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壇講真心話就等於一場大冒險——朱宥勳《文壇生態導覽》揭秘潛規則

書評 | by  沐羽 | 2020-09-20

繼承著上集《作家生存攻略》,朱宥勳的「作家新手村」系列還有下集《文壇生態導覽》。這也是一本祛魅之書,袪魅的意思翻譯過來,就是得罪人,這本書相比起第一本的溫和有禮(快來加入寫作行列我愛大家加油啾咪),是本火力全開的秘笈(文壇搞乜撚野啊大佬你自己又搞乜撚野啊)。如果我們對朱宥勳在fb上每天炮這炮那的發文還有印象,那這本新書就是這些炮火的有系統版,雖然閱讀時也會被流彈射中,但倘若仔細思考,蠻多部分都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而這本書的書寫對象也不只是文壇中人,更多像是普及給一般大眾或是尚待進入文壇的文藝青年們,畢竟這是「作家新手村」系列,但裡頭做的資料搜集也是實打實的不灌水。如果要說有甚麼不夠客觀的部分,那也是因為這並不是一本研究著作或博論出版,這樣看起來,《文壇生態導覽》就已經很好地達成了它的目標:告訴我們台灣文壇有甚麼怪象,一層層的階級關係如何攀升,如何避免踩中某些寫作者的地雷。這本書有句隱而不宣的話,也是如今讀來無可奈何的潛規制:這些事我們先記著,不要明目張膽地經常掛在口邊,除非你自己就是朱宥勳。


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在接受巴黎評論的訪問時說,「對於嚴肅文學的定義有發言權的那些人掌握著一張很短小的名單,只有名單上的人才能進入嚴盡文學的圈子。但常常出現的情況是,這個名單的制定者彼此認識,上過某些特定學校,通過某些特定途徑在文壇嶄露頭角。」這就所謂我們在面對「純文學」與「類型文學」,甚至是被檢驗自己的文學夠不夠純時遇上的難題,是所謂的小圈子文化,而史蒂芬.金對於這個狀況,給出的答案是時間會過。「少年時代讀過你書的人長大之後成了文學正統的一份子,他們會把你當作他們沿途經過的風景之一接受下來。從某些方面說,你會受到更公平的對待。」而我們所看見的這本《文壇生態導覽》,就是朱宥勳長大了(雖然很難說是文學正統),向那短小的名單發出的挑戰書。


對著文壇玩一場true or dare


《文壇生態導覽》跟上集一樣分作五個章節,第一章〈作家的進化表〉裡朱宥勳以自己的標準把文壇裡的作家們分為文藝青年、新秀作家、青壯作家、資深作家、文壇大佬六個等級。在這裡的用意並非在於可以用這個框架來計算某某作家可以落在哪個區間,而是想要破除「作家沒有階級」這樣的一個迷思。因為只要通過努力,新手始終可以往上爬,功成名就告老歸田。第二章〈文學人意識形態〉和第三章〈文學人幻覺圖鑑〉的功用相若,都是在祛魅,比如指出了所謂的創作懷才不遇和等待靈感之神,都只不過是疏於用功的結果而已。第四章〈排雷指南〉和第五章〈火堆夜談〉就比較像是散論結集,朱宥勳分享了在文壇裡碰到的奇怪狀況,比如說文學獎為何會出現從缺現象,有志創作的年輕人/文藝青年們可以選甚麼課等等。


我們大學時期常玩的喝酒遊戲叫作True or Dare,在台灣叫作真心話大冒險,而非常不幸地,在文壇裡講真心話就等於大冒險。《文壇生態導覽》就是一本不怕後果,跟你談真心話的書,其用語辛辣精警得有時讓人覺得,靠他還真的講出來了。比如說講到所謂的懷才不遇,朱宥勳的定義就是自我安慰的語句。「因為我沒有送禮、沒有諂媚、沒能獻身、有人陰謀要鬥我……這種悲憤很可能只是搞不清楚狀況而已。」在這裡,他的論據是單一的、強大的、壟斷性的體制(比如過往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副刊)煙消雲散了,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無力保證走紅,卻人人可以上場玩玩的時代。換句話說,沒有甚麼懷才也沒甚麼不遇,只要我們足夠努力鍛練寫作,有那麼大的網絡世界可以玩,被知音遇上也只不過是遲早的事。


又或是等待靈感這回事,「『靈感』確實存在。但在文學人之間,有一種把它誇飾成『創作最重要的泉源』的傾向,這就是不折不扣的幻覺了。而有兩種人特別喜歡誇張這種幻覺,一種是卓然有成的作家,一種是根本還沒寫出名堂的新手。」在佈置這些論點時,朱宥勳所作的祛魅其實是這樣的:首先把作為一個寫作者的特殊優越感拆除,告訴你作家只不過是自由工作者行業(Freelancer)中的其中一種,所謂的依靠靈感就只不過是不能驗證的神話,無法應用在職場上。其後他再替你把信心重新建立回來,並以人際關係、市場、生意人的角度來審視。這些部份跟前作《作家生存攻略》相類似也是一個checklist,不過這次是張心態上的checklist,有哪些部份我們足夠強大健康,而有哪些部份我們只不過是人云亦云?


