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煇黃」作品通常指顧嘉煇作曲、黃霑填詞的歌曲,由此可見「黃霑」這個名字好像直接聯繫到填詞人的身份。事實上黃霑還能作曲,但我們較少留意,更少關注顧嘉煇和黃霑一起作曲的作品。電影《秦俑》的主題曲〈焚心以火〉便是這樣的佳作。
電影《秦俑》改編自香港作家李碧華的同名小說,講述冬兒與蒙天放的愛情故事,但這不只是一個愛情故事,還有長生不老、輪迴轉世、國族等議題,內容可謂相當豐富。主題曲〈焚心以火〉未必能完全承載這些內容,但在其句式和字詞上卻蘊含古典意味,與電影的秦朝背景是配合的。
1.倒裝句
倒裝句是常用的文言文句式。〈焚心以火〉的第一句是「焚心以火」,這是倒裝句,將賓語前置,強調火燒「心」的痛苦,加強「我」的激烈感情。如果寫成符合語法要求的句子,「以火焚心」便能直接表明用「火」焚燒「我」心的意思,「火」字便相對明顯,「火」的熱度也更突出。由此可見,字詞位置是突顯內容意義的關鍵,倒裝句「焚心以火」既點題,也協音,更能與電影內容配合。冬兒和蒙天放的愛情不為世俗所接受,他們不但因「火」而分開,更能令人感受到他們「以火」「焚」「心」的傷痛。
「焚心以火」之後是「讓火燒了我」,這句也是倒裝句,意思是「我」被火燒了。「我」是主語,但置於這句的最後,頗能引人的注意。這個「我」究竟是誰?冬兒共經歷三世,這是前生,今世還是將來的冬兒?「了」字是時態用詞,表示過去,所以是說第二世的朱莉莉回顧第一世的冬兒,還是第三世的山口靖子回顧朱莉莉?同一旋律的另一節是「焚心以火/讓愛燒我以火」,更能配合電影情節。「愛」是指冬兒與蒙天放的愛情,比起「讓火燒了我」,「讓愛燒我以火」更能呈現冬兒被火燒的場景,突顯冬兒縱身躍入火海的義無反顧。
同一節歌詞的連續兩句,兩次出現倒裝句,這便很特別了。加上「焚」和「燒」意思相近,重複相近的用字,很明顯是要突出冬兒和蒙天文愛而不得的痛苦。如果「燒我以火」寫作符合語法規定的「以火燒我」,這與「讓火燒了我」的意思大致一樣,但後者多了「了」字,強調過去式。比較起來,第一節的「讓火燒了我」便是「我」已被燒死,輪迴轉世成了朱莉莉或山口靖子,之後的歌詞如「讓千生千世都知我心」、「承擔一切結果」,便成了「我」將死的內心獨白。反之,「讓愛燒我以火」的「我」置於句中,似乎隱藏了主語,而突出了「愛」和「火」,兩字連在一起便是「愛火」,再次強調二人愛情的熾烈。
值得一提的是,國語版其中一句「讓我寫下詩」,粵語版則是「情濃寫我詩」,也是倒裝句,主語「我」置於句子的後半部分。這句倒裝句的意思有二,一是「我用濃情寫詩」,強調「我」用情至深,二是「我寫情濃的詩」,強調「詩」的「情濃」,也隱含了「我」的深情,因「我」深情才能寫下情濃的詩。而國語版的「讓我寫下詩」意思便清晰多了,但缺少了多元解讀的趣味。而且,「詩」的形容也減少了,內容有點空泛,不及粵語版富有層次。
2.典故
曾有評論者提到「勁歌」一詞過於現代,與歌曲的整體風格不太配合。事實上,在古代文獻和文學之中,「勁」字經常出現,有力氣、剛強的意思,[1] 例如《東觀漢記.卷一○.王霸列傳》:「疾風知勁草」,又如陶淵明〈飲酒詩〉二○首之四:「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看來「勁」不但能與全闋歌詞的文言句式配合,而且既不算是太現代,甚至可以說是古雅。
此外,歌詞還有兩個典故,一是「千生千世」、另一是「萬載千秋」,前者令人聯想到佛家用語的「大千世界」,形容廣闊無邊,[2] 後者出自無名氏《賀元宵》第三折:「當今聖主存仁孝,萬載千秋亨太平」,形容歷經久遠年代。[3] 「千」和「萬」都不是實數,只是約數,很適合形容冬兒和蒙天放的「長生不老」。他們從秦朝的不得相愛,到「轉世」成為不同身份的人:冬兒轉世為日本人,蒙天於一直生活在世,最後成為兵馬俑的工人,他們歷劫幾世的緣份,不就是「千」「萬」嗎?
