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雨"

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16周年 田馥甄雨中哼唱禮讚自然 蔣勳以《祇樹給孤獨園》喻池上

報導 | by  | 2024-11-18

「樂天知命,故不懮;安土敦乎仁,故能愛。」《周易:繫辭》裡的這句話,正是農業生活的寫照。然而,現代社會裡,流動成為生活的必要,城市化則構成了另一種遊牧;於是我們不只與大自然的距離變得愈來愈遠,與其他人的關係也顯得更為陌生;然後才發現,愛與自由,似乎也變得愈來愈難。台灣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的出現,就彷似是一年一度的提醒,讓我們知道世上還有一撮人仍然熱愛著這遍土地,並願意不辭勞苦地通過藝術等方法,把這份熱宣揚出去。自2009年台灣鋼琴家陳冠宇首次在池上稻田上演出開始,這個位於台東的鄉縣便被聚焦在兩岸三地文藝圈的鎂光燈下。今屆藝術節邀請到來自台東長濱國中的「海子樂團」、歌手許富凱、金曲歌后田馥甄。田馥甄在雨中一共為池上觀眾獻唱了12首流行曲。另一個重頭戲,便是由蔣勳,及其學生亦是台灣知名藝術家曾永玲和董承濂,聯合舉辦的《金剛經.諸相非相》展覽。

雨中的香港 見山還是山

散文 | by Sir. 春風燒 | 2024-09-06

Sir.春風燒在見山書店結業倒數時未能抽身來一趟,這次終於有空來港,可惜未有在大館藝術書展遇到Margaret。關於新書《雨中的香港》,他憶述有趣的購買經驗之外,也認為字裡行間充滿堅韌不拔的良善與可愛,Margaret在身體力行、認認真真地用溫柔的日常和童真童趣去抵抗、去消解每個虛無的荒謬,不亢不卑,看得人熱淚盈眶。即使緣慳一面,讀到《見字做功課》仍如臨場被老師點名批評和催交功課。那夜,他再讀到《郁鍵名饌》,想起離開大館後到訪的見山書店就潸然淚下,見山有此命途,有是一場圓滿。

黃耀明深情演繹經典台語歌〈港都夜雨〉〈望你早歸〉 李端嫻王武雄細說背後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5-05

香港傳奇歌手「明哥」黃耀明最近推出〈港都夜雨〉、〈望你早歸〉兩首台語新曲,請來台灣著名的台語歌填詞人——王武雄擔任錄音配唱工作,三十年前他們同於「音樂工廠」工作,如今在其錄音室合作。二曲皆為台灣作曲家楊三郎的經典作品,連繫著台灣民主化過程,〈港都夜雨〉由蔡德才編曲,〈望你早歸〉由「人山人海」的李端嫻編曲。

我未必可以幫到你,但我會陪著你——編輯部精選世界經典教育電影

其他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3-11

香港的教育制度向來為人詬病,從十多年前「怪獸家長」一詞誕生,直至學童自殺潮,許多童年蒼白地逝去,我們意識到這是近乎整個華人社會也在面對的問題。早前香港電影《年少日記》上映,在社會獲得巨大迴響,讓我們重新審視教育制度和精英主義,同時學會覺察出身邊的高危人士,聽見那些求救的聲音。但要救學童不可只靠社工,作為他們的朋友、家人、老師,甚至陌生人也可以一盡綿力,一句關懷已如鑿出一線曙光。而教育題材的電影數之不盡,此次編輯部的精選片單以反思教育制度為重,囊括星印日美法的經典作品。在DSE臨近之際,放眼世界各地在教育旅途的奮鬥故事,希望能為學生帶來溫暖,或是打打氣;而作為大眾,讓我們受電影的力量一直談論下去,或許某天這個制度就會變好一點點。

【新書】《史學研究法講義》周佳榮訪問稿

專訪 | by 韓心雨、巫如雯 | 2024-01-12

早前商務印書館新出版歷史學家王德昭先生從未匯集成冊的《史學研究法講義》,由王德昭的學生、同為歷史學家的周佳榮教授將舊手稿整理成書,內容包括史學與史學方法、史料的蒐集,史料的本身鑒定、史料的內容鑒定、史事的綜合、史事的表達幾部分。成書過程複雜,耗時也近十年,所以韓心雨和巫如雯與周佳榮教授特別圍繞此書作了一個筆錄對談。

