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by 何秀萍 | 2023-12-21

「記憶不過筆記留情人、時、地」,走進酒店玄關的時候,腦中竟兀自哼起這句自己寫的歌詞,我手寫我心,我從來只寫自己相信的事。這天沒有旋律限制我會想在這句子後面加添一隻字:「味」,變成「記憶不過筆記留情人、時、地、味」,存有氣味、味道、風味元素的記憶,於我而言,更加鮮活。食物的滋味,往往連結著時間、地點、人物,單單一道菜,只我一個人獨享,就算多好吃也不能教我念念不忘,必得加上當時的環境、心情、氣氛和同伴,才能令那段時間或短或長,份量或多或少,菜式或豐或儉的進餐過程格外難忘。 (閱讀更多)

【無形・那陣時不知道的滋味】潛伏味蕾的密語

散文 | by 葉秋弦 | 2023-12-21

先是想起了炸油糍。是外婆植在家族記憶裡多年。外婆炸的酥軟可口豆沙油糍,過年便會出現在餐桌上,我們家族的人必然吃過。村裡左鄰右里沒有這項食物,為我們家獨有。一顆顆脹卜卜的啡色小圓球,內含豆沙餡料,咬下去酥脆柔軟粘牙爾後一絲空氣的縫隙會從中釋出。甜度剛好的紅豆沙餡料塌陷在口腔,纏綿舌尖侵襲味蕾使得我們一顆完了會忍不住送第二顆進嘴巴。 (閱讀更多)

【鄧小樺專欄:閃爍其辭】並不認識,存在的感觸 ——周丹楓及《喧嘩的碎片》

專欄 | by 鄧小樺 | 2024-02-07

要怎麼形容《喧嘩的碎片》呢?理論上,《喧嘩的碎片》主要地理場景是主角「我」成長的黃大仙東頭邨的屋邨,及「我」後來任職金融的工作地點中環,兩者之間的貧富反差,構成小說的最重要成分。縫紉其間的是「我」與母親及其他人的關係,那些被統治與被奴役者對奴役他們的思維與邏輯的臣服,透過家庭關係而對「我」產生難以逃逸的掌控之力;而「我」對於周遭一切,既以精微細緻的鷹眼觀察之,亦同時哲學反省式的思考批判之,更對許多擦身而過、無名的社會底層畸零者,付以同情又距離適切的凝視睇盼。 (閱讀更多)

【無形・那陣時不知道的滋味】回憶是那道苦瓜

散文 | by 饒雙宜 | 2023-12-20

當時並不明白,客家菜重「鹹、燒、肥」,是基於貧困以及資源匱乏,還有客家人節儉的特質,慣以鹽油醃漬或燉煮食材,以作保存。舅婆又甚少倒掉食物,剩菜被一直翻熱,重回餐桌,讓人更沒胃口。又因為忙著生計農務,客家菜的烹調手法偏向實際,毫無花巧,把一切燉至天荒地老萬物變色⋯⋯每當父母不在家,由她打點膳食,我大多皺著眉草草扒飯了事。兒時幼稚,厭棄與故鄉有關的事物,故鄉給我一種下等的羞恥感,而舅婆代表了故鄉的一切,包括那碟糜爛的釀苦瓜。她不幸的命運,她的苦況,她的喜好與鄉愁,離當時的我太遠。 (閱讀更多)

【無形・那陣時不知道的滋味】吃黑

小說 | by 韓麗珠 | 2023-12-19

暫託貓的女人委屈的八字眉偶爾會浮現在萬花的腦海:「或許黑貓是因為太愛植物,才會忍不住把所有花和葉,葉連枝也咬碎。那是牠表達愛的方式。」女人以哀傷的語調表達她盡力而為的體諒:「可是植物是我賴以維生的職業。這陣子,我一直胃痛,彷彿牠在啃咬的是我的胃。若非如此,我才捨不得讓牠離開呢。」女人撫摸著籠子欄柵,就像在撫摸莫黑身上閃閃發亮的黑暗。 (閱讀更多)

【無形・那陣時不知道的滋味】年年有餘

散文 | by 呂嘉俊 | 2023-12-18

沒錯,鯪魚肉雖然是下價食材,但認真細作,同樣不失風雅,最極致版本自然是釀鯪魚。做煎釀鯪魚,工序繁複。起、切、撻、釀、煎,一個程序都不能少。第一關是起肉,關鍵是要保留魚皮完好無缺,刀鋒要從魚皮兩旁順刀而入,一剝即起出兩大片魚肉,剩下魚皮像洩了氣的皮球,靜靜置在一旁。起出的魚肉要即剁,但鯪魚骨多而細,在剁前一定要以薄切的刀章把魚肉片出,順道把魚骨橫斷,化於無形。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柔道龍虎榜》:杜琪峯的鬥心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4-09

編輯推介

《你存生的意義》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4-19

公屋妹

小說 | by 洪綺蔓 | 2025-04-16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04-10

《柔道龍虎榜》:杜琪峯的鬥心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4-09

漫想《米奇17號》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04-08

後超人時代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4-08

【教育侏羅紀】病

教育侏羅紀 | by 佘潁欣 | 2025-04-07

雞蛋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4-07

詩三首:〈慣性〉、〈鵝之悲歌〉、〈這一邊和那一邊〉

詩歌 | by 丘亦斐, 王培智, 侯蔽 | 2025-04-04

廢話文學

散文 | by 潘逸賢 | 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