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物〉:由一顆灰塵合成的瑣碎共鳴

其他 | by  林雪平 | 2019-03-18

一瞥過後歸於沉寂。存在爾後的空無,無一不指向缺席。


預感落空,但無改存在


無疑,〈微物〉是關於回憶。但是這句的意思,不單是說詞人王樂儀寫了一首關於回憶的歌詞,名為〈微物〉。歌詞訴說何謂逝去,而同樣深刻地思考同一主題的,還有編曲。編曲沒有側重於Hook Line的旋律,反而是那些曇花乍現、無以名狀、無法說明的人工合成電子聲音。〈微歌〉這首歌作為一個整體,是關於回憶。

電子聲音曇花乍現。當Sophy唱到第二段副歌「微微哭泣」,一串泡沫便在重拍冒起。但是在下一個重拍,聽者卻沒法重覓冒泡的聲音。那一剎聲音就像靈光閃過一下,然後不再重現。又比如說在「時間 拒絕解咒」,在首次pre-chorus(1:16)我們聽到延展的聲音配合「時間」及「解咒」兩個詞語,但是這聲音在第二次pre-chorus(2:30)中又消失了。這樣乍現又消失,凌凌碎碎的電子合成聲音在歌曲中比比皆是,隨著旋律推進,埋下有待觸發的預感。

形成預感的,並不單單是這些零碎而獨一的電子聲音。預感必須同時包括重複:因為我們感覺到旋律上,或者歌詞上的重複,所以才會產生期待。旋律不斷重複,像一個個刺點,提醒你曾經出現過的那些聲音,令預感一再重現。但是在〈微物〉中,這份預感卻沒有應驗。旋律繼續重複,但是聲音消失了。重複的出現結合單一的缺席,才令聽者感到「預感落空」。

聽〈微物〉時,圍繞著我們的就是這份預感落空的感覺。但是只因聽過一次,亦只需要聽過一次,然後我們每次聽到Sophy唱「微微哭泣」,聽者便會產生一種預感,覺得冒泡聲會緊接其後,即使預感並沒有應驗。我們可不可以說預感也是一種感覺?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可以說,這種感覺與對象會否出現並無關係。預感不會因為落空而變成幻覺。

空無不會推翻預感,但是預感卻挪動了空無的內涵,不再是空無一物。空無本身就是一物。在〈微物〉中,我們不再談論空洞能指(empty signifier),而是著眼於空洞作為能指(emptiness-as-signifier)。預感促使空無指向缺席。空無並不是有,但也不是沒有。正如周耀輝的旁白言及:「碗碟上已洗淨的 痕跡。」已經洗乾淨的碗碟又何來痕跡?痕跡不是出自作為客體的碗碟,也不是出於主體的想像,因為根本沒有實質的內容讓主體思考。這份痕跡是出於主體與客體之間的感覺,因為過往重複而種下的預感,結合單一而產生落失,空洞在我們趕及思考以前悄然啟動。儘管知性上知道「當天的身影,已是不可能」,但是感性卻是必然會空穴來風。也許這就是所謂「回憶」,由空無指向缺席的運動。


私密的人工合成電子共鳴


那些電子合成音實在是無以名狀。它們不像弦樂或者敲擊樂,我無法辨認背後的音樂是結他聲、鼓聲,抑或是小提琴聲。基本上它可以是任何聲音:海浪聲、咳嗽聲、椅子搖曳聲,或者卷軸回帶的聲音,只要取得一段樣本,就可以經由合成器調整頻率、速度,加入在音樂之中。所以,它無法說明,無以名狀。我只能盡可能地形容,「像泡沫冒出的聲音」,但是那一串聲音到底是甚麼?在極端情況下,可能只有電子音樂家本人知道取樣何處。即使我們被告知,製作團隊早已藏下屬於他們自己的微物的聲音,相信也沒有人會感到驚訝。在〈微物〉中聽到的,正是這種私密的聲音。而即使,情況截然相反,說製作團隊只是隨機地取樣,然後放進音樂當中,這亦無改它的私密性。因為私密不是純然源於被錄下的客體,而是在於主體與客體碰觸的獨一過程。例如一張椅子假如可以營造私密感,決非純粹因為其物理性質——換言之,私密並非純粹源於客體。但是同時間,這也不是純然源於主觀詮釋,否則私密只不過是自我的代名詞。