【文藝Follow Me】關於三個在邊境互相取暖的青年 《燃冬》導演陳哲藝:我曾陷入很深的存在危機

文藝Follow Me | by 黃桂桂 | 2023-11-11

由陳哲藝導演的電影《燃冬》11月9日上映,電影講述三個受傷的年輕靈魂因各自的因素去到中國最東北的城市延邊,在短暫的幾天裡,他們互相依靠、取暖、給予慰藉。劇本是陳哲藝先有故事梗概後再到延邊去一邊感受當地的氣氛、環境,一邊撰寫定稿的。一個在新加坡長大的導演,又會如何寫一個大冬天的故事?

詩人化身小說家,寫一個另類武俠世界——訪韓祺疇新書《虛風構雨》

專訪 | by 曾繼賢 | 2023-10-20

詩人寫小說,也許平常不過,但如果詩人寫武俠小說呢?曾拿下台灣金車現代詩獎的「最年輕得主」韓祺疇,於本年的「天行小說賞徵文比賽」獲獎而得以出版其參賽作品《虛風構雨》。與傳統武俠小說不同,這部具有後設元素的武俠小說,不僅以「九流十家」作為派別,更將不入流的「小說家」秦顧設為主人公,連同縱橫家懷玉,兩個末代傳人,對抗儒法大道,足見其破格創新與匠心獨運。

【字遊行・廣島】在歷史黑雨的水窪前停駐——2023年5月廣島巿內行

散文 | by 陳韻紅 | 2023-09-29

我一直以為廣島是個陰雨迷濛的灰暗之地,但在親身踏足這片土地後,卻有另一番體會。陽光流瀉的明淨街道、謙恭有禮的行人、時尚而不落俗套的商店、連帶着吸進去的空氣都是明亮的,把我內在潛藏的暗影也點亮了。我尤其喜歡在不疾不徐的路面電車上,坐在與行車方向平行的椅子上看對面窗戶外的風景,隨着電車每下拐彎翻開新頁,如同走進一本體驗式的活繪本。

遊歷世間苦難 歸來家之所在——訪《獨行的距離》李雨夢

專訪 | by 王瀚樑 | 2024-04-30

「無論你去到幾遠,記得要返屋企」。打開李雨夢的新書《獨行的距離——記錄者的觀察手記》,便看見她引用這句LMF在二十年前寫下的歌詞,作為書的前言。這本書記載她自大學開始,獨個兒遠走他鄉,一直往外闖盪的遊歷見聞。這十年間,她見證過世界大事、政局變遷,也曾穿越東歐,旅居異地,體會各地風情文化。在這個人們紛紛逃離的時代,她卻回到香港出書。「為甚麼要回來?」大概是她回來後,被人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 她說,因為只有這個地方,是她的「屋企」。

在細雨中呼喊人文的希望——余華「文學自由談」講座紀錄

報導 | by 陸裕欣 | 2023-08-15

以小說《兄弟》、《活着》和《許三觀賣血記》等作品成名的中國作家余華,在今年香港書展舉行期間,獲邀出席以「文學自由談」為主題的講座,活動吸引約一萬人報名,講座開始前,場內三千座位早早爆滿,部分書迷亦因未能進場而引起一陣騷動。為了讓更多讀者聽到余華老師的演講,大會臨時安排講座分成上、下兩場進行,余華與主持施志咏從創作靈感開始說起,由此談及他花上21年時間寫成的近作《文城》,以及回應未來人工智能的威脅。

雨林生態的探索、宇宙星空的揭示──讀張貴興的《鱷眼晨曦》

書評 | by 陳慧寧 | 2023-07-12

小說家的想像力具有一種獨特的力量。這種想像力不只能創造,而且能洞見。它是一種強化劑,哪怕是平凡普通的日常事物,一經想像渲染,也具有了力量和特殊的重要性,變得更加真實,更富有內在的現實性。 張貴興的小說就具有獨特的力量,他靠著奇特的想像力,對宇宙星空的揭示投射到人物和婆羅洲雨林穹蒼的處境中。描述金樹在祖父田金虹對逝世愛人方蕪熱切的眼神和追思中,他以自己的天文知識,想像星座和方蕪連成一體,追蹤紅髮少女到灌木叢中祖父生前建造的方蕪堡壘,這是特別鋪設的抵達場景。此時抵達場景充當框定接觸關係和設定其表徵條件的特別有效的場所。金樹的幽靈想像,方蕪和油紙傘上的女子,在堡壘,抑或在婆羅洲「地獄深淵」那兒轉化成了一個更徹底的幽靈:神出鬼沒的紅髮少女露西。然而,無論露西去向何處,她彷彿以彗星核體的狀態存在著。

