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百年小輯】五四書單:一百年之後,還有甚麼可以說?

其他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0-07-16

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五四內部複雜紛紜,一方面,它被視為新思想萌芽的時刻——批判儒家傳統,高舉科學民主的旗幟,提倡白話文、自由戀愛;另一方面,又被視為一場愛國運動——抵制日貨、「外爭國權,內除國賊」……一百年過去了,這股曾經在中國造成文化與思想衝擊的浪潮,時至今日仍然是不少學者的研究對象。今年,不少大型老牌出版社紛紛出版五四相關書籍,作為展示實力的機會,雖然新論述貴精不貴多,但在今天重溫五四精神亦未嘗不可。虛詞編輯部將這些書大致分為四類。


論文集類:豪華陣容,學者結集


一)《五四@100:文化,思想,歷史》 (王德威、宋明煒編)


結集五十一位學者的豪華陣容,包括:王德威、陳平原、夏曉虹、葛兆光、陳國球等,來自中港台日的學者,從文化史、文學史與思想史的角度回顧五四及其影響,承先啟後,包羅萬有,收錄嚴肅專論之餘,又不乏提供有趣角度的文章,例如張歷君的〈五四青年的「自殺之道」〉,吳盛青的〈「我願把我的靈魂浸入在你的靈魂裡」:五四情書〉,宋明煒〈回到未來:五四與科幻〉等等,打開歷史教科書以外的視角,重新審視五四、想像五四。


二)《重估傳統.再造文明:知識分子與五四新文化運動》(黃克武 主編)

同樣是學者結集,這本收錄的是2018年「文化的政治.政治的文化:五四知識分子的轉變」學術研討會的論文,十二篇學者論文分成四個範疇——「轉型中的知識分子」、「再探李大釗」、「重構中國」、「紀念五四」,這批論文均是以五四前後的知識份子作為研究對象,旨在研究他們的文化與政治論述,包括梁啟超、嚴復、林紓、陳獨秀、傅斯年等,探索新舊之間的矛盾衝突,與交融互釋。


個人論集類:收成與新論


三)《五四新文化》(唐德剛 著)

歷史學家與文學家唐德剛是研究民國與五四的行家,可惜唐德剛於2009年辭世,未能完成他編寫民國通史的宏願,此書為紀念五四一百周年外,亦為懷念這位學者而出版。唐德剛寫過不少研究胡適的文章,但他不完全接受胡適提倡的「全盤西化」,認為「橫的移植」應該與「縱的承繼」並重,文言與白話不能偏廢。此書更多探討文學領域,例如新詩的發展與現代化的轉型困境,傳統戲曲在現代社會的價值等問題,更首次收錄唐德剛詩詞鈔,從研究與創作兩種角度回顧這位學者作家的一生。


四)《唯情與理性的辯證:五四的反啟蒙》 (彭小妍 著)

五四運動向來被定性為啟蒙運動,主張科學理性,啟蒙理性論述是五四的研究主流,然而,彭小妍卻從被忽略的文獻資料中,重新爬梳出一個情感五四,例如,梁啟超、蔡元培的人生觀派主張情感啟蒙與唯情論,便是批判科學派的啟蒙理性主義的例子。她指出五四時期的中國知識份子,並沒有從情感與理性的辯論中缺席,反而能夠貫通古今中西,打破傳統/現代、中國/西方的二元論。了解情感與理性的辯證,是否也開拓另一個了解五四的視野?


