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和XX一起吃早餐 ── 讀紀大偉〈早餐〉

書評 | by  葉嘉詠 | 2022-11-17

一、引言


紀大偉〈早餐〉(1999年)榮獲第二十一屆聯合報文學獎極短篇小說獎首獎,他在謝辭中這樣說:


「早餐非常重要。吃過早餐之後,我才確定脫離了前一夜。

我夾在昨日記憶與今日現實之間,飽受兩方撕扯。因此,我絕不錯過早餐,希望能以食物抗拒隔夜舊夢。

感謝曾經為我準備早餐的每一個人。你們讓我得以逃避陰魂不散的過往,遁入每一個今日。

即使每一個今日難免成為另一個昨日,即使早餐終將徒勞,我仍然記得你們的愛。」


這段說話有兩個重點:一、以食物來分隔時間。我們通常以時間劃分早午晚,這是理性和科學的方法,但上文完全沒有提及數字;紀大偉告訴我們,原來可以另一角度理解我們習以為常的時間觀念,作家觀察和了解世界的方法好像比較有趣。二、早餐的意義。早餐代表一天的開始,昨晚的終結,紀大偉絕不錯過早餐,應該是更在乎「希望」。早餐由他人準備,是他人對「我」的愛的表現,應當感恩,兩者加起來便是頗為積極的人生觀。


〈早餐〉的一千多字便是圍繞「早餐」來表現愛,這是明顯的,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以這樣尋常的素材來創作小說,究竟有什麼獨到之處?一切便從早餐說起。


二、早餐與「他」


〈早餐〉內容不難理解,丈夫「他」、妻子和兒子,三人家庭,妻子憂鬱及患有神經衰弱,兒子還在學;這位丈夫晚上不回家而在情人家過夜,但第二天早上必定回家做早餐給妻兒吃。


我們很容易便會把這篇小說當作是個三角戀和外遇的故事,但細緻地閱讀,便會發現這篇極短篇小說,細節是多麼的深藏不露,並指向小說的核心。


早餐與人物


早餐是連結小說四位人物的關鍵。我們先看看四人如何看待早餐?原來全都圍繞在「他」身上。一、「他」和妻兒都吃早餐來填飽肚子,滿足生理需要。二、作為靈魂人物的「他」當然不只於此,「他」在情人家過夜,滿足了自己的心靈需要,便以早餐作為補償妻兒和自我贖罪,因此,「他」才能將昨天與今天截然劃分:昨天犯罪,今天重新做人,正好回應以上紀大偉的話。但早餐又正好反襯紀大偉的謝辭,不是指「希望」,也不是「愛的表現」,只是懺悔的工具,而妻兒也沒表示「感恩」。因此早餐並不只是食物,也不只是為飽肚,它有更深層的意義,下文再述。


除了一家三口,小說還有一個角色:情人。原來情人也與早餐有關,不過是吃不了「他」的早餐!有早餐與沒早餐,很明顯是對比妻兒的傳統家庭和情人的外遇,如此的差異但隱含同樣的空虛經歷:前者是心靈空虛,後者是肚子空虛。上文指妻兒沒直接表示「感恩」,原因就在於「他」晚上不回家,只負上父親和丈夫的一半責任。


至此好像還未提及過早餐有什麼具體描述,對的,小說雖名為〈早餐〉,卻極少把焦點對準早餐,直至小說的中段:「他猶記得情人的乳頭,一轉身便替妻端上草莓沙拉;他一面回味情人的金黃色下腹,一面為兒煎了蜂蜜鬆餅。」作者的安排是很有象徵性的,妻兒的身體部位各有暗示,不能隨意交換和取代。所以,早餐連繫人物的方法,不只是關係的連接,也是表面和隱密的連接。


此外,作者特意將早餐與午餐對比,並以沙拉鬆餅對照牛扒,一輕食一重食,這難道只是突顯「愛」的重量嗎?下文將會提到,「他」沒吃情人準備的牛扒便急忙回家,午餐固然不在「他」理解範圍之內,表面的口腹之欲也不是「他」所期待的,究竟「他」為何要如此對待其妻兒和情人?


早餐與情節


雖然這是一篇極短篇小說,但情節的轉折卻不簡單,高低起伏的構思,一直吸引我們追看下去。


表面上,這是一個丈夫享受齊人之福的外遇故事,但作者當然不會就此滿足,所以在「他」自以為公平及安排妥當之時,便迎來了第一次衝突:「情人節那夜,情人再次哀求他在翌日留下吃早餐。他暴烈不耐,失手摑了情人一掌。未料,這一掌反而掀起慾望的海嘯,兩人欲仙欲死。狂戰數回之後,他睡得不省人事,忘了沖涼。」兩人如何「欲仙欲死」並不是這篇小說的重點,只有幾個形容詞來描繪性關係也不夠大膽,但這次衝突是情節反轉的重要時刻,「他」打破了自己的平衡規則:在具象徵意義的情人節與情人共渡良宵後,他居然睡到中午才起床啊!


