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自學成盜墓賊!中國男子痴迷書中情節 竊9件一級國寶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9-02

湖北省棗陽市的郭家廟墓群作為中國重要的考古遺址,於2023年遭受盜墓事件,導致20件珍貴青銅器被竊取。在主犯余某於2025年3月落網後,其曲折離奇的犯罪細節隨之曝光,表示自己的盜墓技術與知識竟是從閱讀盜墓小說中自學而成。

主犯余某向警方供稱,他長期沉迷於盜墓小說中光怪陸離的探險情節,隨著日益痴迷,不再滿足於虛構故事,轉而開始對照書籍與史料,甚至翻閱地方縣誌來考證書中細節。小說中描寫的「神祕技法」讓他產生親身體驗的念頭。當一則關於郭家廟墓群出土大量玉器與青銅器的新聞播出後便心生貪念,決定以此處為目標,夥同陳某等人,將小說情節付諸實行。

儘管墓群設有防護設施,余某與同夥選擇潛行田間小徑,先觀察山脈走向劃定搜尋範圍,再使用探針和洛陽鏟逐步定位。經過半個月摸索,他們圈定一處疑似墓穴,試探性挖掘後,僅用四、五小時便成功挖出約兩米深的盜洞。經過兩晚瘋狂盜掘,20件青銅器被洗劫一空。


為求將文物迅速變現,該團伙聯繫中間人李某尋找買家。2023年11月,襄陽警方接獲線報,稱李某正尋找「有實力的買家」兜售一批「剛出土」的文物。為查明真相,警方隨即展開精密部署,派出臥底喬裝買家,計畫在交易當日人贓俱獲。交易當日,警方成功在現場抓獲中間人李某等二人,並當場起獲全部20件被盜青銅器。然而,主犯余某及同夥陳某在警方收網時駕車瘋狂衝出,一度脫逃。經過一年多的追捕,陳某先被抓獲,主犯余某最終也於2025年3月歸案。


涉事的青銅器經專家鑑定,指出這批文物均為春秋時期的珍品,其價值極高。20件青銅器中,有9件被評定為國家一級文物,1件為二級文物,9件為三級文物,另有1件為普通文物。其中9件帶有銘文,詳細記錄器物鑄造緣由、祭祀先祖及重大歷史事件,為研究曾國歷史及周代諸侯國制度提供了關鍵資料。襄陽市博物館專家根據其中包含4件青銅簋,初步推斷該被盜墓葬的墓主應為「士大夫」等級的貴族。


主犯余某落網後交代此案並非首次作案。此前,他曾夥同他人在郭家廟墓群保護區內盜掘另一處古墓,竊得3件文物。經警方追查,成功將涉案的1件國家二級文物青銅戈及2件國家三級文物玉佩全數追回。


2024年,襄陽市樊城區人民法院已對陳某等兩人犯盜掘古墓葬罪,分別判處10年3個月至10年有期徒刑,並連帶賠償搶救性考古發掘費用7萬餘元;李某犯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判處3年6個月有期徒刑並處罰金。2025年7月,余某因盜掘古墓葬罪被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根據中國刑法,盜掘古墓葬罪最高可判無期徒刑。


以盜墓為題材的作品,因有著古墓、屍怪、巫蠱、靈異、冒險等奇異怪誕的臆想情節,成功滿足讀者的好奇心,一直是流行的主題。香港已故著名作家倪匡的《衛斯理系列》也曾以此為題材,創作《盜墓》一書,講述三個盜墓專家,受神秘人物的委託,要在一個墓室中,把七十多具屍體盜出來的故事。而中國亦曾推出過盜墓題材的網絡小說,當中較為著名的是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天下霸唱的《鬼吹燈(盜墓者的經歷)》、拉風的樹著作《夏墟》及兒東水壽的《民調局異聞錄》,其中《盜墓筆記》更先後多次改編成電影、網劇、動畫等,相當受讀者歡迎。西方有類似主題的影視作品,例如《奪寶奇兵系列》、《盜墓迷城系列》、遊戲《盜墓者羅拉》等冒險故事。


作為虛構小說,盜墓題材確實相當吸引,然而讀者不應過度沉溺其中,試圖模仿或學習書中情節。歷史文物是承載著特定時代社會、文化與制度的珍貴遺產,是我們認識過往、連結歷史的鑰匙。唯有妥善在博物館保護及展出,才能讓這些屬於全民的瑰寶,向後代訴說這片土地的故事。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周先陌詩作〈閨房〉的爆紅與爭議

其他 | by 嚕嚕米 | 2025-09-02

大治曆

散文 | by 跂之 | 2025-08-29

【字遊行·巴黎】Windows

字遊行 | by 孔銘隆 | 2025-08-29

《不赦之罪》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8-29

菩提在世間

書評 | by 亞C | 2025-08-26

等一個人

小說 | by 阿元 | 2025-08-22

【字遊行.香港】四海為家

字遊行 | by 翎心 | 2025-08-22

鳳園變形記

散文 | by 曾繁裕 | 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