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澳洲的編劇Suzie Miller於2019年創作獨腳戲《Prima Facie》,講述一位如日中天的女大律師從性侵案的辯護方,轉為案中的受害者,由此以一切被顛覆的價值觀叩問法律及制度存在的意義。劇作於不同國家巡演,獲得多項大獎,包括2023年英國Laurence Olivier Awards的最佳新劇本,主演的Jodie Comer亦奪得多個最佳女主角獎。劇作如今移至香港舞台,由潘燦良執導,名為《完美證供》,由縱橫演藝界超過三十年的劇后蘇玉華獨挑大樑出演,這也是她自2002年演出高行健作品《生死界》後的獨腳戲。在我看來,這台戲她非做不可,甚或非她做不可。 (閱讀更多)
或許人到中年特別容易跟戲中的蘇昇華(鄭伊健飾)共情,所以才會被《久別重逢》觸動而在戲院裡黯然落淚。作為觀眾,看畢電影,自然忘不了少女夏文萱(許恩怡飾)的可愛靈動與一往情深,那份源於初戀的愛被演繹得如此真摯清澈;但沒想到真正放不下的卻是蘇昇華自我救贖,那段穿越時空的魔幻對話,竟是多麼的純粹善良卻又語味深長⋯⋯明白所謂的成長其實就是一場漫長的告別,要成為一個能適應社會主旋律的大人便要放下心中那位往日少年。但導演JILL(梁禮彥)卻透過電影告訴我們,面對生命中各種苦惱糾結迷惘困惑哀怨時,或許正是「最初的那個自己」能給予你解窘的答案。 (閱讀更多)
躲貓貓的快樂,在於相遇的瞬間。在那無憂無慮的時光,孩童你追我躲,隨意探索,期待著發現與被發現的驚喜。今年「無限亮」將帶來一場別樹一格的童年遊戲,呼應「認識不如感受」的主題,委約廣州舞蹈家何其沃(二高)與素人王澤宇,以內地盲人按摩師的故事為起點,創作結合舞蹈與錄像的作品《躲貓貓》,邀請觀眾親臨虛構的盲人按摩店,在遊戲中尋找、感受視障同伴的世界。 (閱讀更多)
絕望,一個香港人大概不會感到陌生的詞語,但實質是形容怎樣的處境?我們都不好說明。近年情緒健康成為一大公共議題,我們習慣疲於奔命,熬到槁木死灰,才發現原來對自己的感受如此不熟悉。早前香港哲學學者陶國璋出版《無聊、空虛、絕望……紓解無助感的哲學配方》,承接去年《再飄零:離散時代與社會撕裂的哲學思考》的其中一節,從香港青年的困境與對策延伸,聚焦個體的複雜情感,以絕望和無助感為主要討論對象。 (閱讀更多)
由紫式部所著的《源氏物語》,成書於千年前的日本,全書約100萬字,有說它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也代表了日本文學古典文學的高峰。川端康城在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得獎感言裡就曾說,「《源氏物語》是日本小說的頂峰,即使到了現代,還沒有一部作品及得上它。」林水福教授耗時四年,傾力帶來全新九十萬字譯本。面對這項鉅作,他說「回首來時路,一切似乎都為翻譯《源氏物語》而準備。」過往解讀《源氏物語》都傾向以「物哀」(もののあはれ)作為題眼,林水福教授則認為物哀只是其中一種理解方法,他認為《源氏物語》對他影響最大的,是在唯美、浪漫、燦爛包裹下的宿世悲劇。「經典就是可以如此超越時空。」他說,這次的譯本既是留給當代的,也是留給未來的。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