從台灣 #MeToo浪潮,香港可以參考什麼?個案整理及專業回應——訪性別研究學者及風雨蘭

其他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6-25

#Me Too運動,是一場自2017年底始於美國,旋即席捲全球的反性侵及性騷擾社會運動,運動的核心宗旨在於「用同理心實現賦權」,讓不同種族與階層的人都可參與,並互相團結起來。然而,這場運動發展以來,也引發很多爭議及討論,如對於構成性騷擾的條件、性表達的自由、如何確認指證的可信性、對受害者的協助和支援等等。這些對Me Too支持者和批評者而言,都是值得去思考的問題,而有效的討論,正是性別平權上重要一步。

【文藝Follow Me】退休後重訪年輕 陳育強個展《天雨粟》:創作熱情需被看見

文藝Follow Me | by 黃桂桂 | 2022-04-16

「本來我租studio是想用來hea的,但歎下歎走就走了一些不太歎的東西出來。」藝術家陳育強打趣道,他口中那些「不太歎的東西」就包括他最近正在舉辦的展覽「天雨粟」中,一系列糅合中國書法與西方繪畫的作品。

【已讀不回#70】勞緯洛 X 鄧小樺:吳明益《苦雨之地》

已讀不回 | by 無定向會客室 | 2021-10-29

今年已讀不回最後一集,青年作家勞緯洛帶來吳明益的短篇小說集《苦雨之地》,一齊開發大腦,感受自然環境的溫柔與生機。作為近年在台灣成為最受注目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吳明益的創作一直關注自然生態保育和台灣原住民等議題,想了解人類面對自然感受的倫理與美學的重要一課,記得收看。

讀胡利歐.雅馬薩雷斯《黃雨》:亡靈的敘事與淋濕存在的「混濁感」

書評 | by 藍玉雍 | 2021-09-16

黃色,在今日香港成為某種禁忌的代名詞,但在西班牙作家胡利歐.雅馬薩雷斯的小說《黃雨》,如藍玉雍所形容,黃色是死亡的色調,但不單純是肉體慢慢凋零而緩緩出現的顏色,而是當人的記憶慢慢因為失去而變得混濁、腐爛時,於心裡所呈現的感覺。同時,黃色在書中也有黯淡的意象,出現在主角那些死去的親人發黃的眼神裡。故事以當時西班牙鄉村人口不停流失的社會議題為背景,老人安德烈斯不願離開人們紛紛搬離的農村,最後孤獨一人生活在廢墟裡慢慢死亡的蒼涼故事。雖然整本故事摻雜著城鄉議題的探討,但讀者讀下來,會發現胡利歐真正想描寫的,其實更像是人的孤獨、死亡與回憶的孤寂。

隔著透明雨衣,把風景看得更清 —— 訪呂永佳

專訪 | by 紅眼 | 2021-08-04

風急雨狂,有人感慨文字無力,選擇離開、退避,呂永佳卻顯得不吐不快,剛剛交出第三部散文集《於是送你透明雨衣》。當世界變了樣,他回望自身,原來亦早已少年不再、心念有所動搖。即將走進四十歲的中年人,面對人心徬徨的社會氛圍、僵化的教育制度,迎接生老病死的衝擊,他就以最無力的形式,用文字敲鑿出跟過去多年不一樣的城市風景。

風雨蘭《#OneInSeven – 性侵幸存者的一物》展覽 以說故事作為療癒的過程

專訪 | by 姚嘉敏 | 2021-07-09

相信唔少人都有睇過這個1997年的廣告。從小到大,社會都教導我們遇上性侵犯時要大叫唔好,但當這件事確確實實地發生在你身上的時候,又是否能夠反應得來?又或者是否有勇氣將事件告訴他人,尋求協助?風雨蘭(RainLily)旗下的480.0性別x藝術空間最近舉辦《#OneInSeven – 性侵幸存者的一物》展覽,邀請了十一位性暴力受害人以物件透視自己的內心,讓觀眾聽她們說一段自己的故事。

