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凡人一半神,異色瞳的病變神話 —— 歌德、班尼狄甘巴貝治、大衛寶兒

散文 | by  紅眼 | 2022-09-22

所謂「異色瞳」,即是左右瞳孔顏色有異,放諸近代的動漫作品和電玩遊戲,這種「病」或是次文化裡一個耳熟能詳的「中二病」人設,經常被創作者延伸到類似多重人格、被邪靈附體的奇思異想。從今日醫學角度,「異色瞳」現象主要是來自名叫虹膜異色症(Heterochromia iridum)的基因病變,是因為基因排序變異,影響了虹膜中黑色素的形成方式,導致瞳孔顏色左右不對稱。


根據國際遺傳和罕見疾病信息中心所描述,虹膜異色症是先天性遺傳病,但個別的「異色瞳」現象,也有可能是後天受到糖尿病、藥物副作用或眼部受傷所致,不過本身並不常見,而且極少數因此引起需要迫切治理的眼部傷害,簡單來說,無論先天後天,此病變對人體是幾乎無害,但人對於賴以視物的眼睛一直附帶許多迷信與想像,「異色瞳」之獨特,更是在人類社會的千百年間產生了大量靈性、超自然的神話式猜想。



「異色瞳」與英雄神格



別以為「異色瞳」只是今日一種見慣不怪、被動漫遊戲玩到爛的「中二病」設計,事實上,它有著源遠流長,而且遠超動漫遊戲發展脈絡的演進史。畢竟,自人類文明有紀錄以來,第一個將「異色瞳」描述為一種疾病,並命名為 Heterochromia 的人,就是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Heterochromia 這個詞,本身就來自古希臘語heteros(不同)和 chroma(顏色)。


而打從古希臘文明開始,許多帝王都被史詩記載成擁有異色瞳/患有異色症的特異之人,譬如在歌頌亞歷山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的古代文學作品《亞歷山大羅曼史》中,便形容他有一隻眼睛較明亮,另一隻眼睛較暗,並以此強調亞歷山大帝有別於凡人,還有著超凡脫俗的英雄神格一面,然而在真正的史料裡,其實無法證實這一點。


後來的東羅馬帝國皇帝阿納斯塔修斯一世(Anastasius I)同樣亦被描繪成擁有一亮一暗的異色瞳,歷史學家約翰馬拉拉斯(John Malalas)便如此記述:「他的右眼是淺藍色,左眼是黑色,無可否認他的眼睛最迷人。」由此可見,異色症雖早被視為人體病變,但不是負面疾病,甚至往往象徵著帝王的天賦,及其獨一無二的神聖身份。


但另一方面,異色瞳既有神聖的聯想,也可以延伸到「邪惡之眼」(evil eye)的異端之說。譬如在美洲原住民文化裡,便普遍認為異色瞳可賦予「宿主」接通邪靈、看見鬼魂的奇異能力。此外,羅馬作家西塞羅(Cicero)則提到,在一些靈異體質的女子身上會出現「雙瞳」(double pupils)情況。羅馬詩人奧維德(Ovid)同樣將著名女巫 Dipsas 描述為擁有「雙瞳」的邪惡形象。不過「雙瞳」一說有幾種解讀,部分學者認為「雙瞳」可以理解為虹膜異色症,即是「異色瞳」的近義。但有些學者則不同意,覺得「雙瞳」的意思,應比較接近中國民間傳說所記載的「重瞳」,即是一目兩眸。古代認為,是由於腦部長有寄生蟲,從而破壞了眼部結構,又或者是被邪靈附體。不過,從現代醫學角度,「重瞳」屬於瞳孔粘連畸變,即瞳仁中部的上下粘連,從O形變成形兩個瞳孔,一般亦視為人類的「返祖現象」,回歸低等昆蟲的複眼生理結構。



