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胭脂扣》的主題曲〈胭脂扣〉

其他 | by  葉嘉詠 | 2024-09-04

電影《胭脂扣》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榮獲多項金馬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獎項,包括最佳電影歌曲〈胭脂扣〉。這首主歌曲由黎小田作曲、鄧景生填詞、梅豔芳主唱,旋律與歌聲哀怨纏綿,但受關注程度一直不及人物角色、場景安排、敘事手法等,實在可惜。主題曲〈胭脂扣〉不論在文學的意義,還是電影和小說的配合,都值得深思,以下試從四方面來討論。


1. 平凡中找出新意


文學作品中常見修辭手法之一是比喻。〈胭脂扣〉共有三個比喻,兩個明喻和一個暗喻。明喻本不是什麼特別的修辭手法,尤其明喻的本體、喻詞和喻體都相對清晰,所以究竟如何寫出有意思又不落俗套的明喻呢?


〈胭脂扣〉的第一節及第二節都運用明喻。第一節的明喻是「情像火灼般熱」,「情」是本體,「情」可以是如花的情,也可以是十二少的情,更可以是兩人的情,一字多義的人物關係本就會令內容更豐富,而且與下文探討的「你」與「我」也有關,在此先回到比喻的討論。


至於喻體「火」用「熱」來形容,也算不上有創意,故此要看接下來的「怎燒一生一世/延續不容易」有什麼特別了。「火」未必能「一生一世」燃燒,終會熄滅,這既是事實,也是誇張;「一生一世」雖然具有修辭之美,但也是愛情故事常用的字詞,幸好最後一句「延續不容易」,便給予聽眾足夠的想像空間了。這句既能重複前一句的意思,加強如花和十二少未能「一生一世」的遺憾,又能推翻前一句的意思:二人即使未能一生一世,卻沒說過不能延續這段感情啊!至於「延續」是指多久?十分鐘、兩小時,還是三天,這輩子還是下輩子,這些時間用詞都可說是「延續」。填詞人沒明說,便要配合《胭脂扣》的小說和電影內容來討論。這樣看來,比喻不只是看本體或喻體是否能超出前人所想,還要看填詞人如何運用想像力,將平常之事寫出新意。


歌詞的另一明喻是第二節的「情像水向東逝去」,這個明喻寫得十分適切,而且別具深意:既符合小說和電影主角如花的人物設定和性格特徵,也具備文學視野,其中的用詞和含意脫胎自中國文學的經典比喻。「情」是本體,既指如花與十二少的愛情,但又能指如花對十二少的愛情,這與第二節首句「負情是你的名字」有關,留待下文暗喻再討論。至於喻體「水向東逝去」是指河水由西向東流,這本是自然現象,而且歷來中國文人常借此而成佳句,例如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相見歡》:「人生長恨水長東」,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雲人物」,以上都是以水比喻人生和時間的流逝,讀來甚覺悲涼,用以形容二人感情的消逝便很貼切了。現時科技發達,人力已能改變水流的方向,但未能改變中國地勢的西高東低此一物理現象,亦即是未能改動水流由西向東的本質,從這個角度看來,這個明喻早已預示如花和十二少的愛情不能打破門當戶對的宿命。


2. 難以取替的代名詞:「你」和「我」


歌詞除了明喻,還有第二節的暗喻:「負情是你的名字」。就如上文提到的明喻,這個暗喻也不是什麼特別的寫法,不過,細心留意全闕歌詞,便會發現這是第一次出現人稱代詞,第一次突出故事人物,而這個人物沒有直接寫出名字,而是用代名詞「你」取替,如此約隱約現的「你」是指誰呢?看過《胭脂扣》小說和電影的讀者和觀眾,當然知道這個「你」是十二少,不過歌詞沒指明是哪位主角,這個安排就很耐人尋味了,尤其歌詞的第一節沒有人物出場,好像講述一個普遍的愛情悲劇,但第二節的「你」,便很有指向性了,令人好奇「你」是指誰。


為何要選用「你」而不是其他代名詞?除了是聲調,「你」是第五聲,「他」是第一聲,「他」不能代替「你」,更重要的是「你」更符合敘述這個愛情故事的身份和氛圍。如果改用第三人稱「他」,很明顯是指十二少,想像空間便會減少,而且「他」的敘事距離較「你」更加遠,感覺不夠強烈。如果改用隱含敘事者,就如電影的上帝視角,距離便更遠了,聽眾就像旁觀一個愛情悲劇故事,代入感也更弱了。


因此,歌詞的「你」既能拉近與聽眾的距離,又能相對含蓄地指向男主角十二少。男主角已經出場,那便應當有女主角如花登場,可是,歌詞直至第四節才出現另一代名詞「我」,由此揭示歌詞的敘事者是如花,歌詞是如花控訴十二少負情。女主角要到歌詞最後一節才出現,這樣會否太遲,令聽眾錯失了解如花的機會?上文提到,第二節的「情像水向東逝去」的「情」可以指如花對十二少的愛情,因為這個暗喻已指出「負情」的是「你」,「你」是十二少。如花就是個戀愛腦的妓女,捨棄紅牌阿姑的賺錢生意,一心一意陪伴慣於依賴家庭的十二少,所以用「情」代替「如花」的愛情,一來含蓄二來合理。原來不用「明」寫人稱或代稱,人物便在其中了,相比直接描寫,文學更重視想像與意會,隱含的表達方式可能更引人入勝。


