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波電波的浪漫邂逅,愛與夢的殘餘——《巴黎夜旅人間》

影評 | by 蘇麗真 | 2022-12-07

自 1968 年五月風暴後,一場因左派政府推銷教育改革衍生的抗議運動在 1984 年席捲法國,高舉自由平等博愛的國度,陷於意識形態之爭的法國社會,一場眾聲喧嘩的藍白紅風格練習,隱隱沒入《巴黎夜旅人間》作為鋪墊的時代背景。生於躁動不安卻又紫醉金迷的八十年代,巴黎陷入一場集體失眠。夜未央,人未眠,溫黛主理的烽煙(phone-in)深夜電台節目《夜間旅人》像一個樹洞,也像沒有神的告解室,在大氣電波中傾聽寂寞人們訴說心事。 (閱讀更多)

《她說》:吹哨者之痛

影評 | by 紅眼 | 2022-11-29

有別於近年氾濫的政治正確電影,《她說》剛剛反其道而行,嘗試從女權角度以外,表揚了前線記者屢敗屢戰、追查真相,勇於踢爆 metoo 黑幕的新聞精神。標題「她說」固然是指受害女性挺身而出,公開揭破影壇陋習,從而鼓勵其他受害者現身說法。但電影將焦點放後一步,落在事件之中如何「讓她說」甚至是「為她說」的《紐約時報》編輯室。對於今日香港仍然有志加入新聞行列的人來說,《她說》更是一段值得被好好記住的故事,倒不是因為它成功擊倒巨人歌利亞所以很勵志,而是它殘酷地描述了成功之前,你要記住多少挫敗、多少痛,然後繼續寫你所想。 (閱讀更多)

《西線無戰事》:你以為戰爭是什麼

影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2-11-22

生活是無意義的,追名逐利可以掩蓋這種無意義,給人「充實」的幻覺。Netflix《西線無戰事》的故事則編織了一張虛無主義的巨大之網,網裡裝滿了為「虛無」獻身而最終為之吞噬的人。主角保爾和他的損友,就像德意志許多熱血方剛的青年一樣,自以為是patriots,其實不過是idiots。保爾被沙文主義畫的大餅吸引,深陷虛頭巴腦的宏大敘事不能自拔,意淫自己投身於這場偉大光榮的事業中,英勇地擊敗法軍、操著正步挺進巴黎⋯⋯ (閱讀更多)

「他們可真奇怪」——《甘草薄餅》裡的現實與幻想

影評 | by 雙雙 | 2022-11-14

Paul Thomas Anderson的《甘草薄餅》在第94屆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原創劇本三項提名,最近在M+上映。電影設定於San Fernando Valley 1973,講述25歲女主角Alana和年下男Gary的分分合合。如果說teens是青澀、thirties(及以上)是成熟,Alana正好處於兩者中點,有的評論將之解讀為一種面臨抉擇的處境。電影前段關於Alana和Gary的青春與創業,過半之後,Alana決定離開她的「B612」,到「另一個世界」走一轉。她先後到訪了老演員 (Jack Holden)、製片人 (Jon Peters) 和市長候選人 (Joel Wachs) 的星球,但都沒有逗留——在見識過他們的現實與魔幻的現實之後,她對men徹底失望,於是重返B612——kids的世界,與Gary言歸於好、彼此確認——電影就落幕在她的最後對白:“I love you, Gary.” (閱讀更多)

《飯戲攻心》的純粹

影評 | by 風緣 | 2022-11-14

風緣評近期大熱的《飯戲攻心》,認為自整體演員的發揮都很好,到片尾出現「陳詠燊出品」,有膽出自己名,是自信和對作品滿意的表現。陳詠燊主修編劇出身,編過多套電影,劇本不會有大問題。至於導演,第一套是2018年自編自導的《逆流大叔》,口碑和票房皆不錯。如果《逆》是一個成功的開始,那麼陳導就某程度上沿著那 formula 照板煮碗一次,再獲得一次成功。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2

編輯推介

怎樣去感覺力量

散文 | by 蘇苑姍 | 2025-02-06

Lovesick:當代社交倫理一瞥

理論 | by 任弘毅 | 2025-02-06

舊書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2-04

精衛(讀讀山海經其二)

散文 | by 跂之 | 2025-02-02

誰是大英雄

散文 | by 李昭駿 | 2025-02-01

2025年文人春遊推薦

無秩序編輯室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29

橫渡

散文 | by 余婉蘭 | 2025-01-29

致鍾玲玲的信

其他 | by 黎哲舜 | 2025-01-29

有時風勢很大

小說 | by 徐焯賢 | 2025-01-28

另類風景

散文 | by 言水 | 2025-01-25

周冠威開辦電影課程 透過恐怖片探討人心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25

大衛連治的魔力

其他 | by 馮睎乾 | 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