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y 王兆基 | 2024-07-16

參展台北金馬影展的澳門電影《來世還作人》近日宣布於18日加開一場,王兆基認為負責編監導的歐陽永鋒擅長調動觀眾的神經,電影前段各種天馬行空的驚悚奇想,如絢麗透明的蘑菇綻放,而電影亦從獵奇轉向捕捉日常,在空間的敘事中透露了澳門青年的壓抑;澳門首位電影收音師劉志強的加入也為電影定調,與孔慶輝《海鷗來過的房間》形成一波澳門電影新浪潮。 (閱讀更多)

煲劇就是要失智

影評 | by 鄧小樺 | 2024-07-08

從去年以來,很辛苦的時候,鄧小樺都會以煲劇來刺激多巴胺分泌,二三四月分別看了《繁花》《3體》《馴鹿寶貝》。最近看的是大熱韓劇《淚之女王》,一反以往煲韓劇開最高倍速也看不完的定律,竟然有想追的感覺。她認為《淚之女王》的魅力是,明明劇情毫不合理,卻總是讓人產生快感。她逐一點評,如結婚三年但冷戰過後的擁抱竟如新婚夫妻、金秀賢的全能人設也是令她感到費解、金智媛有多漂亮不在話下,但男女主角在中學時一見傾情,成人後卻認不出對方,令她思疑是植入式推銷韓國的整容技術之高明......她的結論是:這部片集是鼓勵大家放棄智商的,但也如陶國璋先生所說,看完韓劇會好瞓啲。 (閱讀更多)

《長夜盡頭的微光》與病者靜待黎明破曉時

影評 | by 石啟峰 | 2024-07-02

日本導演三宅唱新作《長夜盡頭的微光》近日上映,電影改編自瀬尾麻衣子的小說《關於黎明的一切》,石啟峰認為當中所呈現的病症,在生理和心理層面上也略顯單薄。除了尋找合適的環境安放病者之外,關於疾病如何成為生活的本身,電影其實著墨得不算深刻。但它間接向觀眾揭示了心理疾病之所以複雜,是在於患者個人經驗與主觀感受的差異。內隱的發病過程,細微得連患者也未必及時意識得到。何況,痊癒的路大多是曲折而漫長的。 (閱讀更多)

軍國主義vs戰爭恐懼?——談《哥斯拉-1.0》的上映策略

影評 | by 何兆彬 | 2024-07-02

日本電影《哥斯拉-1.0》在奧斯卡勇奪最佳特效獎項,以傳聞1,500萬美元的製作預算,打敗了眾多荷里活大製作,震驚世界,卻不在全亞洲戲院上映,只在串流平台Netflix上架。傳媒人何兆彬對此上映策略感到疑惑,由此解釋哥斯拉於日本的象徵意義,片中如同死神的哥斯拉,是代表著戰爭和日本人的核恐懼,對照浩一的懦弱無能;他亦談及到電影的軍國主義之嫌,以致哥斯拉也有其未能踏足之處。 (閱讀更多)

愛而不可得的當歸——評《汪汪夢裡人》

影評 | by 亞c | 2024-07-02

亞c看過榮獲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的《汪汪夢裡人》後,想起林夕的一篇關於愛和當歸的文章,想愛和該愛要分別開來。在城市中孤單的小狗和機器人一同漫遊城市各個角落,有過愉快而親密的美好時光,機械人卻在沙灘暢泳後故障,唯有分離一段日子,輾轉之下,機械人被一隻浣熊拾回重新安裝。林夕說當歸補血活血,但終究有人與之體質不合,就如對日後的小狗而言,機械人終是愛而不可得的當歸,即使在電影結尾看見熟悉的身影,也學會留著一份悠長的思念。 (閱讀更多)

為什麼一部電影不能罵這世界真操蛋?——評《大象席地而坐》

影評 | by 廖偉棠 | 2024-06-17

當年廖偉棠看近四小時的導演版《大象席地而坐》後,在電影院裏如坐針氈,是因為絕望,每一個角色的絕望都讓他感同身受,甚至那隻沒有出場的滿洲里的大象,他感覺他就是它。他認為長途汽車站那場戲很重要,是導演的最後一次攤牌;夜半停車聽見了大象叫聲的長鏡頭,是一種胡波在現實中放棄了的修補。當王小帥對胡波說不要浮泛地罵這世界操蛋的時候,胡波始終惦記着少年的心氣,反問為什麼不罵,並任性地留下這部血氣盡含其中、拒絕刪剪的電影,代替他活下去,繼續罵這操蛋的世界。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2024香港書展禁書的奧妙

時評 | by 真理夫人 | 2024-07-23

再一次,回去森林

散文 | by YW | 2024-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