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爭者書單:公民抗爭與蒙面時代

其他 | by  虛詞編輯部 | 2019-06-30

要問今次反送中抗爭裡最深入人心的一句話是甚麼?想必十個有九個會脫口而出:「不分化,不割蓆,不篤灰」。社會運動找到了「無大台」的新路向,也全賴參與者們即時而清晰地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無論是衝擊、後援還是唱聖經、整文宣,目標明確,各司其職。唯當局忽視民意,抗爭仍在繼續,「虛詞」為此整理了一張抗爭者書單,涵蓋抗爭中攻守一體兩面——每一主題都有兩本推薦書,一本是蒙面者衝擊指南,一本是給和理非公民的抗爭讀物,但願能給前線、後線、網線上的你,提供些許「精神彈藥」。



戴上口罩或脫下面具

《蒙面騎士》馬科斯


總是帶著面具和裝備示人,持槍,拿著煙斗,因神秘感而迷倒一眾「信徒」,這位被人稱為「哲古華拉第二」的,就是墨西哥印第安原住民運動——薩帕塔運動的領袖副司令馬科斯。

《蒙面騎士》是馬科斯的創作文集,誰能想到全球第一場後現代革命的重要記錄,竟然是馬科斯托甲蟲杜里托之口講出來的?而諾獎得主馬奎斯和薩拉馬戈,竟然都對副司令的文筆讚不絕口。而有這樣一則軼事:當年國際米蘭的球員個個都對馬科斯著迷,於是寄了一件球衣給他;馬科斯收到之後果斷穿上拍照,結果被中國媒體說成是「恐怖份子穿國米球衣」,令人哭笑不得。一樣的邏輯——蒙了面,就是暴徒了嗎?

恐怖份子也好,暴徒也罷,相信這本充滿幽默隱喻的睿智文集,可以讓沉浸於複雜資訊、頭腦開始不清的你,一點新的靈感。



《叛道︰改變國家的基進力量》索爾.阿林斯基



傘運之後,很多組織都選擇落區生根,想從根本上作出改變。六一二,乃至之後的行動中,我們都常常聽到這樣的說法:切記不要失民意!雖然對行動是否會導致失去民意,大家總各執一詞,但可以肯定的是,民意風向確實是抗爭行動中非常關鍵的要素。

美國社區組織之父、社會運動戰術大師阿林斯基寫下的這本《叛道》,就是希望從根本上進行體制改革。相比起「燒毀體制」這類「嚇人」的口號,改革二字更能讓希望平安生活的大多數人感到安心。「要想改變社會,就必須讓人們擁有權力,而權力正來自於組織。」阿林斯基在社會運動的演進中,逐漸意識到要達到最終目標,必須說服中產階級、使他們也成為盟友,而這說服的過程也牽涉到人類「自利」的本能。這本書所引發的思考,適用於更長遠的鋪排,也提出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並非人人都想無私奉獻,切合人性進行反抗運動,或許能得到意外收穫。


日常或游擊

《公民,不服從!:梭羅最後的演講》亨利.梭羅


梭羅作為一名作家,怎麼就被稱為「公民抗命」鼻祖了呢?原來在隱居瓦爾登湖期間,他曾因反對黑奴制、拒交「人頭稅」而被捕入獄。雖然只坐了一天監獄,這次經歷卻激發梭羅對社會規則、人權與自由的思考。1849年,他發表了著名政論《公民不服从》,直接提出非暴力的抗爭形式,这也對日後甘地、馬丁路德金的抗争行动產生了莫大影響,也是2014年香港傘運「公民抗命」理念的源頭。


《公民,不服從!:梭羅最後的演講》一書中,收錄梭羅最具影響力的兩篇演講〈公民不服從〉與〈沒有原則的生活〉。選擇不合作方式進行抗爭的你,一定要來追溯理念源頭,看看自己的不合作為何、又如何能夠從中獲取自由。

《論游擊戰》哲古華拉


每逢黑衫大遊行,間中都會見到有人的黑色T恤上,印著哲古華拉頭像。

拉丁美洲左翼革命家哲古華拉,被稱為「最後的理想主義者」。1960—61年間,他寫下《論游擊戰》,立刻得到了世界各地革命運動的廣泛響應。這本書中除了有哲古華拉對古巴戰爭的深刻分析,更有大量的戰術戰略運用安排,包括如何在有利地形中作戰、如何在城市打游擊戰,游擊隊的組織應是如何、戰線組織又應該如何安排(包括物資供給、民間組織、女性角色、宣傳活動等等),看到這是不是覺得這些概念很熟悉呢!