「他」的氣急敗壞,剛好與情人的回應成一強烈對比:「早餐?都已經過中午囉,等著吃午餐吧。」這裡有兩個感嘆詞,情人的語氣輕鬆自在,不是與情人節晚上的激烈成為反差嗎?這是又一個轉折。


再一個轉折出現在「中午」二字之後的情節。這兩個字並不是隨手而成的,它不只是揭破公平原則的又一例證,也是加快小說節奏的關鍵。為何要加快節奏?目的在讓我們一起倒數,然後揭開謎團。謎底將於結局揭曉,這裡先延伸解說節奏。小說在此開始運用明確的時間刻度,例如「中午十二點半」、「下午一點半」、「下午兩點半」,相比小說的前半部分:「賴床的時候」、「天亮之前的時辰」、「半夜三更」、「深夜」,確實的數字顯示已到了計算得清清楚楚的時刻,而且一小時一小時地倒數,我們會很好奇接下來發生的事,情節會更緊湊。有趣的是,這樣順時針算著時間,居然是塞車之時,後者是難以估計的事,前者是無法混淆的事,兩者無法達成一致的事情,預示了「他」無法隱藏秘密了。


極短篇小說中,兩次的轉折可能已經到達高潮了,〈早餐〉還要衝擊我們既有的閱讀觀念。當我們以為「他」急忙回家並看見妻兒在等「他」時,「他」應該會回心轉意,做個好丈夫和好父親吧,但作者怎會錯過讓我們驚呼的反高潮結局:


他不解發生何事,只好問兒子﹝反正他不敢注視妻子的眼﹞ :「你和媽媽怎麼沒有去上班上學呢──現在已經下午兩點半了───」兒子盯著他,眼神酷似妻。


「好餓。我們還沒吃早餐。」


至此,我們知道,對妻兒來說,早餐不只生理需要(如果為了吃,一早便買了早餐了),還包括愛(紀大偉不是在謝辭最後一句提到嗎?)、關懷、體諒等,這些「他」都沒有,而妻兒有。我們可能會更多地同情和憐憫妻兒,但也不要只讓感性掩蓋理性,不要忽略這個結局的兩個細節:一、「他」為什麼「不敢注視妻子的眼」?二、作者為何要在為數不多的人物外貌描寫中,強調兒子的「眼神酷似妻」?「真相」將會公開!


「他」的身份


「真相」是什麼?為何要隱瞞呢?〈早餐〉多次暗示這位「他」有機會是……


暗示一:作者刻劃的妻子形象是神經衰弱和憂鬱的,並不只是為了同情,而是強調兩人的婚姻關係有名無實,但又不離婚,因為他需要一夫一妻制的家庭關係作掩飾。


暗示二:「他」明確指出:「他的下半身、一天的下半段分給情人;他的上半身、一天的上半截就該保留給妻兒。」上半身是消化系統、體面和公開的,下半身是性需要、個人和私密的,不能互換。


暗示三:「他」為兒子做的早餐是蜂蜜鬆餅,象徵「情人」的下半身。這個設定真是妙絕啊!如果兒子吃的是妻子的草莓沙拉,這個暗示便不成立了,所以這樣安排自有道理,不能變更。


暗示四:上一節提到,結局有兩個問題:一、「他」為什麼「不敢注視妻子的眼」?「他」害怕自己建立及一直維持的公平原則將被自己打破,更害怕多年來掩飾的身份被妻子揭穿。一位與「他」「同居」多年的妻子,不可能一點兒都不知道「他」是誰,只是「他」早上回來做早餐,算是完成了體面的丈夫和父親責任。二、兒子的「眼神酷似妻」?如果兒子似「他」,「他」對這個家的感情便會多了幾分,便不能如此明目張膽地找情人,也未能只負責早餐便以為贖了罪了。


暗示五:整篇小說從沒提過各人的名字,尤其是「情人」,就連「代名詞」也沒有啊!


三、總結


〈早餐〉一開始從早餐與人物的互相配合出發,但早餐不只是表面的食物,更是維繫四人平衡關係的關鍵。作者描寫的早餐既是生理需要,也是心靈需要,既呈現社會認可的核心家庭價值,也隱含個人特殊需要的要求,意義便更加豐富了。


作者除了把握早餐這個細節,並以時間的模糊和精準作為分水嶺,在短短的千字小說中,製造了三次轉折,至結局時揭開「他」的謎底,給予我們反高潮的震撼。由此可見,紀大偉充分掌握極短篇小說的特點:篇幅短小但內容具層次感和文辭精煉,加上大膽的構想,便構成〈早餐〉這篇極佳的作品,值得肯定。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葉嘉詠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哲學博士,現於原校任講師。研究興趣包括台灣文學、香港文學、電影等。

熱門文章

東尼瀧谷——貪戀村上春樹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1-15

編輯推介

另類風景

散文 | by 言水 | 2025-01-25

周冠威開辦電影課程 透過恐怖片探討人心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25

大衛連治的魔力

其他 | by 馮睎乾 | 2025-01-22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2

略談香港中文考試之存廢及其他

時評 | by 淺白 | 2025-01-21

樂諾的番茄炒蛋煲

小說 | by 梁曉聆  | 2025-01-18

悼邵家臻

詩歌 | by 李金鳳 | 2025-01-17

美國著名導演大衛連治逝世 享年78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16

獨力湊仔兩日談

散文 | by 曾繁裕 | 2025-01-16

東尼瀧谷——貪戀村上春樹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