作為文學家,越邊緣就越好?


在我還是一個文藝青年時,每天在大學裡瞎逛等靈感,換句話說就是等運到。那時候我有個病,既不想讀書也不想讀文本,覺得干擾到原本的思路,這病的名字叫作中二病。如果說那時讀到了這本《文壇生態導覽》應該也是會本能上拒絕,心想這作者是哪根蔥。不過假如你們的性格沒我那麼差勁,或是成功在青春期就搣甩了中二病,這本書的而且確可以讓你的觀念/本能破壞再重組,可以在文壇健康活下去,或是可以用更關愛的目光注視那些在文壇浮沉的朋友們。這過程其實相當像是訓練肌肉,把某些積存太久的組織破壞再重組,形狀才能變得好看,前提是你不要搞到三島由紀夫咁癲。


書裡點出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可以從一個問題開始:「為甚麼說一位作家『不邊緣』,很可能是冒犯人的?」換句話說,當我們說一個作家主流或是很有名,為甚麼就像是他寫得不好那樣?我又得把大學時期的中二病搬出來談了,那時我拒絕閱讀一切有名作家,卡繆、太宰治、村上春樹,這個名單全都是我畢業之後像懺悔一樣撿拾補充的。在這裡,其實我也是墮入了這個本能的圈套,為甚麼「邊緣」會成為如今的審美標準?朱宥勳首先簡明地歸納這種心態的呈現方法,「『邊緣』一詞在某些人口中,與事實如何並無干係,他們只是把它當成一個漂亮的形容詞在用。『陳映真很邊緣』跟『陳映真好棒棒』基本上是等價的句子。」而反過來可以印證,卡繆很多人讀所以卡繆不棒棒,這個奇怪的幻想我花了很久才解決掉。如果我那時沒解決這些迷思,現在大概還是不學無術吧。


朱宥勳引用了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理論,說明文學場域裡有個奇特的邏輯,叫作「顛倒的經濟場」。「一名作家如果獲得越多現實的名利,他很可能就會被視為比較劣等的作家;反之,如果一名作家一無所有、窮愁潦倒、極為邊緣,反而會讓他增添某種抽象的光環。這種邏輯,也使得作家必須以退為進,你必須先排斥名利,才能獲得名利;必須遠離主義,才能成為主流。」這種思維其實也像是一種大型中二病爆發現場,讓我們堆往邊緣,故意忽略不提偏向主流且為人所知的作者們,甚至定義他們不是在搞文學。這樣的做法除了讓新的寫作者無法一步步上升(上升就代表寫得差),經常錯覺自己懷才不遇(寫多幾篇就無人遇你了),很容易就走歪或放棄寫作了。如果說為甚麼我們工作得那麼辛苦,這種邊緣思考大抵也是原兇之一。


我們位於文壇的哪個位置?


相比起上集《作家生存攻略》,《文壇生態導覽》可以面向香港讀者的介紹部分並不多,沒有像是文學獎或出書這麼多策略層面的內容可以分享。但是,換個角度看,香港與台灣的文壇生態在許多地方都是異曲同工的,無論是抒情作為正典而輕視說理,重視邊緣而對於曝光率高的作者表示不屑,這種意識形態都如出一轍。史蒂芬.金表示的時間會過去,當年的文藝青年會替他翻案,我們如今有辦法像是朱宥勳這本書般做得到嗎?


而作為一個寫作者,「作家新手村」系列的功用老實說於我而言也並非教科書了,內裡的論點我儘管無法系統論述,但大多都已經心知肚明(或者說是已經曾經闖過禍)。不過,在閱讀時最大的啟發,或是提醒,依然是一個每天都必須向自己確認的問題:我們的書寫位於文壇的哪個位置,而這個文壇的圖景如何,它的價值取向和地雷在哪裡?在書裡,朱宥勳提出了一個檢驗寫作者對於文學這回事有沒有好好思索的問題——「怎樣區分純文學與通俗文學?」只要觀察寫作者怎樣回答,就能看到他屬於哪一流派、對於文學這回事有沒有深刻理解、其論點跟作品有沒有契合。


假若你能輕易回答得出來,相信你也能在文壇裡如魚得水了。那麼,請像是當年讀過史蒂芬.金的年輕讀者那樣,日後替你所喜歡的作家們翻案,讓他們進入我們的文學史吧。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沐羽

來自香港,落腳台北。著有短篇小說集《煙街》,獲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首獎(小說組)。散文入選《九歌111年散文選》。香港浸大創意寫作學士,台灣清大台灣文學碩士。一八四一出版社編輯。文章見網站:pagefung.com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台北之旅藝術有感

藝評 | by 胡夢未 | 2024-03-18

《新活日常》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3-14

殖民地的語言

散文 | by 王崢 | 2024-03-08

驚蟄

小說 | by 盧卓倫 | 2024-03-08

《無邪之境》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3-08