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
字遊行
字在食
專欄
詩歌
散文
小說
其他
評論
書評
影評
劇評
藝評
空間
歷史
理論
時評
其他
現象
單身動物園
專題小輯
教育侏羅紀
2018.回顧
2019.回顧
其他
如是我聞
好想藝術
專訪
無秩序編輯室
報導
現身說法
書序
其他
虛度年華
廿八
四六
三三
文藝風潮一take過
已讀不回
文藝Follow Me
藝文在線等
虛詞作者
聯絡我們
創作
評論
現象
如是我聞
虛度年華
文藝風潮一take過
虛詞作者
聯絡我們
書評
影評
劇評
藝評
空間
歷史
理論
時評
其他
單身動物園
專題小輯
教育侏羅紀
2018.回顧
2019.回顧
其他
好想藝術
專訪
無秩序編輯室
報導
現身說法
書序
其他
廿八
四六
三三
已讀不回
文藝Follow Me
藝文在線等
虛詞作者
廖偉棠
詩人、作家、攝影師,近作有《櫻桃與金剛》、《微暗行星》。
作者文章
【無形.鬼】清明夢書——鬼者,歸也
詩歌
| by 廖偉棠 | 2018-06-05
【邱剛健小輯】東西南北人、生死愛慾雪
評論
| by 廖偉棠 | 2019-01-03
讀韓志勳畫忽憶司空圖詩品得九絕句
詩歌
| by 廖偉棠 | 2018-12-05
【《淪落人》小輯】好在,這是花生雞腳湯,不是雞湯——評《淪落人》
影評
| by 廖偉棠 | 2019-04-24
【無形.黑】黑色,我多麽愛你黑色
散文
| by 廖偉棠 | 2019-10-15
自由與詩歌的流轉交換:王榆鈞
藝評
| by 廖偉棠 | 2019-11-21
《外出偷馬》:並未被偷走的一生
影評
| by 廖偉棠 | 2019-12-27
鴛鴦終成六七四,紅花亭上誰行先?——讀馬家輝《鴛鴦六七四》
書評
| by 廖偉棠 | 2020-07-16
《八佰》:四齣戲的沈醉與荒腔
影評
| by 廖偉棠 | 2020-09-04
【無形・離留之間】文學 × 視藝展覽——小離騷
詩歌
| by 廖偉棠 | 2020-10-30
萬能青年變中年,熱銷背後的冷 ——評萬能青年旅店《冀西南林路行》
其他
| by 廖偉棠 | 2021-01-14
吳煦斌《牛》:四十年前,香港與世界的側面
書評
| by 廖偉棠 | 2021-02-16
【無形・致死難與抗爭,緬甸】致一名受刑的緬甸抗爭者
詩歌
| by 廖偉棠 | 2021-06-11
【新書】《為光音作證——潘源良香港誌記》序:那裡缺少的在那裡補上
書序
| by 廖偉棠 | 2023-04-26
【無形・酒呀!我叫你酒呀!】致酒友詩四首並序
書序
| by 廖偉棠 | 2023-04-26
超級幻想中的超級現實:媽的她玩救不了宇宙
影評
| by 廖偉棠 | 2022-06-02
被家暴的女人余秀華,與求生的詩
時評
| by 廖偉棠 | 2022-07-14
【無形・書來也書去】托孤之地禁書指南(組詩選4)
詩歌
| by 廖偉棠 | 2022-07-27
讓詞語以任何方式落下吧——談《帕特森》及其他
書評
| by 廖偉棠 | 2022-08-03
「明日之戰」來臨時,不要忘記姜皓文的左眼
影評
| by 廖偉棠 | 2022-09-13
【無形.中過又如何】零次元隔離筆記
詩歌
| by 廖偉棠 | 2022-10-28
【新書】廖偉棠《有托邦〔索隱〕:關於當下、生態與未來的文化想像》代序——致十年後
書序
| by 廖偉棠 | 2023-05-29
落花時節又逢君:《長安三萬里》裡沒讀出的詩
影評
| by 廖偉棠 | 2023-09-05
【新書】小傳記式的空間詩學——序周漢輝《地納於心》
書序
| by 廖偉棠 | 2023-09-18
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
急急子
校園
閭丘露薇
熱門文章
《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中的「那座城市」
劇評
| by
黃宇軒
| 2023-09-19
這時這地,在香港創作香港——訪「叱咤903 THIS THIS展」策展人急急子
專訪
| by
陳芷盈
| 2023-09-17
【虛詞・致我們終將遠去的校園】反鎖
小說
| by
譚棱欣
| 2023-09-22
編輯推介