雨衣和它背後你不會知道的事

其他 | by 呂永佳 | 2021-07-02

呂永佳新書《於是送你透明雨衣》,是他個人第三本散文集,成書過程,是一個個與好人相遇的緣分。這種遇見,讓人確信世界真的還有美好的一面,藉著這本小集子,作者希望讓拿起它的人,有一點安慰,有一點共鳴,長路漫漫,從不相識,卻有同行的感覺。

下雨史

小說 | by 跂之 | 2021-07-02

跂之筆下的下雨史家,不斷遺忘與警醒,是否努力去撰寫回憶,雲便可以回來,但雲的再現,與人類的努力卻沒任何關連。作為一個下雨史家,也只能在最後一片雲成為過去後,才把它的過去寫成現在。所謂成功,其實都是向失敗妥協的某種方式。

【新書序】呂永佳散文集《於是送你透明雨衣》:隱藏的狐步

書序 | by 朱少璋 | 2023-04-26

在呂永佳的散文中,那優美而富節奏感的狐步和拍子,或液化或霧化或氣化,步履徐徐疾疾,朱少璋覺得在其活像散文的人生路上,步姿從容,踽踽獨行。這篇收錄於呂永佳新書的序,讀者不妨先睹為快。

玉閣橫金鎖,疏雨滴圓荷——淺談《紅樓夢》的幾個角色

其他 | by 勞緯洛 | 2020-10-28

《紅樓夢》裡每個角色的名字都不是亂取的。賈寶玉之名,勞緯洛詳文分析,有缺之「玉」,其實就相通於「慾」,《紅樓夢》作為一部情書,寫的不僅是男女之間的小情小愛,更是對人的情慾作為本性的深刻考掘。賈寶玉則始終都是個為情而活的檻外人,如同異鄉浪子。

要記住這是我們的選擇——談《天氣之子》角色曲線的發展和影像意義

影評 | by 麥敬暉 | 2020-08-26

帆高最後的告白更是讓人深刻體會到這份愛的重量,願為了深愛的人而放棄晴天,其故事意念尤其浪漫。

《熱帶雨》:恬靜而動人的華語極佳之作

影評 | by 李嘉瀚 | 2020-07-16

睽違七年,新加坡導演陳哲藝的長片《熱帶雨》,澳門「戀愛.電影館」影評人李嘉瀚,認為本片節奏從容自若,同時活用不同的象徵手法,寓詩意於敘事之中,是近年華語電影中稀缺的上乘佳作。

新書《民現》重探雨傘現場 中大教授彭麗君:最重要是不要講死

專訪 | by 黃柏熹 | 2021-12-09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彭麗君在新書《民現:在後佔領時代思考城市民主》(The Appearing Demos: Hong Kong During and After the Umbrella Movement)裡說:「傘運可能是幼稚,但不等於今天香港的選擇只有勝或敗,攬炒或投降,而再沒有討論、靜候和共生共榮。」作為學者,彭麗君希望傘運不只得一種說法,而是有其潛在的能量。這些能量,或許能在六年後的今日,為我們帶來啟發。

【虛詞・夏至】最安全的地方

小說 | by 黎衍頌 | 2021-09-24

有些不能言的物,都能在絕對安全的地方一一收起。

港台劇集《浮城絮語》:也斯的新蒲崗、西西的浮城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3-15

浮城意象不斷被挪用、改編、再創造,今年港台單元劇系列《浮城絮語》,六個故事以一場地震作為原點,描述人們的震後生活,其中有幾個都蘊含香港文學的元素……

【虛詞.和你親】頭盔

小說 | by 盧卓倫 | 2021-12-09

當我推開睡房的門時,發現裡頭徹底地被人弄得一團糟。東西都給人翻箱倒櫃的,散落一地。地上留下一個掏空了的膠袋。

《放逐》——過去如頑石,擲出後逆風回轉狠狠擊中你的臉

劇評 | by 祝文祺 | 2019-11-29

雨傘之後,兒子退居劏房,時代與街頭,通通都過於龐大又無從掌握,於是他將力氣從運動轉移到經營關係上。他上班、賺錢、渴望與伴侶平靜過活。在沒有英雄的時代,他不過想做一個人。