游擊抗爭的初代攻略歷久彌新,如雜誌Leeds Guide評論的那樣:「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機會,能看進一位革命家的內在思想,並了解他為何戰鬥,以及如何戰鬥。」大家也可趁機想想,如何讓游擊戰出其不意又行之有效。


領袖與無名者

《抗爭者》許知遠




施明德、王丹、梁國雄⋯ 一代又一代的社會運動中,都出有所謂「領袖人物」的出現。媒體人許知遠與數十位中港台抗爭標竿人物進行訪問,寫成了這本跨越時空、地理空間的中港台抗爭「人物史」。

「他們不僅是行動者,也是思考者,知道倘若沒有一套新的語言與價值,抗爭可能只會淪為權力爭奪;沒有一個充沛的內在世界,外在的行動便注定難以持久;沒有個人的孤獨堅持,集體行動則容易消散。」抗爭之後,人物何為?這個問題現在開始思考並不算太早。「他們也都有著各自的侷限,常常還在新時代裡不合時宜,甚至成為自己信念的背叛者,但他們都曾在某一個具體的時刻與情境下,成為了漢娜.鄂蘭所說的『黑暗時代中的人』。」關於「大台」、「領袖」、「發言人」,我們需要思考的或許還有更多。


《致我們的朋友:資本主義反抗宣言》隱形委員會


隱形委員會,一個讓法國政府頭疼的組織,無政府主義、反資本主義、反國家主義、反全球化。2014年,隱形委員會出版了《致我們的朋友:資本主義反抗宣言》,法國政府曾花四小時審訊出版商,還是無法找出背後的作者究竟是誰,他們就像V怪客一樣在日常生活中、在不當眼處作出反抗,在這個資訊如此發達的年代可以說是奇跡。

而這本書中提出的抗爭理念,也是相當有見地:「如果人們懂得如何破壞警察催淚彈的供應源,或者如何中斷一天的電視宣傳,控制電力管理,可以肯定運動不會結束得這樣可悲。我們要明白這個運動主要的政治失敗在於,將決定誰可以有燃料而誰不能的策略性特權,以省級徵用的方式放手給了國家。」當對手拼了命對我們進行「抄家」、掃走全部物資的時候,我們何嘗不能想想,如何能夠打破這個物資壟斷的結構呢?


詩意速寫或挑釁記錄

《傘托邦─香港雨傘運動的日與夜》廖偉棠


2014年,為了一句「我要真普選」,香港人展開了一場長達八十多天的佔領運動—雨傘運動。金鐘、旺角、銅鑼灣三個佔領區,日日夜夜都發生著或感人或緊張的事,香港因此變得「魔幻」,成為了意想不到的另一個香港。

《傘托邦——香港雨傘運動的日與夜》是詩人、攝影師廖偉棠在雨傘運動期間的文字影像紀錄合集,十餘首詩作、一百七十幅攝影作品,記錄了運動由始至終的面貌。「它們邀請你來一同見證:這個貌似不可能的香港,曾經就在我們身旁遍地開花。為了未來,我們曾經如此珍惜當下。 」廖偉棠如是說,而今我們回看,也能見到雨傘運動對今日社會運動的影響,看到我們改變的方式、和不變的初心。


《Provoke》復刻版全三冊


1960年6月15日,超過了十萬人包圍了日本國會山莊,進行反對美日安保條約修訂的康政運動。大量學生與警察對峙,期間有人受傷、有人向警方扔棍棒、石塊、有人焚燒警車 。這天,東京大學女生樺美智子在抗爭中去世,成為唯一一個因此事件而犧牲的抗爭者。

八年後,《Provoke》雜誌創刊,雖然只出版了三期,但到如今它已經成為攝影界的神話。以左翼想像為文化主張的《Provoke》雜誌中,有六十年代反安保條約運動等社會運動始末之紀錄,毫不保留地展露了當時社會日常的躁動不安——安保條約的強行通過意味著美國從此暴力介入亞太秩序,消費主義快速入侵日本,國家權力的不對等、日本社會的迅速變形,這一切都引起當年學生乃至社會各界的抗爭,而《Provoke》也順勢成為了攝影回應社會的媒介。

通過影像,可以直觀地看到六十年代的日本青年們,是如何在躁動劇變的社會中掙扎、生存、力求自由。甚至,今天我們可以從這些照片中看見自己的身影。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12

編輯推介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