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將至,最近為籌備一本電影專號走走趯趯,連日訪問了好幾位香港導演和演員。言談間,半開玩笑半認真,都認同香港電影如今算是有個小陽春。回想幾年之前,本地作品過千萬票房已經算是奇蹟,但今日不只《緣路山旮旯》擁有過千萬票房,《阿媽有咗第二個》賺近四千萬,《明日戰記》和《飯戲攻心》票房數字更超過六千萬(尚未計算內地上映的收入)。
但並不是每一部本地電影都在小陽春效應下報喜報捷。如果只以票房多少衡量作品質素,會對另外一些作品不公平。譬如說,只要主演名單上有某人氣男團的成員,便不乏擁躉入場朝聖,除了票房起碼六位數字保證,網上亦必然鋪天蓋地灑狗血正評,但《阿媽有咗第二個》肯定不是導演彭秀慧執導以來最好的作品。而《緣路山旮旯》過千萬票房,有一部份歸功於「香港真係好靚」的宣傳策略打動到本地觀眾,更大部份可能是無心插柳,因為男主角岑珈其於電影上映不久遭網民毒舌嘲諷,此事一度成為網上熱話,結果帶動《緣路山旮旯》不斷加場,票房急升。然而,以戲論戲,《緣路山旮旯》的劇本和拍攝手法仍有許多不足之處,感覺上只是五個短篇戀愛故事的簡單拼湊,單獨看來尚且不俗,但作為一部劇情長片有點取巧。相對來說,近期兩部靈異題材的港產片《失衡凶間》和《猛鬼 3 寶》同樣以短篇為主打,票房上則未必那麼成功。
鑑於普羅大眾近年抗拒再看過於沉重的內容(《智齒》就是贏了口碑、輸盡票房的好例子),類型片會是一個穩陣的選擇,《失衡凶間》和《猛鬼 3 寶》的「撞橋」情況殊不意外。兩片就連場景都有些相似,離不開商場、唐樓和工廈等封閉空間,畢竟受疫情影響,製作團隊要找到可行的拍攝場地並不容易,困獸鬥格局則相對較易處理。但兩片分野亦很明顯,因為《失衡凶間》是真驚慄,實則扮鬼,《猛鬼 3 寶》是真係有鬼,但扮驚慄,其實是一部歡樂溫情,詼諧得來有點鹹濕的輕鬆小品。扮鬼和有鬼,明顯涉及電影能否於內地「過檢」的考慮,不贅於此。
有趣的是,兩部電影剛好都有一個短篇故事以「商場」為主景:陳果的〈死場〉以及編劇黃綺琳自我惡搞《金都》的〈猛鬼商場〉。雖說是類型片,但作品明顯不只想觀眾笑一笑、嚇一跳,有很多對照今日香港的弦外之音。〈猛鬼商場〉有如靈異版《金都》,講述專賣婚紗的舊商場,原來過去除了替人搞婚宴,還負責替鬼魂物色下世投胎對象。惟時移世易,舊商場逼遷重建,僅餘的商戶各散東西。鬼要投胎,人又何去何從呢?〈死場〉則描寫戴著防毒面具的毁容少女,有如陰魂不散的厲鬼,於「領 X 」翻新的舊商場裡以牙還牙、以火還火,追殺當年引起商場大火的始作俑者。經歷這幾年的社會動盪及疫情,觀眾當然不難惴度故事背後的寄意。
同期較為相似的作品,還包括了新導演應智贇的《深宵閃避球》。去年有《一秒拳王》借拳擊手的奮鬥故事,留下「避唔到,我哋一齊捱」的自勉,今日則有《深宵閃避球》提醒香港人,與其一味閃避,不如好好接實,然後反擊。以運動競技為題的勵志電影從來不少,會選擇閃避球這項冷門運動,隱喻亦呼之欲出,要贏就唔可以避,場外場內,每一個都是隊友,而故事裡社工楊姑誓死保住「深宵體育館」,就是為了讓一眾無家可歸的少女有第二家園。借電影抒發的勵志訊息,針對社會現實的呼應,都相當容易理解,但電影本身瑕疵很多,譬如人物刻劃生硬,情節單薄,也略為牽強,確有幾幕拍得動人,然而珠玉在前,沒有《一秒拳王》或早年郭子健的《打擂台》那麼出色。電影自上映以來,網上狠狠(界刂)凳的聲音此起彼落,但《深宵閃避球》那些粗疏不足之處,放在「香港真係好靚」的《緣路山旮旯》和「香港電影不能沒有古天樂」的《明日戰記》,部分觀眾可能又不會介意。個人始終覺得《深宵閃避球》瑕不掩瑜,是一部很具時效性,放在今日香港亦甚應景的作品,不過跟我對寫【一眼關七】專欄的葉七城倒是不以為然,更提醒我「太知道你點解會鍾意」。其實《失衡凶間》的〈死場〉和《猛鬼 3 寶》的〈猛鬼商場〉都屬類似情況,這年頭,常有感於言論自由被打壓,真心話很難說,甚至不敢說,你不怕,團隊之中都有其他人怕,怕踩到無形的政治紅線,所以,於大眾娛樂作品裡能夠接收到某些聲音,就總是覺得份外討好。
然而,借作品去說話,為反映當下政治現實,滲入各種弦外之音,說穿了其實不足以令它變成好作品,情況像前幾年在本地文學獎遇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爭議,主力描寫社運的文學作品落選,並不等同於滅聲打壓,而關於社運的描述、對於政治立場的選擇,其實跟作品的文學水準都沒必然關係,只不過反映了這是衍生於某一種政治氛圍下的創作,這一點確實也很重要,但能夠說到一些社會訊息,都不一定就是好作品,也更不是一部好作品的必備條件。
近期值得討論的另一例子,可能是《飯戲攻心》了。電影結尾部分,兒子(黃子華)獨自喝醉,母親(廖子妤)「回魂」跟他短聚片刻,摸一摸他的額頭,叫他要學會走出去、行遠些,不要給上一代遺留的包袱束縛,也說得很白,上一代香港人的想法不一定對。第一次看便很喜歡這一幕,覺得言簡意賅,而且廖子妤的演出相當撩人(不亞於萬人迷林明禎)。後來再入場看第二遍,抽離一點觀察作品的整體設計,又變得沒有那麼喜歡,覺得導演太過用心安排這一幕,其實是太貪心。花費大量心思於劇本、對白和角色設計的《飯戲攻心》,本身已經是一部很成功的喜劇作品,受疫情影響延期上映,仍錄得今日的驚人票房數字,絕不過譽,但編劇暨導演陳詠燊太知道觀眾不甘於癲狂嬉笑,胡鬧之後仍想接收一些關乎社會現實的對照,於是不多不少留一點弦外之音。雖不能說是畫蛇添足,畢竟我自己也非常喜歡廖子妤和黃子華這一幕天台戲,但無可否認,是有點機關算盡太聰明。比起《猛鬼》《凶間》和《閃避球》,《飯戲攻心》就贏在每一個細節都太聰明。這是褒讚,但又不完全是褒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