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by 姚金佑 | 2025-11-26

姚金佑楊牧〈日子〉詩評,指出楊牧以「一月」為最大時空單位,將花影、雁影、月光、蘆花、黑雲皆壓縮至極輕極薄之境,營造一種若有若無、隨風欲散的飄浮感。姚金佑認為,楊牧在詩中巧妙地以視覺轉化聽覺,將「殘破的笑聲」消融於蘆花之中,並藉由菩提樹下的黑雲分擔憂傷,讓日子成為視線之外的花影——看得見,卻永遠觸不到的永恆輕盈。 (閱讀更多)

笛子.鋼琴.結他:林振強筆下的樂器與感情

其他 | by 羅顥熹 | 2025-11-19

今年正值香港資深填詞人林振強逝世二十二周年,羅顥熹以中國文學理論的視域重新解讀其三首以樂器為題的經典詞作——〈笛子姑娘〉、〈雨夜鋼琴〉與〈結他低泣時〉。羅顥熹從〈笛子姑娘〉如何承襲古典「悼亡」傳統寄託哀思,到〈雨夜鋼琴〉以激憤琴聲探討抒情新面向,再至〈結他低泣時〉交織現實與詞境,又照顧了夏韶聲的個人感受。以文章致敬一代詞人以物託情,甚或說理勉人的深厚功力。 (閱讀更多)

失戀與自我之詩——淺談羅伯特. 哈斯〈微弱的音樂〉

其他 | by 寧霧 | 2025-11-13

寧霧傳來美國桂冠詩人羅伯特·哈斯〈微弱的音樂〉詩評,指出哈斯在詩作講述一個失戀男子嘗試輕生的故事,揭示出人性的自私與痛苦,繼而轉化為恩典般的洞察。寧霧認為,哈斯藉此詩揭示出「首先有自我,然後是磨難,然後是歌唱」的主題,即使面對世界的苦難,將痛苦化身為藝術與詩句,跨越時空與人種,形成經久不息的迴響,為世人帶來微弱卻不卑微的恩典。 (閱讀更多)

東德人的共同回憶:兒童文學作家本諾.普盧德拉一百歲冥誕紀念

其他 | by 趙崇任 | 2025-11-07

今年是東德兒童文學作家本諾.普盧德拉的一百歲冥誕,趙崇任傳來文章,指出Pludra對東德民眾而言,其地位堪比西德的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凱斯特納。普盧德拉的作品如《泰迪警長》與《天鵝島》等,影響著社會主義體制下的孩童。他尤其擅長平衡冒險趣味與道德教育,風格富詩意而不說教,所呈現的價值超越特定的意識形態框架,觸動許多人的情感並引起共鳴,至今仍能吸引到讀者關注。 (閱讀更多)

存在,即是燦爛 —— 黃耀明與王鷗行《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

其他 | by 吳沚盈 | 2025-11-04

吳沚盈在IG Story滑到兩次黃耀明的〈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一搜之下驚覺其為美籍越南裔作家王鷗行的同名小說。吳沚盈聯想到王鷗行的越南裔移民背景、家庭苦難與酷兒身份,而小說中以英文寫給母親的信件形式,揭示無法言喻的哀傷與生命掙扎。黃耀明與詞人周耀輝提煉出小說的精髓,即使生命脆弱、前路黑暗,但只要仍然活著,就仍有繼續感知這世界的無限可能。 (閱讀更多)

向日的黑夜——李志的《梵高先生》

其他 | by 王兆基 | 2025-10-23

王兆基傳來李志的《梵高先生》詞評,指出李志藉荷蘭畫家梵高的悲劇人生為引,詰問人類本質上的孤獨與宿命的命題。歌曲開頭以對偶句式詰問,反映出梵高悲劇的人生。在副歌部分「我們生來就是孤獨」一句,強調出孤單為人生常態親情與愛情僅為暫時幻覺。王兆基認為偉大的藝術家皆降生於孤獨與痛苦的搖籃,藝術便成為他們唯一的救贖。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醜婦》:兩個傳言的世界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11-12

編輯推介

【教育侏羅紀】風膠

教育侏羅紀 | by 佘潁欣 | 2025-11-24

小說 | by 吳紫翹 | 2025-11-15

觀塘道沒有塞車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1-14

《兒子》:冰冷房間裡的大象

劇評 | by 李浩華 | 202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