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楓傳來短篇小說,以現代都市為背景,講述「我」與她在酒店房間喝了整晚日本威士忌後,她在即將天亮時望向窗外,突然輕吐「生命就是犧牲」。「我」隨即回應世界上最大的三文魚群正在我體內洄游。清晨,我們途經酒店走廊,每道門彷彿通往另一人生:孤獨、悲傷、閃爍的星光。 (閱讀更多)
到底邁克看了多少(遍)布烈遜(Robert Bresson)?在法國看,在加州看,五十年前看,五十年後看,會家子選片行內眼光雪亮,原著改編選角聲畫劇本音樂譯名觀眾都寫到了,人面桃花,昔日幻見(Fantasy),奄尖聲悶原來是為了掩飾後文多次流淚,到底癡心。 (閱讀更多)
讀詩三首。潘國亨傳來詩作〈My Dear〉,以父母為對象,探索性別身份與家庭角色的複雜性與流動性,質疑傳統性別的規範,揭示出身份的流動與不完整性;徐竟勛的〈雉雞〉,描寫在面對生命中的責任與期待時所經歷的掙扎與轉變,表達出對超越困境、重獲新生的渴望與希望;王兆基以〈小手掌——給五一工作的你〉一詩獻給在勞動節工作的母親,向眾母親無私的奉獻表達感激與崇敬之意。 (閱讀更多)
楊在傳來小說,書寫律師阿海與好友阿木、前妻艾絲特等人的對話與回憶,交織出社會運動、政商勾結與個人情感的複雜網絡。一方面是巴士隧道中對示威「夢想」的悲觀比喻,另一方面是茶餐廳裡對政治暴力與經濟動盪的討論;律師事務與地下幻芯案的法律交鋒,映照出權力與道德的博弈;婚姻破裂與子女離散,道出都市人在動盪時代中的孤寂與無奈。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