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by 林喜兒 | 2025-03-18

方大同逝世的消失,相信眾多歌迷都仍未消化。林喜兒傳來懷緬方大同的文章。方大同對上一張專輯已是2016 年的「JTW 西遊記」,原本計劃在2020再推出新專輯,因為COVID,也因為個人健康問題,最終在八年後《夢想家》才面世。很多人對這張專輯作事後解讀,說是告別生命。其實透過音樂串流平台的介紹,方大同已告訴我們,在對抗疾病的過程中,繼續他的創作與夢想。「I wanted to turn my weakness into strength and create an album I could be proud of」。與其說是告別,不如說是久別重逢,記錄了他在這段日子的心路歷程。 (閱讀更多)

最深情語最溫文:癡絕的精衛

其他 | by 陳國球 | 2025-03-12

汪精衛作為歷史上備受爭議,陳國球在其詩詞中看到他最深情、最癡絕的一面。汪棈衛以「新亭淚」寄寓國事憂思,以「風帆無情」抒發與妻子陳璧君的離別之痛,字裡行間都流淌著其對時代變遷的感慨與對命運的叩問。令陳國球認為文學上的汪精衛比歷史上的汪精衛,更動人,形容他是「癡絕的精衛」。 (閱讀更多)

我們最懷念的方大同歌 6號X王樂儀X姚慶萬X文海林感動過的歌與詞!

其他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3-10

著名歌手方大同的死訊令眾多歌迷震驚。為紀錄方大同對華語樂壇的貢獻,《虛詞》編輯部譤請了音樂及藝文界友好,分享他們印象深刻的方大同歌詞及原因,讓讀者可以重溫這些方大同的觸動人心的歌與詞。 (閱讀更多)

真正的文化盛事:宋以朗捐贈張愛玲、宋淇夫婦的手稿遺物予香港都會大學

其他 | by 馮睎乾 | 2025-03-04

宋以朗博士於2月中旬把張愛玲、宋淇夫婦的數千件手稿遺物捐予香港都會大學。馮睎乾認為宋淇夫婦的手稿價值不比張愛玲低,因手稿有著與張愛玲一整套的回信,方便研究者對讀。此外,捐贈物品更包括宋淇和錢鍾書的通信影印本及宋家的扭條花鐵餐桌,讓大眾能在書信中得悉錢鍾書口沒遮攔的真性情,且鐵餐桌滿載著眾文化名人的回憶,實屬珍貴,大眾得以一窺香港其文化交匯仍有無限可能的舊時代。 (閱讀更多)

似破不破的晨曉——聽林憶蓮的〈破曉(I)〉

其他 | by 亞C | 2025-02-25

亞C認為,不少廣受歡迎的小說或是戲劇很多時最為引人入勝的便是其中的情節,尤其是某些意想不到的反轉,常為人津津樂道。但是對於流行音樂和歌詞而言,拋卻唱片公司或經理人等商業上的考量,有著音律和字數的規限,較難也較少在一首歌裡如小說散文般出現所謂的「起承轉合」,隱含著各種意想不到的高低起跌。亞C偶爾發現,林憶蓮的專輯《夢了,瘋了,倦了》中〈破曉(I)〉,以寥寥百餘字,同樣亦彷彿繪出如一精彩小說般有著千回萬轉的情節,訴出一番內心的高低跌墮,思緒的糾纏游移。 (閱讀更多)

【新書】張鐵樑 《擴展本土:東亞紀錄片電影節網絡》書摘——《打開東亞紀錄片電影節研究之缺口》(節錄)

其他 | by 張鐵樑 | 2025-02-24

電影節已衝出歐洲這個發源地,擴展成全球現象。愈來愈多學者將研究重心轉移到非西方世界的電影節,以東亞電影節作主題的書籍亦相繼出版,例如《電影節年鑑》叢書系列、安秀貞(Soo-Jeong Ahn 2012)研究釜山國際電影節的專著及其他專門研究亞洲電影節的文章、書籍和論文。然而,東亞電影節的學術研究雖多,但只有少數專注於紀錄片電影節。張鐵樑新書《擴展本土:東亞紀錄片電影節網絡》針對這學術研究的空白,旨在提供原創且實質的貢獻,推動和促進紀錄片電影節的學術討論,並通過對地區特定電影節作個案研究,探究紀錄片電影節的不同維度,透過集中分析在東亞地區電影節,進一步以區域角度在非西方的語境下研究紀錄片電影節。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一天

小說 | by Rudee | 2025-06-30

詩三首:〈石身〉、〈春天〉、〈無題〉

詩歌 | by 王兆基, 黎喜, 潘國亨 | 2025-06-28

唐格朗(Tangerang)女子

小說 | by 悇愉 | 2025-06-28

科幻小說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6-20

回憶的內在意識

散文 | by 黎喜 | 202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