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by 忤尚 | 2020-11-17

疲倦、自戀、再度疲倦,是駱頴佳在新書《情感資本主義》嘗試以理論處理的命題之一。此書本是駱研究近代情感文化理論及哲學的一次爬梳及反省,卻沒想到經歷浩大的反送中運動。書不易讀,正如過去一年很多情緒,都難以放下,但從訪問中可以明白,駱並不是要否定憤怒,只是不要讓憤怒轉移視線。持續地憤怒是必須的,但長遠的路要怎麼走? (閱讀更多)

香港話劇團 《言說之外》的沉澱與《視外之景》的探索

專訪 | by 姚嘉敏 | 2020-11-10

繼《原則》後,香港話劇團今次為大家帶來風格迥異的兩套作品——《言說之外》與《視外之景》。兩套劇都以嶄新且富實驗性的方式呈現,為觀眾帶來一個「多感觀」的劇場體驗,觀眾又可以準備自己去迎接這場感官盛宴? (閱讀更多)

「我更多的在想,人如何超越自己?」──筆訪謝曉虹《鷹頭貓與音樂箱女孩》

專訪 | by 李卓謙 | 2020-10-30

李卓謙筆訪謝曉虹,談其新作《鷹頭貓與音樂箱女孩》裡「教授Q」一角的身世,有人覺得他是墜落之惡,亦有人感嘆他是可憐人。再談謝曉虹對發條人偶的情意結,以及「機器造夢人」背後所藏著的反抗意志,這都隱約對照了社會運動裡,人們想改變某些從上而下的政策,想超越自己的信念。 (閱讀更多)

黃仁逵談創作——要隨心而行,先要知道心之所在

專訪 | by 姚嘉敏 | 2020-10-28

黃仁逵(阿鬼)甚少舉辦展覽,早前他在Sin Sine Fine Art展出了以往在內蒙古和法國所拍攝的照片,實屬難得。除了攝影之外,他亦有寫作和繪畫,創作媒介廣泛。在訪問中,阿鬼提到創作在他生命中的重要性,創作對於他而言是一件怎樣的事? (閱讀更多)

書海尋鯨,斷崖栽花 —— 訪蔣曉薇

專訪 | by 紅眼 | 2020-10-13

愁城坐困,疫境亂世,潛心寫作愈見艱難,要順利出版著作則更不容易。然而,香港作家蔣曉薇身上,卻是另一番崖上開花的景象。皆因蔣曉薇近月接連出版兩書,其一是香港電影同名小說《幻愛》,其二是在台灣出版的長篇小說《秋鯨擱淺》。詳談下來,蔣曉薇可能有種屯門人獨具的不爭和泰然,自言是邊緣人,離群索居不愛熱鬧,市區太遠,生活狹窄,唯有寫作與書海讓她感到寬躺自在,於紛擾日常裡獲得淡靜獨處的小時光。故事之中,她們曾經離開這個城市,流亡尋鯨,然後回來了。人在邊緣,就留在危城的邊緣,在斷崖灌溉,「如果你愛一個地方,你總會找到一些東西。」 (閱讀更多)

【無形.張愛玲分重作】張愛玲往何處去?——專訪宋以朗

專訪 | by 鄧小樺 | 2020-10-06

認識宋以朗,或因為他是宋淇與鄺文美的兒子,張愛玲文學遺產執行人,卻未必知道他是統計學博士,又搞金融和網絡科技。在家中接受鄧小樺訪問,更是說話卡通,好用潮語,儼然老頑童。今年是張愛玲百年誕辰,新近出版的《紙短情長》、《書不盡言》刊出張愛玲與宋氏夫婦六十多萬字書信,其實宋以朗早知會有爭議。回顧這十幾二十年,「張腔」大盛天下,著作必然暢銷,但近年張愛玲的遺作出版操作,他稍顯遺憾地說,一開始不懂做,到懂得做時遺稿已所餘無幾。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2

編輯推介

Lovesick:當代社交倫理一瞥

理論 | by 任弘毅 | 2025-02-06

舊書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2-04

精衛(讀讀山海經其二)

散文 | by 跂之 | 2025-02-02

誰是大英雄

散文 | by 李昭駿 | 2025-02-01

2025年文人春遊推薦

無秩序編輯室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29

橫渡

散文 | by 余婉蘭 | 2025-01-29

致鍾玲玲的信

其他 | by 黎哲舜 | 2025-01-29

有時風勢很大

小說 | by 徐焯賢 | 2025-01-28

另類風景

散文 | by 言水 | 2025-01-25

周冠威開辦電影課程 透過恐怖片探討人心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25

大衛連治的魔力

其他 | by 馮睎乾 | 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