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by 王樂儀 | 2018-12-24

《The Album: Part One》完全異於平常專輯,賣的不單是音樂,或者宣傳概念。當中以歌曲為劇本,歌者化身董折和浦銘心兩個角色,還有更多角色情節陸續出現,交出的是一個愛情故事。借用Ulrich Beck 和Elisabeth Beck這對學者夫婦的說法,更是新時代的混亂關係。 (閱讀更多)

異境迴盪的雜音——評羅貴祥〈土地可有聲〉

其他 | by 李顥謙 | 2018-10-08

九月,西九自由約挾著「我們的空間」這個主題回歸。與此同時,西九文化區落成「藝術公園」,自由約得以從苗圃公園搬到永久設施。從「借來的地方」轉到「我們的地方」,羅貴祥就以圖像詩〈土地可有聲〉叩問實在的土地——事物紮根於土地的那一刻,土地又會有甚麼回應? (閱讀更多)

【無形.劉以鬯的陌生人】憤怒的賣文者劉以鬯

其他 | by 陳滅 | 2018-08-10

除了道盡賣文者的處境,《酒徒》也是一篇力求創新的小說,那醉醒循環,夢幻、現實與回憶交錯的意識流敍事結構、 開篇首句即為「生鏽的感情又逢落雨天,思想在煙圈裡捉迷藏」這樣的詩化語言,在六十年代報刊大量公式化的言情、軟性文藝之間,顯得格外矚目。 (閱讀更多)

【無形.劉以鬯的陌生人】百年樹蔭:劉以鬯的文學地景

其他 | by 洛楓 | 2018-08-10

《對倒》寫道:「那個時代已過去。屬於那個時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是的,劉以鬯那個文學副刊的年代、動輒連載十數萬字小說的黃金歲月,早已一去不返,我們在感慨追思之餘,仍必須相信時代總踏著前人腳步滾動。 (閱讀更多)

書展有感:我們的自由與文化在枯竭中

其他 | by 周保松 | 2018-07-19

2014年的雨傘運動,肯定是香港書展的分水嶺。變化是如此明顯。教人詫異的,是我見不到有多少媒體和評論人留意這個變化,並作出深入報導。 (閱讀更多)

書展可以高檔啲?——回應香港書展之惡俗

其他 | by 許迪鏘 | 2022-12-08

關於今屆書展的一筆,也真是說來話長。那惡俗的海報並不令人意外,香港官方的設計從來都是話柄或笑柄。十元紙幣、飛龍圖案、特區廿周年標誌,無一不成設計的反面教材。香港文學書刊設計何嘗不是或過或不及,強差人意而已。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2025書展活動推薦 獨立出版另起爐灶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7-16

「詩同讀·風格」 海自暗光中顯現,幽禁於琥珀中的顏面 ——讀曹疏影〈fragile〉、〈淡金路〉

其他 | by 畢如意, 季展伊, 張雅婷, 現三, 不與易, 謝曉陽, 李曼旎, 歐陽咻, 嘻嘻, 意寒 | 2025-07-20

編輯推介

表達空白

散文 | by 釅釅 | 2025-07-25

粵劇音樂設計怎樣取得平衡

其他 | by 王勝泉 | 2025-07-27

放榜的那些事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