3.單音節詞
文言文通常是一字一義,稱為「單音節詞」或「單音詞」,有時能令字詞更加精煉,但有時也許會引起誤會,例如「人不顧身」。顧是指照顧、顧及,還是環顧?顧還有回顧之意,但此句解作人回顧自己身體,意思便不明了。如按照下一句「讓痴心去撲火」的意思,第一個解釋便比較說得通。
以上是一字一義的例子,歌詞中也有兩字一義的例子:「讓千生千世都知我心/萬載千秋也知你心/同享福禍」中的「都」和「也」,意思相同,都解作全部。[4] 所以「都知我心」寫作「也知我心」是可以的,「也知你心」寫作「都知你心」也可,但填詞人可能更多是依據書面語語法的嚴格要求。在書面語之中,「也」雖然也有相同的意思,但只適用於對比之中,例如「他去,我也去。」[5] 因此,在這三句歌詞中,「我」﹝冬兒﹞和「你」﹝蒙天文﹞之間,要顯示二人心意相通,填詞人選用了「都」字而不是包含對比之意的「也」。當然,填詞人應當也考慮到音調問題。「都」和「也」音調不同,前者是dou1,「也」是jaa5,故此,「都」和「也」即使意思一樣,這兩字也未能互換了。
有單音節詞也有雙音節詞,這可比對粵語版和國語版的歌詞,例如「知」和「知道」。粵語版運用單音節詞,例如上一段引用的「都知我心」,但國語版則是雙音節詞:「都知道有個我」。雙音節詞的意思比較清晰,但單音節詞在靈活性方面比較優勝,尤其是格律詩的字數有限,例如五言、七言,又或要按詞牌填詞,單音節又能有一字多義的優點,選字範圍上確實可以更加廣闊,不過粵語的音調比較講究,這也是粵語填詞的限制。因此,除了音律,填詞人還能考慮語言版本來選字選詞,確實難得。
國語版的歌詞也有單音節詞,例如「共享福禍」,這與粵語版歌詞中的「同享福禍」,意思相同。「共」[6] 和「同」[7] 的意思都是一起、共同,也可單獨使用,例如「我同你」,「我共你」,可是「共」一字便不能在粵語中使用,例如「同我講」不能寫作「共我講」,後者是意思不明的,可見同樣是單音節詞,各種語言的字詞都有其特點,未必能夠交換使用。
電影《秦俑》榮獲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配樂,得主是顧嘉煇、黃霑和戴樂民,而其主題曲〈焚心以火〉也相當出色,曾獲提名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歌曲獎。這首主題曲除了是少數由顧嘉煇和黃霑共同作曲的作品,還有粵語版和國語版的歌詞。兩個版本都能配合電影中男女主角愛而不得的三世情緣,表現如火熾般刺痛,還有悲涼的曲調,無不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註解:
[1] :《漢典》:「勁」https://www.zdic.net/hans/%E5%8B%81。
[2] :《成語典》:「大千世界」https://dict.idioms.moe.edu.tw/idiomView.jsp?ID=-846&webMd=1&la=0。
[3] :漢典:「萬載千秋」https://www.zdic.net/hant/%E8%90%AC%E8%BC%89%E5%8D%83%E7%A7%8B。
[4] :漢典:「都」https://www.zdic.net/hans/%E9%83%BD。
[5] :香港中文大學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https://www.fed.cuhk.edu.hk/~pth/pth_passage_reader.php?passage=148。
[6] :漢典:「共」https://www.zdic.net/hans/%E5%85%B1。
[7] :漢典:「同」https://www.zdic.net/hans/%E5%90%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