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y 曾友俞 | 2025-07-29

曾友俞傳來《罪人們》影評,指出電影以吸血鬼作為主題的故事,其創新之處在於融入賽博龐克元素的集體意識,吸血鬼在戲中作為群體存在,他們象徵反基督力量,同時體現集體主義特性,可視之為共產主義對抗資本主義與基督教的壓迫體系。縱使吸血鬼群體自身遭受迫害,他們仍成為迫害黑人的加害者,不論是吸血鬼群體或是黑人群體都是被這個更大的體制給壓迫著,展現出體制權力如何助長「弱弱相殘」的行為。 (閱讀更多)

《不赦之罪》:擺渡者,無從渡己,何以渡人?

影評 | by 盧卓倫 | 2025-07-09

盧卓倫觀畢《不赦之罪》,指出梁牧師面對害死女兒兇手的陳梓樂,他既要展現牧者慈悲,又難以釋懷內心仇恨。當陳梓樂一句「咁我可以原諒晴晴啦…」更成為劇情轉折,引發誰該寬恕誰的深刻叩問。當梁師母首次面對面與陳梓樂對話時,坦言無法原諒陳梓樂,卻仍勉勵他重新做人,展現出人性那愛恨交織的矛盾複雜性。 (閱讀更多)

《下流偷生族》:資本社會的荒謬、異化與孤獨

影評 | by 曾友俞 | 2025-07-09

曾友俞傳來《下流偷生族》影評,指出主角Aurora作為揀貨員的單調日常,揭示資本社會中人的荒謬、異化與孤獨。日復一日,她手持掃碼槍穿梭層架,生活如輸送帶上的貨物——看似移動,實則停滯,恰似薛西佛斯推石的無盡輪迴。Aurora與同事的短暫互動、生活的瑣碎窘境,均映照出勞動與社會關係的疏離。曾友俞認為,《下》以寫實又中立的角度,刻畫出資本社會中大部分人的存在樣態的故事。 (閱讀更多)

夢與書寫——評《同夢奇緣之夢》

影評 | by 亞c | 2025-07-03

亞c觀畢《同夢奇緣之夢》,指出電影細膩描寫了女學生Johanne對教師Johanna暗戀時的情感渴望與不安,並將之與日本歌手愛謬的《不聽搖滾的你》相類比,突出暗戀中的微妙情緒。Johanne的日記在外婆與媽媽眼中亦會隨年月引發迥異的解讀,令亞c聯想到葉梓誦《斷層路徑》中所探討書寫與情感的關係。 (閱讀更多)

《不赦之罪》與「重蟹」——關於重量、罪愆與上帝

影評 | by 雙雙 | 2025-07-03

雙雙傳來《不赦之罪》影評,他以不可靠敘事者的視角切入,剖析梁牧師對女兒之死與陳梓樂「不赦之罪」的執著糾葛。他將此與基督教反墮胎教義、告解儀式,以及李滄東《密陽》中「原諒」的掙扎相對照,並借《化物語》的「重蟹」意象,揭示人們試圖將罪愆與過失交託神靈、追求「卸下重量」的心態。雙雙認為,真正的贖罪不在於獲取赦免,而在於勇敢承擔、持續背負,探問在無法卸下的重擔前,神的凝視如何賦予有罪者前行的力量。 (閱讀更多)

《黑箱日誌》觀後感:創傷的意義與政治

影評 | by 鄧皓天 | 2025-06-24

鄧皓天傳來《黑箱日誌》影評,指出戲中伊藤的創傷不僅是心理問題,更與社會結構和文化觀念緊密相連。他認為傳統「正向完整敘事」的治療方法,是忽略了創傷的結構性根源,並強調接納與聆聽倖存者的重要性。他進一步反思創傷是否應被政治化:一方面,社會改變需倖存者發聲;另一方面,創傷被政治化可能簡化個人經歷,為受害人帶來二次傷害。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2025書展活動推薦 獨立出版另起爐灶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7-16

「詩同讀·風格」 海自暗光中顯現,幽禁於琥珀中的顏面 ——讀曹疏影〈fragile〉、〈淡金路〉

其他 | by 畢如意, 季展伊, 張雅婷, 現三, 不與易, 謝曉陽, 李曼旎, 歐陽咻, 嘻嘻, 意寒 | 2025-07-20

編輯推介

表達空白

散文 | by 釅釅 | 2025-07-25

粵劇音樂設計怎樣取得平衡

其他 | by 王勝泉 | 2025-07-27

放榜的那些事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