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文物?英博物館展出由殺人犯皮膚製成「人皮書」展品被批令人作嘔及羞辱人性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4-25

對書迷而言,看到一本設計精美的書封相信都會挑起購買慾。不過若然看到一本由人皮製成的書,又會有甚麼感覺呢?近日,英國莫伊斯會館博物館展出了一本由英國惡名昭彰的殺人犯William Corder皮膚製成的書,更視其為了解歷史的重要工具。


據悉,這並非首本由Corder皮膚製成的人皮書。James Curtis所著的《瑪利亞·馬滕神秘謀殺案的真實而忠實的歷史》(An Authentic and Faithful History of the Mysterious Murder of Maria Marten)是目前第一部已知由Corder皮膚裝訂而成的書,1933年便於莫伊斯會館博物館展出。直至近日,博物館策展人在整理目錄時,意外發現另一本同樣由Corder皮膚製成的書。這本書由與解剖Corder的外科醫生有密切關係的家族捐贈,但未被妥善存放在儲藏室,而是與其他普通書籍混雜在辦公室書架上。


莫伊斯會館博物館在其網站指出,事件至今距有200多年,且一直被不同人事複述,令具體內容與事實有所出入,但案件基本細節大致相同:在1827年,Corder與Marten為情侶,當時他以私奔為由誘騙Marten到沙福郡當地著名地標紅穀倉後,舉槍射殺她,並將她的遺體埋於泥土之下。最終Corder的罪行被曝,於1828年公開絞刑處決。為懲罰Corder的謀殺行為,當地政府將其遺體進行解剖,並剝下他部分皮膚製成一本記錄其審判過程的書,來警剔及告誡世人。


用人類皮膚裝訂書籍的做法,其實早於16世紀歐洲便有記載,並稱其為「人體皮書學」,19世紀時一度流行。當時這種方式較常用來懲罰被處決的囚犯,或由醫生製成病態的紀念品。


對於應否展出這些文物,意見可謂兩極。《恐怖的歷史》(Horrible Histories)的作者Terry Deary表達出強烈反感,表示Corder因間接證據而被定罪,且是被社會大眾「嚴重誤解」的人,「我知道焚書有違常理,但這些文物實在令人作嘔。更甚者,處決後還要解剖遺體,這無疑是進一步對人性的羞辱。」


然而,Clarke認為需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討論,「這次我們將兩本由人皮製成的書一同展出,能讓我們有機會探討罪犯屍體的解剖過程。這無疑是一段令人不安的歷史,但如果我們要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首先必須以誠實和開放的心態面對它。」


早於2024年3月,哈佛大學圖書館因存有「人皮書」《靈魂的命運》一事而鬧得沸沸揚揚,最終因「書籍起源與後續歷史的倫理問題」,校方將存放近一個世紀的書皮拆走才得以平息事件。莫伊斯會館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表明,他們無意對這兩本書採取類似行動,並不視它們為汙穢之物,反而是了解歷史的重要工具。


以人皮製作書籍固然聳人聽聞,但世界各地博物館常展出人類遺骸,若論駭人程度未必低於人皮書。人皮書因較少公開亮相,常引發公眾對「未知」的恐懼感。無可否認,這是人類歷史的一部分。正如Clarke所言,我們應以開放態度面對,才能深入了解歷史並從中汲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柔道龍虎榜》:杜琪峯的鬥心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4-09

編輯推介

空心圓

小說 | by 石啟峰 | 2025-04-25

破皮

散文 | by 令菱 | 2025-04-23

《你存生的意義》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4-19

公屋妹

小說 | by 洪綺蔓 | 2025-04-16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