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關七】觀眾需要隱喻

影評 | by  葉七城 | 2022-10-25

看了年輕朋友推介的《深宵閃避球》,是「廢青」球員遇上「廢中」教練的故事,互相影響,重新找到生活意義。


我看後卻滿不是味兒,覺得導演連基本故事也說不好,角色的性格單薄,翻開宣傳單張,宣傳語句赫然是「可能係香港史上最揸流攤嘅運動電影」,也許他們以為「揸流攤」是「不認真」的意思;作為一部運動電影,它的確不認真,但電影有久違了的青春氣息,而這種氣息,是建立在失敗感之上,並不熱血,有點無可奈何 —— 所以我明白年輕人為何喜歡這部電影,雖然它拍得支離破碎。


2019年「反送中」社會運動帶來香港急速的變化,步入了官方稱「由亂而治」的世代。年輕人對生活積壓了不少挫敗感,《深宵閃避球》呈現了這種生活狀態,他們需要渠道宣洩。


電影中的社工楊琦(周家怡飾)有句勉勵自己的座右銘:「體制夾縫中盡做」。今日的香港電影在這個體制之下,遭遇很大的打擊,在「新時代」的嚴苛電影審查制度下,電影不能描述與2019年社會運動有關的事情,創作空間被收窄,很多導演只有在還可以拍的題材下,滲進一些「隱喻」,抒發情懷,自我砥礪一番;觀眾解讀了這些「隱喻」,如像喝下「xx果子鹽」,「咋」的一聲,條氣都順番啲。


《深宵閃避球》屢次提出:「喺邊度跌低,就要喺邊度再跌低!」是很中聽的,它消極中帶點積極,雖然放在電影的脈絡中有點語意不明,但不打緊,在這些年來有挫敗感的人,定能夠對號入座,找到箇中意義。


我很明白年輕人喜歡《深宵閃避球》的原因,是讓暫時(而又明知會持續頗長時間)的失敗者找到慰藉,我覺得導演應智贇甚至是為了放「隱喻」而拍這部片,他根本不在意閃避球運動,他只是看上「閃」和「避」這兩隻字:香港人在逆境中該如何自處?就是閃和避、不斷跌倒、輸很多次......然後總有一天會把攻擊你的球接實,然後反擊,因為還我們還年輕,「驚西咩?」(其中一位隊員寫下的語句)


這部電影不能打動我,除了是我對電影還有些基本的要求(像故事結構、角色塑造等),《深宵閃避球》是殘缺的,還有,我早已不是「廢青」,是貨真價實的「廢老」,對生活的挫敗感已經習以為常。廢老相信宿命,不奢求「接實個波」反擊,只希望輸少當輸。不過,廢老也需要勵志的:愛聽《沉默是金》——「是錯永不對,真永是真」。


香港票房近期豐收,《明日戰記》及《飯戲攻心》齊齊報捷,兩片不乏「隱喻」和「金句」,像「個天可以灰,個地可以灰,但我哋唔可以,一定要行落去。個結局係點,係我哋自己決定!」和「打開門,行出去,行遠啲」,大家都心照不宣。放眼香港電影的未來,片拍得好壞可以討論,但一定要有隱喻!這是接通生活的秘密管道。


觀眾需要隱喻,在一個不可明言的年代。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成為貨物

散文 | by 李曼旎 | 2024-11-21

藍地亞倫

小說 | by 鄧皓天 | 2024-11-21

保釣女將鍾玲玲——陳乜

專訪 | by 陳乜 | 2024-11-21

【悼念鄭明仁】陳廣隆悼文

其他 | by 陳廣隆 | 2024-11-05

逃避自由的種類:憐憫

影評 | by 穆純 | 2024-11-05

假仙女的真情指數

書評 | by 楊佳嫻 |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