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本龍一與高谷史郎合作的舞台作品《TIME》,將於2025年3月在香港藝術節上演,探索時間的真貌。該作品從多種夢境的文本出發,如夏目漱石的《夢十夜》、能劇故事《邯鄲夢》和莊子的《莊周夢蝶》,通過聲音、舞蹈、視覺裝置及由水形成的鏡面築構舞台,呈現夢境與時間的交錯。坂本龍一認為,夢破壞了時間的線性特質,並呈現出被邏輯掩埋的真貌。高谷史郎的設計將自然的時間尺度融入作品,探討生命的循環與無常。這部作品在坂本龍一逝世兩年後上演,延續了他對時間和存在的深刻思考。2025年「香港藝術節」完整節目及詳情將於10月公布。 (閱讀更多)
陶國璋在新作《無聊、空虛、絕望⋯⋯紓解無助感的哲學配方》也談到何謂絕望,他先指出齊克果的說法,認為絕望感是屬於人類特有的表現,進而以哲學的方式處理絕望的問題。他認為絕望從分析上可分成兩個類型:較普遍的沒有可能性的絕望(Despair of being without possibility),及沒有必然性的絕望(Despair of being without necessity),後者別具哲學性,又可分成三種型態。最後,他以愛情為例,有時我們容受苦難的理由,是我們相信這世界一定有另一半(another half)存在,只要找到,生命就有意義。但陶國璋提醒我們,這種想法存在危機。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