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C傳來《眾生相》影評,直言電影在語言、角色、色調與風格上都很不「港產片」,彷彿一幅酷兒世界的「帕諾拉馬景觀」。亞C認為導演李駿碩在《眾》中延續《翠絲》與《濁水漂流》的悲憫視角,聚焦社會邊緣的「眾生」,透過對話與性愛場面,揭示職業、角色與真實自我的交織;黑白畫面營造陌生疏離感,連結佛教「眾生相」概念,強調人際連結的冰雪隱喻。 (閱讀更多)
雙雙傳來《風林火山》影評,嘗試以浮想聯翩為方法,探究於戲名「風林火山」(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其後的「難知如陰」,聚焦「家」與「愛」的陰性面貌。雙雙指出電影背景設定於1994年災難後的香港,呈現政商警黑四勢力角逐,然而女性角色劉思欣位居其後,象徵昏暗、秘密與詭譎。戲中的「下一代」與「不完整家庭」所代表的「陰性」之愛,將其與酷兒之愛、情感的複雜陰翳連結。 (閱讀更多)
金成看完麥浚龍(Juno)大作《風林火山》後,認為電影並非爛片,並肯定其獨特的藝術風格與製作上的不惜工本。然而,電影過度追求形式主義,華麗的視覺與刻意的「有型」,卻缺乏足以支撐的劇情深度與動人主題,導致星光熠熠的演員陣容也未能精彩發揮。 電影雖未至於是爛片程度,卻未能提供與其四億成本和萬眾期待相符的觀影價值,令人感覺不值$120的票值。 (閱讀更多)
近日《風林火山》在港上映,王建鏗傳來影評,指出《風》為導演麥浚龍的作者電影(Auteur Film),其延續他一貫黑白灰調風格,營造抑鬱、孤獨的末世氛圍,視覺效果奪目,融入香港下雪的夢幻設計,呼應毒品主題。然而,王建鏗認為《風》敘事結構鬆散,角色背景留白過多,導致情節漏洞頻現。《風》中可見麥浚龍想像的世界或許是鉅細無遺,人物關係千絲萬縷,而搬到大銀幕上,卻是超載失重。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