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江跟他那個播足數十年的染髮劑廣告一樣,已是家喻戶曉,陪伴着幾代觀眾成長。據說他這次最後出門,就是前往新加坡拍戲,誰料回來後不幸猝然離世。作為資深影迷,曾肇弘追懷曾江入行和走紅的經過,也見證了香港影視王國上世紀的興衰變遷。 (閱讀更多)
最靚校服排行榜中有兩間長倨榜首的中學,一間出名粉紅色,一間出名全白色兼且女生多清湯掛麵,黃嘉瀛原來都有讀過。明明以校風純樸嚴厲見稱,卻長年成為意淫對象,更三不五時就有露體狂來山邊校舍籬笆擾擾攘攘,而兩間中學的學生的被偷拍照,到今時今日仍然常常出現在網絡上,可見校服就是這麼一個徘徊在禁和慾之間的矛盾體。 (閱讀更多)
回想十七十八歲的時光,何潔泓形容是溫柔得那麼與世無爭,早上醒來、中午吃飯、下午放學、黃昏拍拖、晚上睡覺,不會失眠、不會陷在深夜的寂靜裡,偶然在被窩裡會有戀愛的苦澀、對龐然未知世界的無可奈何,但都是幸福的懊惱,如純白的校裙般純粹,青春可以浪擲而沒有後果,錯失了便追回來,時間等人。 (閱讀更多)
陳煒舜從憶述中學年代的幾件校服軼聞開始,講到為何男裝校服不穿短褲,也曾經有過視乎所屬不同社堂而穿不同社色運動衫的做法。及後再追溯歷史,回顧香港校服中式長衫、旗袍的傳統由來,其實也跟香港中西文化交雜的背景有關。但說到校服留給自己的啟示,最重要還是衣著合宜,便是自愛愛人、自敬敬人。 (閱讀更多)
回望家中塵封的校服,沈旭暉憶述,當時懂得打扮的同學,總能夠在千篇一律的校服,往「非建制」方向變出不同花樣。另一方面,學校領導又會在校服之上,再賦予種種「建制」標記的花花草草,像領袖生章、學生會章之類。在兩極之間遊走,正是校園生存智慧。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