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 by 彭依仁 | 2019-03-27

德國思想家暨尼采及海德格傳記作者薩弗蘭斯基,在其著作《榮耀與醜聞︰思考德國浪漫主義》中,發現浪漫可以是對一個新開端的激情,如盧梭去萬塞納途中,在路邊樹下經歷靈感迸發的時刻;也可以是重建精神的盼望,如浪漫主義思想家赫爾德;它可以對於瞬間、恐懼和決斷的崇拜,如海德格、齊克果,甚至曾批判浪漫派的卡爾.施米特,都強調決斷的重要;它也強調超越,如十九世紀德國畫家弗利德里希一幅最著名的畫作,就是一人登上山頂觀看雲海的景色。 (閱讀更多)

傷害:細節的織布——讀梁莉姿《明媚如是》

書評 | by 沐羽 | 2019-03-19

這部作品所探討的議題其實香港人早已經麻木習慣:學童自殺、家庭暴力、基層困苦、意識形態分歧……甚至可以說是,看到生厭,誰會願意空暇時候還去分擔他人的痛苦?我們連自己的問題都解決不了。但作為一部文學作品,《明媚如是》如何拆解、重組、上色、佈置這些「他人之痛苦」與「個人之體驗」,敲出外殼,擰緊每顆螺絲,讓香港的悲哀面目以小說呈現? (閱讀更多)

〈微物〉:由一顆灰塵合成的瑣碎共鳴

其他 | by 林雪平 | 2019-03-18

無疑,〈微物〉是關於回憶。但是這句的意思,不單是說詞人王樂儀寫了一首關於回憶的歌詞,名為〈微物〉。歌詞訴說何謂逝去,而同樣深刻地思考同一主題的,還有編曲。編曲沒有側重於Hook Line的旋律,反而是那些曇花乍現、無以名狀、無法說明的人工合成電子聲音。〈微歌〉這首歌作為一個整體,是關於回憶。 (閱讀更多)

《G殺》,一個張開口的人頭

影評 | by 蘇苑姍 | 2019-04-24

首先是看到一個滾入唐樓的人頭,然後是問為什麼。若劇情要歸納成一句話,它是關於一個死人頭的懸疑故事。提出的問題是:社會為什麼把我們逼上絕路。 (閱讀更多)

想像的馳騁與變奏:再說「木每雙生」

藝評 | by 張煒森 | 2019-03-14

記得當日出席展覽「木每雙生:文學視藝的再世紅梅」的開幕後,到了附近的餐廳晚飯,在旁的一枱客應該是戲迷,剛聽過阮兆輝、秋孟的開幕講座,然後你一言我一句,語氣帶點權威,除了討論誰與誰的唱法外,還提到文化博物館中的粵劇照片出錯,又說戲曲中心的導賞只作建築上的解說,而不講解劇目等,當然,我無法考證當中的真偽,因他們所熱衷的唱唸範疇,正是我所陌生的。 (閱讀更多)

《寫我華麗緣》:天真有邪,愛慾本色

影評 | by Yao Lin | 2019-03-13

改編自法國女作家柯蕾特生平的《寫我華麗緣》(Colette)去年於美國上映。電影呈現了她在1893年到1910年間,為出版商丈夫威利(Willy)代寫小說《克羅蒂娜》(Claudine)系列,與其情慾、自主意識覺醒的過程。這位活躍於上世紀初的作者,曾是一時無兩的奇女子——1900年,她為丈夫代筆的《克羅蒂娜在學校》(Claudine à l'école)得到巨大的成功,當時巴黎的時裝、香水、煙酒產品甚至女性都以「克羅蒂娜」為形象指標;1907年,柯蕾特更在出演舞台劇時與同性伴侶馬蒂爾德・德・莫尼接吻,引起全場嘩然。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柔道龍虎榜》:杜琪峯的鬥心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4-09

編輯推介

《你存生的意義》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4-19

公屋妹

小說 | by 洪綺蔓 | 2025-04-16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04-10

《柔道龍虎榜》:杜琪峯的鬥心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4-09

漫想《米奇17號》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04-08

後超人時代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4-08

【教育侏羅紀】病

教育侏羅紀 | by 佘潁欣 | 2025-04-07

雞蛋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4-07

詩三首:〈慣性〉、〈鵝之悲歌〉、〈這一邊和那一邊〉

詩歌 | by 丘亦斐, 王培智, 侯蔽 | 2025-04-04

廢話文學

散文 | by 潘逸賢 | 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