歌德:一半文學、一半科學



6065033808199722


從史詩和迷信邪說拉到近代文壇,要數患有虹膜異色症的代表人物,就是 18 年紀末的德國詩人及劇作家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歌德以《浮士德》和《少年維特的煩惱》等作品聞名於世,甚至被推舉為最偉大的德國文學經典,但文學創作只是歌德人生所追求的其中一半,像天生的異色瞳一樣,他一邊熱情詩詞,另一邊則從小熱衷於自然科學及植物學研究。


在 1810 年,歌德便發表了他認為比《浮士德》還要得意的畢生傑作,就是力排眾議,反對牛頓《光學》理論的科學著作《色彩論》(Zur Farbenlehre)。用 200 年後的科學標準,歌德的主張其實跟「科學」一詞有很遠的距離,反而更接近另類文學創作,甚至是一種美學。按歌德的說法,牛頓認為光透過折射產生顏色這套理論並不可靠,可能是他本人受到「異色瞳」的許多想像所啟蒙,傾向以濃厚的神話色彩去理解自然現象,因此,在歌德眼中,顏色就是出自光明和黑暗之間的拉扯,光明與黑暗的關係有如磁鐵的兩極,黑暗可以減弱光的能源,相反,光也可以限制黑暗,於是世間萬物便會出現各種色彩現象,例如黃色的出現是因為光芒被壓抑,藍色的出現則是光明反過來削弱了黑暗。


今日看來,這種想像就跟相信異色瞳藏著英雄神格一樣,是美學觀念大於科學,但歌德的異想天開並不是沒追隨者,被喻為帶領 20 世紀人類哲學發展的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晚年就寫下一部延伸討論色彩概念的《顏色評論》(Remarks on Color),德國哲學家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也寫出《論視覺與顏色》(On Vision and Colors)一書。



班尼狄甘巴貝治:與別不同的虹膜異色症



6246835032397247


擁有「異色瞳」的當代明星,其實隨便一數都有十個八個,但為何特別要提英國影星班尼狄甘巴貝治(Benedict Cumberbatch)呢?因為,看過他的影視作品如《新福爾摩斯》、《奇異博士》以至《犬山記》,都應該會對此引例有些疑惑:他有虹膜異色症嗎?


不是所有「異色瞳」的情況都來自虹膜異色症,同樣地,也不是所有虹膜異色症都會出現「異色瞳」現象,班尼狄甘巴貝治的情況非常特別,並非左右顏色不同,而是瞳孔顏色會隨著燈光環境而變成藍色、綠色甚至金色。虹膜異色症本身已不常見,班尼狄甘巴貝治屬於少數之中的少數,根據美國眼科學會的說法,虹膜異色症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完全虹膜異色症(Complete Heterochromia)、中央虹膜異色症(Central Heterochromia)和部分虹膜異色症(Sectoral Heterochromia)。一般的完全虹膜異色症患者,瞳孔會出現兩種不同顏色,但部分異色症患者,僅在眼睛某一部分發生顏色異變。班尼狄甘巴貝治就是部分異色症患者,不過,部分異色症也是情況變化最多的一種,視乎是哪個部分的基因變化,有些人的瞳孔會呈扇形切割成兩種顏色,有些則是班尼狄甘巴貝治的情況。


至於第三種中央虹膜異色症,則普遍是從眼睛中央的瞳孔開始,從內到外,像射出火花般出現顏色分離現象,內圈普遍是金色和淡褐色,外圈則是暗藍色或綠色為主。中央虹膜異色症的情況更罕見,然而,你我可能早已見過,而且印象深刻,因為它出現在近代其中一張最著名的攝影作品裡:那曾經登上《國家地理雜誌》封面,由 Steve McCurry 拍攝的阿富汗女孩 Sharbat Gula,便有著被喻為最迷人、最魔幻的一雙眼睛。


123091906616976


大衛寶兒:藍黑異色瞳的美麗誤會



近代演藝圈中,擁有「異色瞳」的歌手和演員通常都因為外觀異稟,總會特別受到注目。但當中,大概無人能挑戰大衛寶兒(David Bowie)的地位 —— 被公認是過去一個世紀以來最性感的異色瞳。樂壇變色龍的外號,除了關乎大衛寶兒的前衛鮮豔的視覺系打扮,也幾乎離不開那雙不對稱的藍黑異色眼眸。


