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 | by 黃柏熹 | 2019-05-24

早前讀了一篇評論文章,提到劇集第十話應思聰病發繼而闖進精神科社工宋喬平的辦公室,被宋安撫下來的情節。這段情節我也非常喜歡,不是因為思聰問「為甚麼是我?」的無奈,也不是那句不屬於劇本的「可能因為你比較勇敢吧」,而是,我在其中看到一位外套上掛著小玩偶的精神科社工,如何以平等的姿態,讓病發的思聰言說其經驗──他要拍怎樣的電影,是甚麼使他受苦──在喬平面前的不是一個胡言亂語、幻聽幻覺的精神病患者,而是一個在特定環境與心理狀態下受苦的人,以及他正遭遇的人生處境。 (閱讀更多)

《權力遊戲》︰「是但啦,算數啦,唔煩你喇!」

劇評 | by nico tang | 2019-05-23

結局雖然爛,但作為觀眾,我個人還是覺得有結局比無結局好,你看另一部「神劇」《SENSE 8》,拍到第二季就腰斬了。而且《權力遊戲》都還可以再等GRRM的小說寫完,在文字世界裡彌補劇集的不足,比永遠有一個吻未嘗的《SENSE 8》好多了。 (閱讀更多)

《過春天》:不寫實的寫實,不香港的新香港

影評 | by 紅眼 | 2019-05-23

無人認同大灣區,但大家都認同,我也認同,《過春天》拍得好看。看似寫實的糖衣包著某種政權的童話,那才是恐怖。 (閱讀更多)

難道現代主義及不上現實主義嗎?──評李陀小說《無名指》

書評 | by 鄧正健 | 2019-05-19

《無名指》是一次對上述現代主義文學狀況的逆向實驗,李陀三番四次表示過,要繞過以普魯斯特、喬伊斯和吳爾芙等現代主義文學名家為代表的心理描寫套路,回歸以「對白」呈現人物為小說手段的偉大傳統。李陀列出來的標竿是曹雪芹和托爾斯泰,我們也輕易感受到他在小說創作上的復古態度。 (閱讀更多)

【國際不再恐同日】蘭波與魏爾倫:文學史上最苦澀激烈的同志戀人

其他 | by 黃潤宇 | 2019-09-05

這一槍把所有事情都改變了,正如《蘭波傳》的作者斯坦美茲(Jean-Luc Steinmetz)所說:「從他們決裂之日起,蘭波就徹底擺脫了魏爾倫,對他來說,魏爾倫就代表著詩歌,但這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閱讀更多)

臨終之前,汪曾祺終於有了自己的書房

歷史 | by 黃潤宇 | 2019-09-05

關於貧窮與侷促,汪曾祺體會得太多了,以至於直到人生末年,他才真正住進了一個像樣的居所。1996年二月,汪老舉家搬入虎坊橋福州館前街一幢嶄新的大樓,內裡寬敞舒適,而一直伏在雜物堆、飯桌上寫作的大作家,終於在人生的最後一年裡,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書房。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貓貓的奇幻漂流》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5-09

代溝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5-07

看《貓貓的奇幻漂流》雜感

影評 | by 泊泉 | 2025-05-07

空心圓

小說 | by 石啟峰 | 2025-04-25

破皮

散文 | by 令菱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