「第二十屆香港亞洲電影節」十月開映 三觸目新作揭開序幕 邀宋康昊、役所廣司、岩井俊二來港會影迷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9-29
凝住的臉
藝評
| by 徐皓霖 | 2023-09-29
【新書】《危脆生命》——〈無限期拘留〉(節錄)
書序
| by 朱迪斯.巴特勒 | 2023-09-29
我們都是怪胎
小說
| by
盧卓倫
| 2023-09-28
《燈火闌珊》獲推薦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 導演曾憲寧:「能夠代表香港是我的光榮。」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9-27
惦念著「如常生活」的我們:《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觀後
劇評
| by
鄧正健
| 2023-09-27
【無形・致我們終將遠去的校園】廁所的安琪兒
小說
| by
張欣怡
| 2023-09-27
《親愛的・柳如是》:國家興亡,名妓滄桑⋯⋯
劇評
| by 石琪 | 2023-09-28
《從前的我們》:每個移民故事,都有一個留下的人
影評
| by
黃柏熹
| 2023-09-27
【無形・致我們終將遠去的校園】小食部的此刻
小說
| by
劉綺華
| 2023-09-26
【教育侏羅紀】一次百感交雜的同學聚會
教育侏羅紀
| by
梁璇筠
| 2023-09-26
【文藝Follow Me】林奕華實驗劇場作品《艱辛歲月》探索日常與未來 演員金燕玲:每一天都很艱辛
文藝Follow Me
| by 黃桂桂 | 2023-09-26
《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革新港劇的美學取向
劇評
| by 查柏朗 | 2023-09-25
梁啟超身為祖國的敵人——《梁啟超:亡命》書評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3-09-25
《豐子愷》:張達明闊別舞台十二年之作 演活中國漫畫鼻祖善美人生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9-25
【小克專欄】關於填詞的100件事(十五)
專欄
| by
小克
| 2023-09-25
「M+希克藏品:別傳」開幕 艾未未、岳敏君等作品探討90年代中國變化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9-22
歡迎光臨搏擊會
小說
| by
蘇麗真
| 2023-09-22
【虛詞・致我們終將遠去的校園】反鎖
小說
| by
譚棱欣
| 2023-09-22
悼米蘭昆德拉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9-22
從記者成為作者 自玫瑰化作薔薇——訪閭丘露薇
專訪
| by 王瀚樑 | 2023-09-21
藝術與史實差距三萬里?談《長安三萬里》的史實爭議
影評
| by 曾繼賢 | 2023-09-20
身處他鄉說我城 詠唱香港失散史——廖偉棠、黃衍仁主創詩劇《說吧,香港》台北重演
報導
| by 王瀚樑 | 2023-09-21
【無形・致我們終將遠去的校園】雜物房的忍耐
散文
| by 陳志堅 | 2023-09-26
重構自我的反思——〈怪我只敢做好人〉
其他
| by
姚慶萬
| 2023-09-20
戲寶作魔氈 讓新秀飛——訪粵劇名伶尹飛燕
專訪
| by 曾繼賢 | 2023-09-20
【無形・致我們終將遠去的校園】 後台與東方三博士英靈
散文
| by
曾詠聰
| 2023-09-20
唯一的人就是所有的人——談張馨儀的藝術
藝評
| by 馮以力 | 2023-09-18
【新書】小傳記式的空間詩學——序周漢輝《地納於心》
書序
| by
廖偉棠
| 2023-09-18
詩四首:〈秘密〉、〈四幕日常〉、 〈真空〉、〈無雲——記慈山寺行〉
詩歌
| by 嚴瀚欽、鄭點、鄭偉謙、任弘毅 | 2023-09-15
【無形・文學館在他方】前置詞:理想在他方,永遠面對目前
無秩序編輯室
| by 無形編輯部 | 2023-09-27
支持我們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