私密源於兩者接觸的獨一過程。比如說,當天聽見一隻貓咕嚕的聲音,經過取樣輸入合成器當中,由類比的聲波轉換為一零的數字,調整頻率、速度,猶如親手揑造一件瓷器,然後融入音樂,直至感覺經由空氣粒子再次傳送到耳膜——那是只有當事人才能感覺的、私密的體溫,貓體攝氏39度,比人更溫暖的體溫。電子合成音樂呼應著歌詞當中所描述的,匿藏於微物的私密性:「忘掉宇宙 忘掉萬物 想找你留給我的鈕扣」。

所謂「宇宙」、或者「萬物」意圖囊括一切,指稱所有存在。但是它們非聲非色非香非味非觸,是我們後天綜合出來的概念,但是我們卻用於指稱所有存在,反而掩蓋了存在。與之相反,一粒鈕扣,儘管如何細微,卻產生了聲色香味觸,提示我們不存在,更或者準確地說,是令人意識到缺席:當天經驗過的某種特定的感覺,在重複之中我們回想起曾經的獨一。一枚鈕扣,扣住了過去與現在、主體與客體、此岸與彼岸。

假如有一種思想是說物無定相,春水一江化白雲,雲霧無形入青杯云云,所以不必貪戀一物;那麼〈微物〉所思考的或者是,縱使同樣是物無定相,但是因為留戀,卻在微物中察覺到缺席的痕跡。因為水點會蒸發成雲,雲煙又會化雨,所以在所有雨水劃過的痕跡中,都會看到某時某地滴在某人額角的一顆水珠。回憶難免後期加工,無非是人造物,但是我們透過人造物卻與歌者一起感覺到最真摯的人性。這種感覺,可以說是私密的共鳴。


電子合成音樂可以有千萬種型態。有某種慣常做法,會以電子音樂強調人工感,從而突顯反人性,如陳奕迅〈人工智能〉。然而,〈微物〉卻不遵從這條道路,反而另僻小徑,專注於眼前的一物,「尋找聲音」,以電子合成提煉最親密的感覺。合成調整的聲音展示了意識與客體碰撞的過程,這過程先於認知他者,就在我與它接觸的瞬間。合成的人工感並沒有反人性,反而是透過人造體現人性。零碎的微物雖小,但是卻透過人工壓抑出最濃縮的情感,就像一枚刺針,在無以名狀的聲音展開的那一剎那,刺穿萬物間的隔膜。我在時間線上驀然回首,彷彿聽到「你在一生 刻過的指紋。」〈微物〉的曲詞共鳴,包裹著這一份情感,我有時不禁想像,歌曲節拍與心跳同步的可能。


〈微物〉
曲 Composed by:SOPHY 王嘉儀
詞 Lyrics by:王樂儀
編 Arranged by : Hirsk / Soni Cheng @ gdjyb
監 Produced by : SOPHY 王嘉儀 / Hirsk


髮上 冰冷 滲入
當天的身影 已是不可能
你種下 花開 閉合
手中卻是 偏執 不變的掌紋


望著 望著 沙漏
時間拒絕解咒
忘掉萬物 拋掉宇宙
想找你 留給我的鈕扣


微微哭泣 尋找聲音
可證實傷口與你都相近
微微呼吸 為可偷生
想記住肌膚 有過那親密
世上微物 有著你的體溫


望著 望著 沙漏
時間拒絕解咒
忘掉萬物 拋掉宇宙
想找你 留給我的鈕扣


微微哭泣 尋找聲音
可證實傷口與你都相近
微微呼吸 為可偷生
想記住肌膚 有過那親密
世上微物 有著你的體溫


(讀白) 你在我身後猝然而逝
晃眼間變成燈泡上的 開關上的
碗碟上已洗淨的 痕跡


你用 一切 接近
風之間 一顆 悸動的灰塵
我慶幸 翻開 秘密
找到你在 一生 刻過的指紋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林雪平

評論人。《微批》編輯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成為貨物

散文 | by 李曼旎 | 2024-11-21

藍地亞倫

小說 | by 鄧皓天 | 2024-11-21

保釣女將鍾玲玲——陳乜

專訪 | by 陳乜 | 2024-11-21

【悼念鄭明仁】陳廣隆悼文

其他 | by 陳廣隆 | 2024-11-05

逃避自由的種類:憐憫

影評 | by 穆純 | 2024-11-05

假仙女的真情指數

書評 | by 楊佳嫻 |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