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by 蘇麗真 | 2022-12-28

這幾年的世界很壞,用《窄路微塵》主人公窄哥的口吻講,是「好閪」。社區被重重圍封、劇場戲院關閉,遊樂場被拉上封條,口罩遮蔽了彼此的笑靨。香港人大歎:為何時代選中了我們,時間卻不站在我們這邊?抱著大疫時代的愁緒,《少年》聯合導演之一的林森,在新作《窄路微塵》拍出一個古肅的清潔公司老闆窄哥,遇上一個浪蕩的年輕單親媽媽 Candy,兩人相濡而沬的故事。電影作為獻給香港的影像情書,寄托了在壞時代中對善良的堅持,像是冬夜裡一杯手搖暖飲般窩心,也是導演送給在疫情期間去世的爸爸的一份最後禮物:「我們連一粒塵也稱不上,上天不是常常看見我們,不過不要緊,我們能看見對方就可以了。」 (閱讀更多)

從繪畫到寫作,我都離不開母親——訪方迦南《海水停在你背上癢的地方》

專訪 | by 黃柏熹 | 2022-12-21

在社交平台上搜尋「脂脂肪」,你會看見一個嚮往自由、聲言要「狠狠做自己」的麻甩肉感女子,常常以自在的裸體形象示人,毫無保留地在網絡世界散佈愛和真我的勇氣。這個狠狠做自己的角色是方迦南的創作,也是方迦南「做自己」的方法之一。迦南近來出版了名為《海水停在你背上癢的地方》的故事集。由2017年開始斷斷續續寫下的故事,彷彿終於抵達一個彼岸,那名為「方迦南」的景點。「好像終於能夠接受自己是這樣的。」她在訪問中說。 (閱讀更多)

【無形.在水中央】寫小說是沙上乩占、園裏做農──專訪小說家甘耀明《成為真正的人》

專訪 | by 崔舜華 | 2022-12-06

崔舜華專訪小說家甘耀明,分享他最新推出的長篇《成為真正的人》。透過這部奪下三項大獎的優異小說,盡見甘耀明建構場景、鑄造細節的本領,箇中的本事從何而現,甘耀明在訪問裡談及如何才能說出一個好故事。 (閱讀更多)

「走遍香港是表達愛的方法」——訪《香港散步學》黃宇軒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2-11-24

一場疫情,令城市人無法外遊,直接或間接都驅使大家重新細看自己生活的地方,城市研究者黃宇軒年前更以「城市散步學」為題撰寫文章,將心目中的這門學問與興趣公諸同好,最近圍繞「散步」主題出版新書《香港散步學》,希望能讓大眾得以從另一角度,探索這個大家都自以為很熟悉的城市。 (閱讀更多)

無伴奏唱離別的話──訪一舖清唱雙劇目劇作《一舖兩劇》

專訪 | by 黃柏熹 | 2022-11-24

本地無伴奏合唱劇團「一舖清唱」最新劇作《一舖兩劇》,以雙劇目的形式呈現兩個離別故事,分別是圍繞中學生生活的《2022才藝表演(ITQ)》,和講述在時差裡透過網絡重聚的《GMT+8》。儘管故事不同,隨著時間變化或不變的情誼,其實一樣在我們身邊,像抬頭看見一個月亮。 (閱讀更多)

於是去坪洲搬石學荷索行舟同AI伏匿匿寫寫詩——訪飲江

專訪 | by 蘇麗真 | 2022-11-18

蘇麗真訪詩人飲江,相約在坪洲碼頭見面。飲江叔叔謙謙君子,順手拈起新詩集《Moving a Stone》、《於是搬石伏匿匿躲貓貓你沿街看節日的燈飾》,在記憶裡漫遊新填地和尖沙嘴碼頭,又見蝦頭亞娣忘川嬉水,上帝和AI下棋,俚俗童趣中見智者玄奧,在宗教和宇宙,存在與虛無的弔詭中,領受人類的終極關懷。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風林火山》:麥浚龍的世界

影評 | by 王建鏗 | 2025-10-08

編輯推介

詩三首:〈回家〉、〈生老病死〉、〈太平〉

詩歌 | by 徐竟勛, 王培智, 寧霧  | 2025-10-17

《浮間舟渡》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0-17

消失的文學腦

散文 | by 無鋒 | 2025-10-16

九龍塘之夜

散文 | by 小煬 | 2025-10-15

伊卡洛斯

小說 | by 黎喜 | 2025-10-15

地震還未結束

小說 | by 楊焯雋 | 2025-10-10

那年切不成的月餅

散文 | by 陸裕欣 | 2025-10-06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10-03

詩三首:〈樹〉、〈某個瞬間就起了風〉、〈到達組詩〉

詩歌 | by 鄭偉謙, 梁偉浩, 李靈枝 | 2025-10-03

白頭翁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0-03

樺加沙日記(擬淮遠三則)

散文 | by Greenly, 羊格, 麥景琪  | 2025-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