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Follow Me】「激發的細胞連在一起」產生記憶 而記憶是無法觸摸的煙

文藝Follow Me | by  黃桂桂 | 2022-09-13


「激發的細胞連在一起」是大腦產生記憶的過程,亦是茂蘿街7號M7現正舉辦的展覽名稱。策展人及藝術家梁基爵說,展覽是想借助這幢活化後的歷史建築講述記憶。



遺忘了那舊鐘聲


走進3樓的展覽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如落地玻璃般大的黑色布幕,布幕的對面是磚頭大小的螢幕。你站在螢幕前,看到螢幕裡出現模糊的字句:「還記得那鐘樓的鐘聲嗎?」「閉上眼,記憶會更清晰一些嗎?」。你按照指示,閉上眼睛,耳邊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音,接著出現「噹——噹——」的幾下鐘聲,看不見的螢幕裡正在播放鐘樓的舊記憶;當你禁不住睜開雙眼,回憶的聲響便戛然而止。

這是藝術家楊鳴謙的作品《迴呼》。「迴呼」是電腦術語,大概意思是一個程式在執行動作時,需依另一個程式所給予的條件再執行動作,即是需要一來一回的結構。楊鳴謙在《迴呼》中使用了人面識辨技術以偵測觀眾的眼部活動,觸發「回憶」的條件就是需要閉上雙眼。「以電腦硬件作比喻,記憶就像一個讀寫過程,我們把資料儲存,再讀取。」只是後來他發現,原來儲進腦袋的記憶不一定能讀取。「有人問我:『其實這是甚麼聲音?』」楊鳴謙說,「我告訴他這是舊天星碼頭的鐘聲,他才恍然大悟。」鐘聲的回音消滅在時間的長廊。



記憶的堆積與消逝


記憶就如俄羅斯方塊,下墜、堆疊、消失,遺忘是一瞬間的事。

灣仔以前有間二樓書店叫「青文書屋」,就在M7的附近,是葉旭耀中學時常蹓躂的地方。青文書屋除了賣書,也做出版,是八十年代香港一個重要的文化基地。2008年,青文書屋老闆羅志華去大角咀的書倉整理藏書時,意外被塌下來的書壓死。「對我而言這是一件很震憾的事,一個賣書人、從事文化事業的人,literally、physically被文字壓死⋯⋯」葉旭耀說,「背後的象徵意義很濃烈。」

葉旭耀的作品《落園》主要由三個重製的電腦遊戲組成,分別是「太空侵略者」、「俄羅斯方塊」、「Donkey Kong」,每個遊戲墜落的物品都變成了文字。躺在地板仰望懸吊的螢幕,遊戲中的文字不斷下跌,你只能以手握的遊戲手掣與之抵抗。「文字掉落是美麗又亢奮的詩意,同時讓你產生一種恐懼、壓力,人就在這兩個極端之間拉扯。」葉旭耀說,他在跟別人介紹作品背後青文書屋的故事時,發現原來年輕一代都不知道書屋的存在,更別說羅志華的故事了。這就是記憶,一方面堆積,另一方面在堆積中消逝。


「所以我想通過我個人的回憶,去喚起其他人的回憶。通過這個作品讓別人知道曾有這件事情發生過,這對我而言是很重要的事。」



記憶好似一陣煙


科技是體現記憶的一種手段,陳家智的《重構》及梁基爵的《識別》皆使用了人工智能的技術,建構了似是而非的記憶。梁基爵在Google以關鍵字「香港」及年份搜尋,選取每年最高點擊率的一張照片,收集了香港由1841年開埠到2022年,共181張照片,再借助機器學習的技術讓AI辨認照片內容,看AI眼中的香港歷史是怎樣的敘事法。例如2021年的照片中很多人坐在餐廳內吃飯,有人戴著口罩。而AI的分析是:「2021年,很多人在餐廳吃飯。」這反映了2021年真實的香港嗎?如果把時間推前至我們未出生的年代,我們應否相信AI眼中的香港?

梁基爵站在《識別》前,呈V字形的裝置主要由兩個電視螢幕組成,不斷播放著經人工智能分析的照片以及文字。觀看裝置時,梁基爵的頭搖向左又搖向右。

機器不能留住記憶,很多人就用文字去記錄及發聲。梁基爵很好奇「一張沒有文字的白紙會發出怎樣的聲音?」,於是他創作了另一件作品《海馬迴的翅膀》。展覽的最後一個房間放了八個掛上白紙的裝置,每當白紙被拍打或吹動時就會發出不同的聲響,劈哩啪啦、沙沙嗖嗖。梁基爵形容這些紙張所發出的聲音似是一首步操樂曲,不斷重複。聲音最終匯聚在房間中央的柴堆燃燒,化為灰燼。那些記憶是飛過來呢,還是飛走呢?這是梁基爵在展覽最後向觀眾提出的一條開放式問題。

「記憶好似一陣煙,它在你的腦海裡成形,有溫度、有氣味,但你永遠無法觸摸。」如果記憶不是內化於身體之中,成為身體的一部分,它就是消散於偌大的虛無之中。



「激發的細胞連在一起」展覽詳情

日期:2022年8月27日至9月18日

時間:中午12時至晚上8時

地點:灣仔茂蘿街7號3樓

費用:免費入場

詳情按此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周處除三害》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4-05

堂郎

小說 | by 李俊豪 | 2024-04-05

一個清明,和無數個

散文 | by 王崢 | 2024-04-03

臺灣現代攝影之父張照堂離世 享壽81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4-03

以後

散文 | by 黃戈 | 2024-04-06

【無形.同病相連】太空漫遊

詩歌 | by 陳康濤 |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