮遠、鄭政恆、陳子雲等作嘉賓,與我們細說軒尼詩道。

【我們走過軒尼詩道街頭】生死印記軒尼詩——記那次與小思同逛灣仔

散文 | by 劉偉成 | 2021-03-31

走過灣仔的軒尼詩道,劉偉成想起與小思的一次灣仔散步。從小思童年逃避戰火的記憶,到劇壇名宿南海十三郎流落灣仔街頭多年的生死傳奇,還有新亞怪魚酒家的奇聞,三段往事,展現了不一樣的軒尼詩道。

【我們走過軒尼詩道街頭】灣仔十道風景

散文 | by 盧卓倫 | 2021-03-02

盧卓倫寫下灣仔十道風光,從過去的囍帖街走到太源街,再從修頓球場到富德樓,再沿著軒尼詩道走向高等法院。當電車與「豬籠車」錯身而過,今日讀來或許感觸更深。

【我們走過軒尼詩道街頭】訪灣仔老店「上海三六九飯店」——忠誠難求,知足常樂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02-24

從上世紀的六十年代開業,後來從盧押道的舊鋪搬到現址,「上海三六九飯店」歷經三代交替,對於經營餐廳的心得,對於灣仔的面貌變遷,對於軒尼詩道的各種變化,承傳著「三六九」這個品牌的戴氏父子,自有說不完的故事。

【我們走過軒尼詩道街頭】灣仔的直立藝術村,香港驚奇——訪富德樓 May Fung

專訪 | by 黃柏熹 | 2021-03-16

位於軒尼詩道、樓高十四層的「直立藝術村」富德樓,或許就如艺鵠負責人馮美華所言,是一個文化沙漠的奇跡。今日的富德樓,除了樓上書店,還相繼進駐了文學團體、哲學普及團體、民間教育團體等等,已是遠近馳名的藝文地標。但富德樓的故事,得從2003年說起。

【我們走過軒尼詩道街頭】三世稀微——與灣仔的三段交錯

散文 | by 周漢輝 | 2021-03-16

周漢輝細數工作與生活點滴,來來回回的軒尼詩道,漫步了多少圈,看似親近但又有時陌生的灣仔社區,像文藝團體林立的富德樓、優哉游哉的日月星街、後巷即將結業的小店,還有街道末處警察總部旁的天橋,一切都與詩人筆下作品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我們走過軒尼詩道街頭】搵啖食之餘,亦要學識搵啖笑——記灣仔舊報檔

專訪 | by 陳芷盈 | 2021-03-09

想當年,燕姐父母既要照顧小孩,又忙著做生意,分身不暇,索性「一揪二楞咁劈曬囝囡喺度」,在檔前用炭爐、火水爐給一家十口煮飯,濟濟一堂,可謂街頭一番奇景。吃過飯後,這些爐具又會借給其他街坊共用,人情就這樣以砂煲罌罉跨越街巷,一班街坊吃出三分情,「你煮完到我煮,大家開餐咁。」那段日子難捱但溫馨,當時報紙才一毫一份,漫畫三元一本,說到這裡,燕姐特別肉緊,「以前賺好微,一毫子張賺三個仙呀,爸爸媽媽咁捱大我哋喇,八個。」

浪子天問,其命何從——馬家輝《鴛鴦六七四》

書評 | by 勞緯洛 | 2020-07-29

命中註定,你哨牙炳拿的就是一把爛牌。可是,爛牌又怎樣呢?

【無形.夏至】專訪馬家輝《鴛鴦六七四》:弱男.滾友.命運是對手

專訪 | by 鄧小樺 | 2021-03-15

香港這些年也算拿了爛牌,不吝是連續三把鴛鴦六七四,更壞的可能還在後頭。馬家輝說,堅強的要素有三:「選擇、善良、意志」

灣仔好行,故事說不盡——《「道」賞灣仔》展覽

報導 | by 李卓謙 | 2019-01-10

《「道」賞灣仔》展覽由灣仔區議會與Integer Foundation Association合作策劃,挑選灣仔區的六條街道,包括譚臣道、克街、愛群道、渣甸坊、羅素街、銀幕街,由西至東覆蓋灣仔、銅鑼灣與天后,採訪每條街的街坊、商戶,透過收集他們的故事與生活記憶,側寫灣仔的歷史與變遷,最後由導演林森拍攝成六條短片,於一月七至十三日在時代廣場展出。

灣仔艺鵠 ACO:卡夫卡也要新包裝

其他 | by 李顥謙 | 2018-09-02

艺鵠書店的名字,是從英文ACO(全寫是 Art and Culture Outreach)音譯過來,至於為何選用這個「艺」字而非繁體「藝」字,創辦人May Fung 馮美華笑說:「沒甚麼原因,純粹想表現書店的與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