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銘隆是寫而優則教的九十後詩人,他另外還有兩個不為人知的嗜好——跑步,以及跑山。看著他最近頻繁在群組招友操練,又常貼出每次練習的成績,一副準備好迎接來年渣馬的強壯體格,我突然之間覺得,他進一步將自己詩作流露的特質,移貼在自己身上,與之相關的關鍵詞,包括:堅毅、紮實、穩定、嚴謹,追求秩序及典範。 (閱讀更多)
六十年代,森山大道和中平卓馬開始在日本攝影介嶄露頭角,年少氣盛的二人,常常結伴在海邊,一起討論攝影,對著攝影雜誌上的相片不留情面地嘲諷和批評,其後與高梨豐、多木浩二等人創辦了《PROVOKE》雜誌,雖然《PROVOKE》在發行三期後草草作結,但他們的故事並沒有被遺忘。香港資深新聞工作者、著名攝影師黃勤帶,首次執筆寫下了《中平卓馬 森山大道︰日本攝影家的故事》一書,以文字把這兩位日本攝影家傳奇故事娓娓道來。他們的故事不只是一段歷史,也是一段關於攝影的叛逆與反抗,對於攝影本質的探索和詰問。 (閱讀更多)
以張國榮的作品為題出一本小說集,暗來明往說香港的美麗與抑鬱,是無力,但有心。今年四月一日,張婉雯推出新作《有心人》,後記裡她說:張國榮的如花凋落,或符合如今大眾對香港命運的想像。但事實是,香港,和香港人,並沒有死,依然生存。訪問這天,她說想把這本書,送給喜歡張國榮,但依然生存的人:「大家提起張國榮,總是惦記他的好,以及那個所謂美好的香港。問題是,我們還未死,就只能接受自己和這個城市,可能會一直差下去。繼續生存的人要找一個方法,像張國榮一樣,盡量靚地活下去,無論是外貌、品格,還是生活態度上。」 (閱讀更多)
當一個人義無反顧地追逐理想,置身旁喧囂於不顧,我們究竟該讚歎其堅毅不拔,抑或斥其為偏執之狂?導演甄詠蓓指出將1934年西班牙劇作家洛爾迦的經典舞台劇《Yerma》改編成《妻迷》,在於原著中所描繪的女性慾望、與命運的抗爭,以及社會對傳統女性的桎梏與期盼,仍如幽魂般徘徊於現代,歷久彌新。劇作找來「視后」唐詩詠擔任主演,亦是他首次出演舞台劇。她坦言難免有不適應的情況發生,亦表示劇中妻子的堅持更堅定了她自己的信念,「當你足解了解自己,清楚自己想要甚麼時,便能堅持下去⋯⋯衷心相信自己的選擇,便能無所不能,做到任何事情。」 (閱讀更多)
乘坐山頂纜車時,四周郁郁蔥蔥的植物令人心曠神怡,引人思索其來源、歷史及對香港文化的意義。香港兒童音樂劇團周年演出《小高的遊樂場》,改編自本地藝術家林建才的原創繪本,由導演陳港虹、編劇翁善瑩、林建才及劇團總監呂妙敏合力改編成約80分鐘的音樂劇。《小》總共有116位介乎4至15歲的小演員出演,講述主角小高與同學在太平山頂考察途中意外迷路的冒險故事。導演虹仔保留了纜車和自然探索的核心意象,並融入疫情對孩子生活的影響,深入挖掘角色的性格與成長;舞蹈指導Alice設計的舞蹈動作補充故事的層次,巧妙地在抽象與具象間遊走,讓小朋友在劇中探索自我的同時,又與觀眾更為認識香港的自然與歷史,思索自身與這片土地的聯繫。 (閱讀更多)
一群懷抱熱忱的新晉創作人齊聚一堂,展開了一段為期六至九個月的創作旅程。儘管11位學員來自不同背景,他們卻在這段時間內緊密合作,分成六組完成了編劇、作曲與作詞,創作出六部風格獨特且情感深刻的音樂劇作品,並於「音樂劇精武門」圍讀展演中亮相。在這個計劃中,負責編劇與作詞的五位學員在專業導師的指導下,經歷了顯著的成長。Angus在劇本導師Jim的建議下,學會為角色注入更深層的動機以加強戲劇張力。Rebecca則在導師的啟發下,為劇本增添細節,使情節更加具體且立體。而阿鑫在作詞導師Serena的引領下,培養了對語言的敏銳感知,並學會用音符勾勒角色的內心世界。創作看似是孤獨之旅,但若能與他人合作,互相碰撞更能讓作品顯得鮮活。黃創筠稱讚Hollye擁有「世界級」的耐心,即使劇本多次修改,Hollye仍願意配合調整音樂,達成共識。江麗盈則與組員Jack通過輕鬆的閒聊建立默契,在交流中激發靈感。作詞導師Serena希望學員在「音樂劇精武門」圍讀展演後,仍願意創作、敢於表達,不再視音樂劇創作是遙不可及之事,來推動香港音樂劇的傳承與發展。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