回到第四節歌詞中的「我」:「期望不再辜負我/癡心的關注」。在代名詞中,第一人稱「我」的代入感最強烈,但也是最主觀的,符合如花的人物性格:為了確保與十二少「手拖手走過黃泉」,她在二人殉情自殺的酒中加入安眠藥,不過這種主觀情緒太激烈了,令人懷疑如花對十二少的愛並不純粹和,可惜歌詞沒有寫出這種複雜的愛情關係,畢竟歌詞需要配合樂曲,也有字數限制。值得注意的是,全闕歌詞從沒出現「我們」,暗示二人的悲劇結局。


此外,從結構上看,由「我」如花敘述與十二少的愛情故事,不只是三十年代的愛情故事,更牽涉到八十年代、如花死後重回陽間尋找十二少的故事。為何會說這是一闕時空交錯的歌詞?第二節的暗喻「負情是你的名字」,這要到如花在八十年代香港重逢年老的十二少,才得知他未死並娶淑賢表妹,又第四節「祈求在那天重遇」,就是如花在香港不斷尋找十二少的心情。由此可見,如花和十二少、「我」和「你」的故事,明顯地是三十年代妓女和富家子的故事,也是八十年代人與鬼的故事!相比明顯清晰地列出年代和年份,時空交錯的「我」和「你」便更具幻想空間了。


3. 歌詞與情節的「配合」


《胭脂扣》的影迷都會留意到,主題曲經常穿插在電影之中,例如如花換回女裝向各位客人敬酒一幕,便響起主題曲第一及第二節的音樂,又如如花與袁永定在電車上的一幕,背景音樂便是主題曲的第三節。需要留意的是,主題曲大多以背景音樂出現,讓觀眾集中觀賞電影,而只在電影結局由梅豔芳唱出整首主題曲,這樣的安排頗特別。主題曲好像「唱」出了如花的整個人生,而且細心閱讀歌詞內容,便會發現其與電影情節發展有著微妙的關係。


電影開始是如花與十二少初次見面,很快二人便相愛,正如歌詞所說的「情像火灼般熱」,但「怎燒一生一世」正與劇情相反:即使十二少家人反對,但二人堅持一起。


接著,十二少因失去家人的經濟支持而和如花分手,說的正是歌詞第二節「負情是你的名字」。不過,後來二人約定殉情,也算是與「錯付千般相思」、「願那天未曾遇」的意思相反。


然後,如花在陰間等了五十年仍未見十二少,決定到陽間尋找十二少。如花得到袁永定和凌楚娟的幫忙,輾轉找到仍在世的十二少。歌詞的第三節「漸老芳華」只是形容十二少的,而如花的年齡仍停留在殉情時的二十三歲。至於「愛火未滅人面變異」,前四字只是如花的寫照,而後四字則只適合形容年老的十二少,他已另娶表妹淑賢,組織家庭,差不多忘了如花。因此,歌詞第三節與前兩節不同,一句歌詞寫出兩位人物各自的面貌,就如結構上的「轉」,亦是迎接大結局前的反轉。


歌詞最後一節的首兩句「祈求在那天重遇/訴盡千般相思」,是全闕歌詞中寫得最「正面」的句子,也與電影結局配合。電影結局中,袁永定和凌楚娟憑著傳呼機號碼,找到在片場當臨時演員的十二少。當他們來到片場,如花唱出二人第一次見面時的〈客途秋恨〉,喚起了十二少對如花的記憶,「期望不再辜負我/癡心的關注」當然是反面寫照。至於「問哪天會重遇」的答案是什麼?這個問題真巧妙!如果答案是「是」,二人重遇,這便是電影結局的情景。如果答案是「否」,二人沒有重遇才會「問」啊,這與電影結局不同嗎?如花最後含笑離開的結局,必定令影迷記憶猶新,可是,這只是如花與十二少「現實」的「重遇」,而不是「心理」的「重遇」!如花等待五十年,十二少失約五十年。所以,歌詞的末句「問哪天會重遇」既是電影結局,也「唱」出了隱藏的電影結局。


4. 〈胭脂扣〉沒有「胭脂扣」?


電影名字、小說名字和主題曲名字都是「胭脂扣」,此不能改易的名字必定有其用意。胭脂扣是二人的愛情信物,說得更直白點是分手禮物,也是如花在陽間與老年十二少相認的物件。由此看來,胭脂扣說不上是什麼美好的回憶。


有趣的是,歌詞完全沒提過「胭脂扣」,甚至沒有相關的形容或暗示,填詞人是否要刪去或改寫悲劇結局?在填詞人心目中,「胭脂扣」只是連結二人愛情的表徵,由此隱含的感情(是喜也是悲)才是重點。故此,與其重複電影內容,令人覺得累贅,不提也罷,反正歌名已能勾起大眾對劇情的印象和回憶。


沒有胭脂的胭脂扣,物歸原主的胭脂扣,這個電影名字、小說名字和主題曲名字,在在預示二人的結局,「問哪天會重遇」的答案究竟是「是」還是「否」,看來已呼之欲出了。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葉嘉詠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哲學博士,現於原校任講師。研究興趣包括台灣文學、香港文學、電影等。

熱門文章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12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編輯推介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