文獻類:一動一靜,前線與後方


五)《五四讀本:掀起時代巨浪的五十篇文章》 (陳平原、季劍青 編)

《五四讀本:掀起時代巨浪的五十篇文章》有明星級編者陳平原及季劍青;陳平原教授在序言中就說,我們必須與「五四」(包括思想學說、文化潮流、政治運作等)這樣的關鍵時刻、關鍵人物、關鍵學說,保持不斷的對話,作為一種必要的「思維操練」,如此才能「心靈成熟」。陳平原視五四運動的發生非一朝一夕,而是背後的思潮與知識份子批判引領而來;因此本書的特色乃是,以學術思潮為編選框架,而其中又特重提倡人文主義、文學觀念的文章,政治人物的發言與文章絕少(只有孫中山)。陳平原稱,這些文章都是知識份子面對當下而寫,絕少書齋裡的玄思;書名曰「掀起巨浪」,是為這些靜態的思辯文章加上了熱烈的溫度。


陳平原稱五四時泥沙俱下、眾聲喧嘩、生氣淋漓,他為那百家爭鳴的狀態心折不已,這是威權獨裁的管治方式之下不可能出現的。陳平原說五四時「在野諸君,『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大膽立論,橫衝直撞,雖說論戰時不免意氣用事,但絕無告密或以言入罪的可能。」這豈非隱有所指?


六)《1919親歷與反思:民國時期「五四運動」文獻選編》 (陳獨秀、胡適等 著)

這本書由香港中和出版,沒有編者署名,書名非常靜態,「親歷與反思」,還有「文獻」二字,看來走悶蛋風的樣子。但看看目錄,這些文獻的歷史性與政治性都很強,許多是當時報章的直擊報導與評論文章,似乎是如新聞專輯的文字版。諸篇短文慢慢推向事件爆發的重要場景,以及不同人在事件中的當下回顧。在這種編選方式中,是不可能迴避政治性以及激烈的行動性。所以,本書的名字雖然靜態,但其中卻見到一種凍結了的動能。香港前幾年有馴化五四、作為純粹愛國主義、儒家思想代表(!)的傾向,那些人讀讀這本書裡的原始文獻,應該會手顫。這裡才是曾經的前線;中和是中資出版社,在這種沉默的外衣之下,編輯們面對著歷史。


而有三篇文章是同時出現在兩本文獻選中的:梁啟超「五四紀念日」感言〉 、羅家倫〈「五四運動」的精神〉及〈一年來我們學生運動的成功失敗和將來應取的方針〉。即是無論是從前線還是後防來看,這二人三篇都是中堅。


人物志


七)觸摸歷史:五四人物與現代中國 (陳平原、夏曉虹 編)


此書為2019年的增訂本,超過500頁的專書,可謂是次書單的壓軸作。全書以六十多位五四人物作為主軸,將這班引領時代的知識分子,具體地分為四個類別:在章節「為人師表」中,就有當時的教師代表,如自由派的胡適、左翼的陳獨秀;「橫空出世」裡,則有在革命中急速成長的學生領袖。像發表學界宣言的羅家倫、在運動後左傾的張國燾;「內外交困」單元,更關注當時進退失據的政府官員,包括軍閥曹汝霖、外交官顧維鈞;「眾聲喧嘩」則從更宏觀的角度,探討嚴復、康有為、章太炎等思想家,如何在早期以迴異先鋒的主張,為五四啟蒙埋下火藥引。


書中的五四人物群像,既有親歷者,亦有旁觀者,讀者可從他們的思想、言行了解五四的精髓,觸摸歷史,重返五四現場,勾勒出整場運動的複雜向度。像第一位論述的人物蔡元培,就是北大「讀書」與「救國」兼具精神的奠基者;放於最後討論的魯迅,則充分突顯出知識分子在不同時間,對五四持不同態度的矛盾自我;還有一些較少人注意的人物。如旁觀運動的顧頡剛,拋出了當時最激進的反傳統、疑古理論;還有在「男女共校」潮流中,有「北大第一個女學生」之號的王蘭。於沉默與激辯中擺盪,這班歷史的開路者,所推動的、建構的,不止是五四,而是一整個現代中國。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悼念鄭明仁】陳廣隆悼文

其他 | by 陳廣隆 | 2024-11-05

逃避自由的種類:憐憫

影評 | by 穆純 | 2024-11-05

假仙女的真情指數

書評 | by 楊佳嫻 | 2024-11-04

悼念瘂弦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1-04

差距

小說 | by 方狗 | 2024-11-04

《驀然回首》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1-04

清華雜憶

散文 | by 黃戈 | 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