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 by 日月 | 2019-08-02

《華語文學與文化政治》於2016年由天地圖書出版,作者陳麗芬退休前為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副教授,是一個比較文學的學者。這本書分開了兩部分,集結了十篇寫於2001-2011年間有關中港台及海外不同創作者的文字和影像作品,以及有關華文世界裏文學現象的學術論文。第一部分名為「作家與書寫」,由七篇文章組成,主要探討七位創作者的書寫/創作行為與社會文化環境千絲萬縷的關係。這些作家分別為台灣的黃國竣、廖鴻基及白先勇主、海外的張愛玲、香港的黃碧雲及導演許鞍華,還有中國的姜戎。第二部分名為「理論與文化政治」,有三篇文章,焦點則從分析文學創作轉移到探討文學批評的學者如何利用文學理論,改寫政治、社會,及文化生態和觀念。 (閱讀更多)

幽默的淒涼——漫談卡爾維諾小說情節的推動力,以〈糕點店的盜竊案〉、〈黑羊〉為例

書評 | by 余龍傑 | 2019-07-27

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1923-1985)的短篇小說〈糕點店的盜竊案〉寫了一個故事,故事發生於戰爭中的意大利,德里托、傑蘇班比諾和沃拉沃拉三位賊人結夥盜竊。 (閱讀更多)

《睡王子的快樂傳說》:過去是幻象,現實是更大牢籠

影評 | by Mike Kwan @ 映畫札記 | 2020-01-31

《聖經》中的拉撒路(Lazarus)因為耶穌神蹟而復活。拉扎羅,是拉撒路之名的意大利化。《睡王子的快樂傳說》(Happy As Lazzaro)同樣是一個死而復生的故事,主角拉扎羅與村莊中其他村民備受地主公爵夫人剝削,直至拉扎羅助公爵夫人之子但桂迪反抗,偽裝被綁架,引起連串事件,顛覆了舊的剝削世界。 (閱讀更多)

舞台表演與政治話術——評朱凱廸、何君堯港台《視點31》訪談

時評 | by 吳凡 | 2021-10-05

千萬別覺得掌握真理就天下無敵,怎麼掌握,怎麼表達是一個技術活。也不要以為這都是小人的雕蟲小技,是伎倆還是技術,要看怎麼用。避免被技術擊倒,只能是技術相當,迫得雙方赤裸相見,真理與歪理,正義與邪惡,方能對照現形。 (閱讀更多)

【反思警權.四】警察有可能政治中立嗎?拆解「依法辦事維持公共秩序」的迷思

理論 | by 書生百用 | 2022-01-19

為甚麼公務員必須恪守「政治中立」?這有甚麼價值和必要?這問題甚少人深究。在英國,公務員同樣需要恪守政治中立原則;事實上,現今香港的政治中立原則正是源自於英殖時代的規範(雖然主權移交後有所修訂),我們可以從中借鑒。 (閱讀更多)

「人話」溯源及其他

時評 | by 朱少璋 | 2021-10-05

語言,主要是用來表達思想的。一個人「不懂人話,不會說人話」,極有可能是思想有問題甚或沒有思想,如此一來,與「人」的定義就有很大差距。因此朱先生說「不懂人話,不會說人話,乾脆就是畜生」——先請愛護動物人士體諒——這句話表面上看似極端,我們不穿鑿不附會,直接以中國儒家傳統講的「人禽之辨」為思考起點,朱先生這句話還是可以站得住腳的。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風林火山》:麥浚龍的世界

影評 | by 王建鏗 | 2025-10-08

編輯推介

詩三首:〈回家〉、〈生老病死〉、〈太平〉

詩歌 | by 徐竟勛, 王培智, 寧霧  | 2025-10-17

《浮間舟渡》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0-17

消失的文學腦

散文 | by 無鋒 | 2025-10-16

九龍塘之夜

散文 | by 小煬 | 2025-10-15

伊卡洛斯

小說 | by 黎喜 | 2025-10-15

地震還未結束

小說 | by 楊焯雋 | 2025-10-10

那年切不成的月餅

散文 | by 陸裕欣 | 2025-10-06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10-03

詩三首:〈樹〉、〈某個瞬間就起了風〉、〈到達組詩〉

詩歌 | by 鄭偉謙, 梁偉浩, 李靈枝 | 2025-10-03

白頭翁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0-03

樺加沙日記(擬淮遠三則)

散文 | by Greenly, 羊格, 麥景琪  | 2025-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