大衛寶兒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美麗的異色瞳男子,右邊的眼睛彷彿射出高雅的藍光,左邊卻總是漆黑深邃,帶著懾人心魂的魅力。但必須澄清,他並非患有虹膜異色症,也不是其他基因病變。貫徹反叛難馴的本色,大衛寶兒的左邊瞳孔,其實是在 14 歲那年被人一拳打爛。而且,跟大衛寶兒打架的不是普通人,而是他從小一起玩到大的兄弟 George Underwood —— 也就是往後數十年大衛寶兒的御用唱片封套設計師,大衛寶兒大部分經典唱片,幾乎都是他的設計。不過,George Underwood 一生最成功的設計,莫過於親手打爆了大衛寶兒的左眼,送他一隻迷倒眾生的異色瞳。


關於大衛寶兒和 George Underwood 少年時大打出手的故事,更一直為人津津樂道。當年,大衛寶兒和 George 本來份屬好友,但兩人不幸愛上同一個女孩子,為此爭風吃醋。有次初則口角,繼而動武,盛怒之下 George 便一拳打中了大衛寶兒左眼,據大衛寶兒後來形容,那一拳不算非常狠勁,但對方戴著的戒指,角度不偏不倚刮損了他的左邊眼球。結果,左眼仍然視力正常,但由於控制虹膜收縮的肌肉壞死,令他的瞳孔不受光線環境影響,永久處於擴張狀態,看起來便一直是個黑色空洞,屬於非常特別的「異色瞳」例子。至於大衛寶兒和 George Underwood,不久之後便重修舊好,而且不打不相識,更成為了一生摯友。


4779829102612507


由於大衛寶兒的藍黑異色瞳是基於兩邊瞳孔擴張不對稱所致,而拍照時由於閃光燈會從瞳孔反彈到或片,他的左眼會相對右眼出現特別誇張的「紅眼」現象。故此,在某些場合,大衛寶兒的眼睛看起來就會從藍黑異色變成一紅一藍 —— 也就是他的虛構分身,以紅藍色閃電為記號的 Ziggy Stardust,真不愧是百年一遇的變色龍。


也可能因為大衛寶兒有一邊眼睛是壞的,所以這個人無論怎看都有種骨子裡的壞,教人印象難忘。


6060820953555646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紅眼

寫電影、電視劇、流行文化。寫小說。文章散見明報、立場新聞、商台903、端傳媒、虛詞、週刊編集、天下獨評、Madame Figaro 等。曾獲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冠軍、青年文學獎。已出版長篇小說包括《毒氣團》、《廢氣團》、《沼氣團》、《小霸王》、《赤神傳》及短篇小說集《壞掉的 愛情》、《極短篇:青春一晌》、《紙烏鴉》、《獅人鳳》。

熱門文章

《破.地獄》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編輯推介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1

略談香港中文考試之存廢及其他

時評 | by 淺白 | 2025-01-21

樂諾的番茄炒蛋煲

小說 | by 梁曉聆  | 2025-01-18

悼邵家臻

詩歌 | by 李金鳳 | 2025-01-17

美國著名導演大衛連治逝世 享年78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6

獨力湊仔兩日談

散文 | by 曾繁裕 | 2025-01-16

東尼瀧谷——貪戀村上春樹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1-15

《爸爸》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2

【2024年香港書店面貌變化小匯總】

現象 | by 漫遊香港書店 | 2025-01-07

「作者」的復活

教育侏羅紀 | by 任弘毅 | 2025-01-07

詩三首:〈阿修羅時間〉、〈意義〉、〈瀉湖〉

詩歌 | by 王兆基,王崢,王培智 | 2025-01-05

【2024回顧】告別逝去的人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他們想,反正我不作惡都改變不了世界

影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