【虛詞.同志,跟住去邊度?】向日葵來我房間避雨

詩歌 | by 陸穎魚 | 2019-11-05

當你挺著憂鬱的向日葵來我房間避雨,你說你只能這樣秘密地愛。陸穎魚的這首詩作,說出她和她之間不能言明的愛。一切也是寂靜的,但亦只能這樣低調地作回應。有種愛必須懷孕在房間但不能出生,有種愛必須用那個人離開之後的漆黑告白。

【何福仁專欄︰時宜篇】傘子的道德

專欄 | by 何福仁 | 2019-08-20

邀我寫專欄的人說,那怕我滿肚子不合時宜,也想聽聽,很好。但我打死也不承認自己不合時宜,因為我根本沒有時宜的浮念。甚麼是時宜呢?時間,不是一直流動、變化麼?更不要說相對於不同的空間了。至於適宜與否,真是見仁見智。對我來說,沒有時宜,於是也沒有不時宜。我平日翻閱的,往往不是時宜也未必不時宜的書……

【韓麗珠專欄︰越界的誡】六月仍在下雨

專欄 | by 韓麗珠 | 2021-09-23

六月下了一場辛辣的雨/灼傷了人們的睡眠

專訪「鮮浪潮」導演曾慶宏:木已成舟,浪子回頭

專訪 | by 黃潤宇 | 2019-04-30

訪問到了尾聲,紙頁上只剩下一條問題,幾經猶豫,還是用原子筆刪去了。眼前這位「慈眉善目」、講每句話都夾著兩聲笑的曾慶宏,實在讓人難以開口問他:「人人都話你好chok,你覺得甚麼才是chok?」

讓動物帶我們重獲希望——讀吳明益《苦雨之地》

書評 | by 沐羽 | 2019-04-25

繼承著過往的自然書寫脈絡,吳明益的新書在這段楔子裡已經預示了他將進行的工作:自然—文學—夢。如果說這三項元素在過往作品裡都反覆出現過了,《苦雨之地》的自然書寫讓讀者更明確感受到動物的在場,牠們佔據了極其重要的敍事位置。

【陳韻紅專欄︰青海波文香】白金雨生花

散文 | by 陳韻紅 | 2019-04-01

​慾望會生花,而我從小就欠缺對甜飲的慾望,所以炎夏裏為解暑而調配的各種艷麗液態之花鮮有開到我舌尖上。曾經一度對便利店裏販售的那款名為「思樂冰」的碳酸飲料沙冰有過美好的想像,比起味覺更多是視覺上的迷戀。

【無形.荷爾蒙】三十六宮總是春

散文 | by 宋雨喆 | 2018-12-11

這段文字耐琢磨,有時也會發給比我疲累憂慮的朋友看,發時多刪掉第一句,因為不分時機對象的談佛論道讓人更累,知道「偷閒」要緊就行了。這個閒千金難換,感受上該是交融通泰,而不是窮極無聊,無事腦子飛轉更不算,體現在音樂上是某種留白、超離或有生趣的遊戲感。

【虛度年華.廿八】 戴望舒:留學里昂,雨巷怨男

廿八 | by 虛詞編輯部 | 2018-11-03

1933年,戴望舒,28歲。28歲的戴望舒,遠赴里昂中法大學留學。同時,這位剛剛出版第二本詩集《望舒草》的詩人,正在鬱鬱寡歡,掛念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

暴烈雨林,暴烈歷史︰張貴興《野豬渡河》

書評 | by 李薇婷 | 2018-10-19

長居城市的我們鮮有關顧香港的山林,然而對張貴興而言,雨林卻刻有砂拉越的思考方式。我並不是為了東拉西扯騙字數才寫的這種煞有介事的「香港—砂拉越」對比的,從歷史上而言這兩個地方實在是非常相似的,這使我對張貴興的雨林書寫一直有著無比的興趣。在《野豬渡河》之前,張貴興的雨林已有著沉重的歷史幽靈在背後遊蕩。《群象》試著勾出隱匿於砂拉越雨林的地下馬共足跡,《猴杯》細緻地處理殖民者與本地人的混雜關係,在《野豬渡河》之前出版的短篇小說集《沙龍祖母》已經嘗試處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佔史。可以說,張貴興的長篇小說無一不指向重構砂拉越歷史的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